正文 第一節 實證吐法(1 / 1)

1.瓜蒂散《傷寒論》

方歌

瓜蒂散中赤小豆,香豉和調酸苦湊。

毒食痰涎填上脘,逐邪湧吐功能奏。

【方劑組成】 瓜蒂、赤小豆各等分,香豉30克。

【用法用量】 上藥3味,先將前2味各為細末為散,和勻。每服2克,以香豉加水適量煮作稀粥狀,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量服,得快吐乃停服。

【功效主治】 湧吐痰食。適用於痰涎、宿食填塞上脘,胸中痞硬,煩懊不安,氣上衝咽喉不得息,寸脈浮,按之緊者。亦可用於誤食毒物為時不久者。

【方義分析】 此為湧吐痰食的常用名方。主治痰食填塞上脘之證。痰食壅塞上脘,氣機不通,此時如用消導、瀉下均非所宜,當急用湧吐之法,因勢利導,從上而解。故方用瓜蒂,味苦性寒,有小毒,入胃經,其性善於湧吐痰食,故以此為主藥。配伍赤小豆,味酸而甘,與瓜蒂相伍,具有“酸苦湧泄為陰”的功效。更配以豆豉,以宣發陳腐,助主藥升發湧吐,並可相對緩和毒性。所以本方對痰涎,宿食壅阻於上脘之症,有湧吐之功。

2.三聖散《儒門事親》

方歌

三聖散中瓜防藜,韮汁同煎進一盞。

實熱風痰皆可吐,諸般中毒亦能除。

【方劑組成】 防風、瓜蒂各6克,藜蘆3克。

【用法用量】 上藥3味,共為粗末。每服10克,以韮汁3茶盞,先以2盞同藥末煎3~5沸,去韮汁留用,次入1盞,煎至3沸,再以留用的韮汁一處同煎待2~3沸,去滓澄清,徐徐服之,以吐為度,不必盡劑。亦可鼻飼灌之,吐出痰涎,其口自開。

【功效主治】 湧吐風痰。適用於:1.中風閉證,失音悶亂,口眼歪斜,或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脈象滑實者;2.癲癇,有痰濁阻於胸脘,上逆而時發者。3.誤食毒物,時間未久,神誌尚清者。4.亦可用於白喉、喉風之症。

【方義分析】 此為《儒門事親》張子和的名方。張氏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病,此方即繼承仲景瓜蒂散改進而來。方中瓜蒂苦而善湧,配防風祛風升散,以助上越;又用藜蘆,辛苦而寒,有劇毒,入胃、肺經。有催吐開閉作用。三藥相合,其湧吐風痰之功益佳。但藜蘆為劇毒藥,雖然本方中用量較少,臨床應用仍當審慎。據文獻報告,黃連素對藜蘆有解毒作用,可留意及此,以備急需。

3.急救稀涎散《聖濟總錄》

方歌

稀涎皂角白礬班,直中痰潮此斬關。

中風暴仆口不語,閉證能開氣自還。

【方劑組成】 豬牙皂角4梃,肥實不蛀者,削去黑皮,白礬30克,通明者。

【用法用量】 上藥2味,共為極細末。病輕者,可服1.5克,重者可服3克,溫開水調勻灌服。不會大吐,隻是微微令涎出,或1~2升,當時可醒,再進行調治。

【功效主治】 開關、稀涎、催吐。適用於中風閉證,體質壯實,忽然昏倒,不省人事,痰涎壅盛,喉中痰聲漉漉,不能言語,但無遺尿,脈象滑實有力者。亦可用治喉痺。

【方義分析】 此為開竅稀涎的常用方。方中皂角辛鹹性溫,入肺、大腸經,辛能開關,鹹能去汙,善於祛痰開竅。白礬酸苦性寒,入脾、膽經,能酸苦湧泄,祛痰開竅。兩者相配,則催吐、稀涎,開關之功益勝。故對中風閉證,痰涎壅盛妨礙呼吸者可以應用。

本方為急救之品,屬於劫劑,故隻適用於實證,若中風脫證,當屬禁用。

4.鹽湯探吐方《千金要方》

方歌

鹽湯探吐千金方,幹霍亂兮宜急嚐。

又有食厥和痰厥,運用及時效亦彰。

【方劑組成】 食鹽12~30克。

【用法用量】 上1味,以淨水200~300毫升加熱溶化,極鹹刺口,吐宿食務使盡,不吐更服,吐訖複飲,三吐乃佳,然後靜止休息。

【功效主治】 湧吐宿食,痰涎,毒物。適用於:1.幹霍亂,欲吐不得吐,欲瀉不能瀉,腹中大痛者。2.宿食停滯不消,腹脹腹痛,吐瀉不得者。3.亦可用於誤食毒物及痰厥等症。

【方義分析】 此為簡便易行的食鹽探吐法。應用食鹽探吐全在極鹹之味,以激起嘔吐。同時也賴在探吐。所謂探吐,即是應用雞翎或鵝、鴨翎毛探入喉部以引起嘔吐,吐盡痰涎、宿食則氣機通順,髒腑自安,其病自愈。故幹霍亂、食厥、氣厥、痰厥等氣機壅盛之症,本方皆可適用。今臨床上對病笑不休(精神病),因於痰熱鬱閉者,亦可以此方探吐取效。文獻有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