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2 / 3)

且說湘督傅良佐,部下親兵不多,隻望王、範兩師禦敵,偏他兩人宣告停戰,且欲倒戈向傅。良佐一急,隻得與周肇祥商議逃命,夤夜同上兵艦,逃往嶽州。此時長沙無主,由各團體組織軍民兩政辦公處,公推王汝賢為主任,維持秩序。良佐逃走後,即由嶽州電告中央。段接電後,即入總統府報明,請馮總統深質王、範兩人反命的罪狀,馮不答。段知王、範行為定是馮授意,作色道:“總統主和,祺瑞主戰,兩不相洽,應有此變。祺瑞不能再幹了,或戰或和,請總統自主。”於是段上呈辭職。未幾,國務員一體辭職。馮派人一一挽留。複通電各省,此電一下,看似斥責王、範,卻不提出姓名,不過含糊了事。湘軍第二師陳複初聞王汝賢代理督事,心下不服,竟在常德宣布獨立。兩粵援軍也是亂擾,長少甚是危急。到十月十七日夜,城中火起,秩序大亂,汝賢隻得出走,潛赴嶽州。傅、周二人已召入京,免職候懲,當由中央下令,雲:“湖南督軍傅良佐、省長周肇祥擅離職守,聽候宣辦。”此令一下,段見電,說老馮隻罪傅、周,不罪王、範,顯見阿私,遂決計辭去,不願與馮共事。段正擬投呈,忽接直、鄂、蘇、贛四省民,均請撤兵停戰。原來長江三督軍一氣串成,推曹錕為首,反對段總理。段遂二上辭呈,馮陽為挽留,段遂不受,竟下野出都去了。馮準免段職,王士珍暫署,段內閣遂倒。王士珍既組閣,一班閣員自然更換。馮既任王士珍,遂令珍調和南方,期謀統一。怎奈南方不肯讓步,又加荊州石星川、隨縣王安瀾、黃州謝超三部宣告獨立,與馮政府脫離關係。馮政府又生一個掣肘來,還有一個小徐,亦為段氏設法,往來南北。先邀倪嗣衝助段,倪讚徐議。徐又出關聯合張作霖,霖亦允諾。適倪欲恢段氏政策,遂邀張懷芝至天津,與曹錕會議對西南的解決。原來曹錕前同長江三督帥聯名停戰,今忽又主戰,豈不是反複無常?

皆因曹錕時往徐世昌宅。徐雲段太自信,馮不應陰嗾範、王,兩皆失策。北洋團體將致分裂,國民黨將乘機篡入了。曹錕聞聽,所以又變初心,背長江三督盟約,可巧倪、張又來相邀,

於是吉林孟、黑龍江鮑、奉天張、山西閻、陝西陳、河南趙、福建李、浙江楊、上海盧,又蘇皖四省剿匪督辦張敬堯等,均是段派。各派代表至天津會議,還有熱河、察哈爾、綏遠亦派代表加入。大家表明意見,竭力平南,反對和議。由曹錕提倡,大眾皆表同情,誓師開戰。繕就一篇明文,要求中央明令征南。

馮總統明知老段主謀,又不能將來文批駁,左思右想,無法保全,隻得召府中人討論,還請段氏出山維持,給他個假位置,免得再受他挾製,遂授他參入協約國督辦戰務,複任段芝貴為陸軍總長。芝貴遂邀段入京,竭見老馮,彼此各釋前嫌,歡笑而散。

段既入京,仍堅持平南政策,擬派曹錕為第一軍司令,張懷芝為第二軍司令,統兵入湘,克期出發。馮總統不肯下令,一再展期。看看已是民國七年了,此時主戰的格外激烈。馮總統竟帶衛隊,乘車往天津去了,段等皆未聞。嗣由國務院發出一道通電,文中隻說大總統出京,檢閱軍隊,以振士氣,數日即可回京,所有往來電文,由國務院照常辦理,所以在職長官,慎重將事等因,特此轉達。此電一發,各省甚疑。直到馮總統回京,方知他潛出京師,並無什麼特別政策。不過馮要主和,段要主戰,兩派不相融。馮借出巡為名,竟往南方,與長江李、陳、王三督軍麵商要略,抵製段派。先至天津與曹錕商定,再往蚌埠與倪麵商,不料竟為嗣衝所阻,遂從倪意,電召李純。

隔日,李派來代表來蚌。列位,你想代表有何能力,又非本人到來,隻得隨聲附和。馮見倪等皆動色,隻得答道:“諸君既同心,諒必有功,我回下令就是。”倪便送馮上車回京,徑入總統府悶坐。有幾個心腹人前來探問,馮隻是歎氣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