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鱗水殿(1 / 2)

玄女此次來有極世界共收了四個徒弟,也就是後來的玄門四派:炎黃華夏。玄門是指玄女門下的意思。太一一脈隨容成,太元一脈承炎帝,太陰一脈承華胥,太陽一脈承夏曙。黃派主山,炎派主醫,華派主相,夏派主命。

玄女傳法49天後回到無極世界,留給世人的,卻是精神世界的文明。不過對於九天玄女,也隻是似是而非的說法,畢竟隻是神話傳說嘛、

正殿總共三個神龕,除去媽祖'林墨'九天玄女的神龕外,另一個便是臨水夫人,俗稱陳十四娘,鱗水殿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臨水夫人(767~792年)姓陳名靖姑,或名進姑。一說寧德古田人,一說福州下渡人。傳說她與林紗娘、李三娘義結金蘭,並一起赴閭山學法,師承許旌陽真人。三姊妹得道之後,合稱三奶夫人。閭山派中,有一批道士,奉臨水夫人等三位結義女神為宗師,以紅頭巾作為標記,稱作“三奶派”、“夫人派”,又稱“紅頭法師”。而另一部份道士則將法主公奉為宗師,並以黑頭巾作為派係之標記,台灣人稱之為“烏頭法師”。

臨水夫人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二十四歲時,因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犧牲。傳說臨水夫人在保護婦幼上頗有奇效,因而被人民稱為“救產護胎佑民女神”。這是道教中救助婦女難產之神,又被稱為順天聖母,一直受到許多人的信仰,尤其是婦女。

都說:“莆田有媽祖,古田有靖姑。”媽祖(林默娘)和陳靖姑都是令人敬仰的奇女子,民間傳說中的巾幗英雄。她們生前做過許多濟世救人的善事;她們逝世後,一個成了海上保護神,一個成了婦幼保護神。

陳靖姑,也有人寫作陳靜媽、陳進媽、陳貞姑;其生前或死後尊稱極多,比如臨水夫人、順懿夫人、慈濟夫人、順天聖母、天仙聖母、碧霞元君、注生娘娘……民間則習慣地稱之為陳夫人、陳太後,或臨水奶(奶,方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娘奶、夫人奶、大奶夫人等。這位民間傳說中的神性英雄,因為善於“醫病、除妖、扶危、解厄、救產、保胎、送子、決疑”,護國佑民,功德無量,所以不僅在古田,就是在閩江流域、福州地區乃至浙江、江西、廣東、廣西、台灣和東南亞等等許多地方,也都廣為傳誦和崇拜。

注釋;“大橋鎮與橫橋鄉都分屬寧德古田縣管轄,至於我為甚麽要將故事的地點定在大橋鎮橫橋鄉,皆因為我前任女友老家便在橫橋鄉,名字與慕容雲婷極為相似,好吧,其實慕容雲婷就是取自她的名字中的一個字而已、”

偏殿供奉的是佛教的四大天王、

注釋;“東方持國天王,梵文:Dhritarastra。“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梵文:Vidradhaka。“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梵文:Virapaksa。“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古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白雲埵,身為紅色,穿甲胄,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之名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胄,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臥神鼠——銀鼠,用以製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唐代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中說:天寶元年,安西城被蕃軍圍困,毗沙門天王於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並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擊鼓聲震三百裏,地動山崩,蕃軍大潰,安西表奏,唐明皇為感恩,特命諸道州府城西北及營寨並設其相供養,佛寺也特設別院供養。

一時毗沙門天王聲威大震,香火極盛。多聞天王被中國軍人尊崇為軍神、四天王之首,單獨立廟祭祀。到了宋代,軍中供奉毗沙門天之風更盛,幾乎每支部隊的駐營地都建有天王堂。後來,這種對毗沙門天的崇拜隨著中國佛教流傳到了日本,使日本出現了戰國時期著名的毗沙門天降主的越後軍神上杉謙信,他的軍旗就畫著多聞天王。他率領的黑騎兵在川中島與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赤備的五次激戰,使他揚名後世,也使軍神毗沙門天的名字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