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方案討論(上)(2 / 2)

葛壯皺著眉頭思考了好一會,才開口:“借錢可以,不過,不會太多。我手裏的現金早就已經有了打算。不能隨便動用。”葛壯稍作思索,繼續道:“前期的方案論證階段,其實並不需要外彙。這樣吧,我可以拿50W,先啟動項目論證。之後的事情,咱們再想辦法。”

“那能怎麼辦,隻能這樣了。先開始方案論證吧。”張萍下了結論。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錢是葛壯的,葛壯都這樣說了,他還能怎麼著,強行讓葛壯拿錢?他丟不起那個人。

不知不覺,一到中午。會議的議題基本結束了,所以,張萍直接宣布散會。國防部準備了午餐,大家從會議室出來,就去食堂吃午飯。

葛狀本想直接離開的。不過,不等他溜走,就被洪正給抓住了。被洪正抓著,到了食堂,他們沒有在大廳停留,而是直接進了旁邊一個房間。隨後,張萍、李林峰、屠老,還有一位葛狀不認識的人也進來了。

眾人坐定,卻沒有動放在桌子上的菜。洪正看著葛狀,說道:“你小子耍了一上午的花腔,現在就我們幾個人。我們想聽聽你對這個項目的看法。”

“我一個門外漢,能有什麼看法。有屠老這樣的大專家在,您是誠心要我丟醜才開心是不是?”葛狀說道。

“你少在這裏給我打馬虎眼,老人家說了:‘你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我們這些人,往往會被之前的框框給限製住,正好,讓你這個門外漢來說說,說不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這隻是一個非正式場合,說錯了,也沒人會怪你。”洪正說道。

洪正都這樣說了,葛狀要是再矯情,那就有些不識抬舉了。“我們是不是邊吃邊說?開了一上午的會,我早已經饑腸轆轆了。”葛狀看著桌子上的菜肴說道。

“好,那就邊吃邊說。”張萍將軍一錘定音,說完話,拿起筷子夾著菜忘嘴裏送。

葛狀到是沒有先吃東西,而是開口說話:越南戰爭的經驗表明,第二代戰鬥機並不如設計時所設想的那樣有戰鬥力,因為他們最為突出的高空高速性能並不是決定空戰勝負的最重要的因素。經過研究,專家注意到,空戰的高度範圍不是擴大了,而是縮小了。朝鮮戰爭中,戰鬥機的空戰曾發展到平流層。而在越南戰爭中,戰鬥機的使用高度通常不超過9000米,這是由戰術航空兵遂行的任務的性質決定的。由於防空導彈技術的發展,導彈的防禦高度越來越高,高空轟炸機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大。

而地空雷達係統在探測的範圍上存在著地空盲區,所以為了避免進入對方防空導彈的毀傷區,轟炸機多半在低空活動,擔任掩護的戰鬥機也必須隨之降低高度;另一方麵,實戰說明,飛行員一般能目視觀察到目標的距離為3600米左右,所以飛機的轉彎半徑不大於1800米較為有利,當高度超過9000米時,第二代戰鬥機要以1800米的轉彎半徑,進行不掉高度和不減速的機動是不可能的,所以也限製了高度。越南戰爭的空戰格鬥一般發生在1500~4500米的高度範圍內,這屬於中低空的範圍。在局部戰爭中,空戰的速度範圍也並不大,盡管雙方都裝備了M2一級的高速戰鬥機,但經常進行空戰的速度範圍是0.5M左右。這是由於空戰開始的高度低,低空條件下飛機的速度受到飛機結構強度的限製,另外由於第二代戰鬥機的超音速機動性能較差,為了獲得較好的機動性必須降低速度,所以經常在亞跨音速範圍內進行空戰。局部戰爭的經驗證明,大部分空戰仍是在雙方目視的近距範圍內進行的。

所以,在設計第三代戰機的時候,開始強調飛機在中低空,跨亞音速時的機動性能。貝卡穀地空戰,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取得82:0的巨大擊落懸殊,不是因為其空軍技術好。而是由預警機、電子幹擾機,中程空空導彈所形成的技術優勢。

我們回到611所提交的方案,殲七是典型的二代機,突出的是高空高速。按照方案實施的話,可以改善殲七沒有雷達的缺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殲七的機動性能。可是,這樣改,還是不能改變,殲七高空高速的設計特點。世界各國,已經開始換裝3代戰機。如果按照這個方案改進的話,那麼,新飛機還沒有開始研製,它的技戰術指標實際上,已經落後。那麼,花費龐大的人力物力,去改進,就值得商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