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改變生活的一種主要途徑就是勤奮,很多人起初很窮但是現在過著富有的生活,他們無一不是勤奮造就:每天幾個小時的睡眠,每周數十小時的飛行。不要光看著人家抽雪茄、飲紅酒、戴珠寶、開名車就一臉不屑,而是想想自己應該也多一些勤快少一些懶惰。
王金龍是個農民,家裏條件艱苦,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他承包了200畝的水庫進行養殖。結果因為簡單呆板的經營方法,使得他連年虧損,血本無歸。當初經營小皮壟庫汊時,他以為把魚種放進庫汊就可以坐享其成,根本很少過問水質好不好,魚兒餓不餓,導致年年養魚年年窮。後來,他不斷思考養殖模式和經營思路方麵的問題,掌握科學養殖的新技術、新方法,自學了科學放養、消毒防病等許多健康養殖技巧,當年鰱、鱅、草、鯉魚等成魚產量近1.5萬千克,僅此收入就達10多萬元。
說到市場,王金龍更是體會良多。最初經營水庫時,很多人都同自己一樣養魚,市場上魚多了,很多人逐漸嚐試到了“賣魚難”的滋味,有的人盡管魚賣了但利潤不大。他意識到經營方式要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改變,要先人一步把握目前市場動向。當時,養成魚的人比較多,而養魚苗、魚種的人尤其是養大規格魚種的人少,每年市場上對優質魚種的需求比較大,於是他利用水庫資源,既養成魚,又嚐試養魚種,魚種既可供自己放養,又可就地出售給其他養殖戶。於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主意使得每年他的魚種收入達到數萬元。當時常規魚市場已經飽和,但名特優養殖前景十分看好。他在水庫中增加了鯿、鯽、鯰魚等品種,這些魚的放養不影響其他魚類的產量,反而每年為他創收不少。
另外,當地水庫、庫汊養殖戶總是年初放魚年終賣魚這種經營模式,一到年底市場上魚多得不得了,銷售出現困難。王金龍便開始實施輪放輪捕及“一次放足,分期起捕”的養殖經營方式,使自己的產品源源不斷地上市,既填補了淡季水產品市場的空缺,而且價格絲毫不比年關上市低,同時又適當調整了水庫的載魚量,避免出現魚類生長旺季密度過大的現象,並解決了投資等諸多方麵的問題。
王金龍經常說“勤勞就是財富”,確實如此,他嚐到了勤勞創業、勤奮經營的甜頭。在2004年水產品價格十分低迷時,他率先嚐試垂釣業的開發,到處做廣告,宣傳自己的垂釣特色。這一點子很奏效,當年他有一半的魚通過垂釣而上市,不僅解決了“賣魚難”問題,而且價格還增加了近一倍,收入增加了幾成。以後每年他始終堅持養殖、垂釣兩不誤,在垂釣方麵收入逐年增長。
王金龍從一個家徒四壁的窮小子,逐漸變得富裕,主要還是來源於他的勤勞,如果他當時很窮,又不勤快,那恐怕就會一直窮下去。
幹事業搞財富須有良好精神狀態。而好的精神狀態從來都與“勤奮”相連,與“懶惰”相悖,正所謂“一生之計在於勤”。所有窮人要富就必須尚勤,戒除懶惰習氣。
現實中,窮人懶惰的表現有種種:有的“懶學”:學專業技能,總是坐不住、學不進、定不了神;平時熱衷於各種閑事,把寶貴的時間泡在酒桌飯場裏,玩在牌桌賭場上,耗在電腦遊戲中。有的“懶思”:不思考自己如何發展,隻想著有一天是一天,人說“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他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有的“懶動”:成天泡在家裏,懶得做事情,要不做事的時候遇到難題就回避。
有道是“勤奮促人增智,懶惰使人愚蠢”;“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懶惰習氣一旦滲透到生活之中,就必將蠶食幹事創業的激情和鋒芒,消磨奮發進取的鬥誌和才智,帶來不敢動、不願動等消極現象,從而使能人變成庸人。
懶惰兩字皆從“心”,人懶大多緣於心怠,故而治懶必先治心。窮人要戒除懶惰習氣,首先就必須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從心理上清除懶惰根源。隻有戒除懶惰習氣,自己才能做到勤學、勤思、勤動,這樣才能甩掉窮人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