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曜五年,秋。
曜帝失蹤。
瀾王暴斃,瀾國王後輔佐年僅兩歲的太子繼承大統,垂簾聽政,彼時,一場蓄謀已久的拉開了帷幕。
夜千尋聯合瀾國大軍,發兵金曜,殊不知金曜與祈國早已經暗通曲款,夏清風、西風玨,一文一武,率領數十萬大軍,力抗外敵。
三年的養兵蓄銳,用兵隻在這一時,祈軍的水軍和金曜的鐵騎在大戰中發揮了絕對的優勢,大敗敵軍,一戰成名。
兩國聯手結成盟軍,聯合抗敵,讓瀾國大軍吃了不少苦頭,不過夜千尋的幽雲十八騎也不是省油的燈,更何況他這邊還有不少江湖人士助陣,這些人擅長奇門遁甲、歪門邪道,沒少讓盟軍吃虧。
事到如今,這已經不是一場普通的戰爭,這場戰爭關係著天下安危,其中夜千尋不遵守約定,挑起武林與朝廷的紛爭,也已經引起江湖上眾多門派的不滿。
以無雙城少城主姬無雙為首,號召各大門派肅清江湖敗類,結成同盟後,對煙城發起了強勢攻擊,一時間天下大亂,烽火狼煙四起。
正是因為這一戰,讓夜千尋名聲大噪,流言四起,說他是帝王星轉世,是被天神派來一統天下的大地皇者。
鬼神之說越傳越瘋狂,而就在這時,有人翻出了夜千尋的身世,原來他的曾祖父是百年前瀾國的太子,拓跋卓。
拓跋卓為當時的瀾王之嫡長子,是遠嫁瀾國的金曜公主所生,而他的曾祖母則是聲名遠播的祈國大公主,祈星。
有一年拓跋卓跟隨使節團出使祈國,在祈國皇宮邂逅了公主,一見傾心。
祈國公主當時已經與金曜太子有了婚約,卻被拓跋卓從中橫插一腳,兩個懵懂的少年少女很快就墜入愛河,一發不可收拾。
這件事很快就被當時的祈帝察覺,為了防止兩人做出出格的事,他就將公主軟禁,並書信瀾王,將此事悉數告知,請瀾王好好管教自己的兒子。
瀾王聽說後大發雷霆,派人將拓跋卓抓了回來,嚴令禁止他離開瀾國半步,此事到此才算是告一段落。
然而時隔數月後,當聽說祈星要遠嫁金曜,拓跋卓不顧後果,帶著自己的親信埋伏在半路上,悄悄將人劫了回來。
瀾王知道以後大怒,拍著幾案要將公主送回祈國,拓跋卓不同意,父子倆當場就紅了眼睛。
瀾王不知道的是,就在帶公主回來的路上,兩人已經是名符其實的夫妻,拓跋赫不肯放棄公主,就把這事說了,瀾王一氣之下就廢了他太子的身份。
祈帝知道公主破身之後,龍顏大怒,差一點就要發兵攻打瀾國,好在他還存著一絲理智,知道家醜不能外揚,隻是對於金曜一邊無法交代。
當時兩人為了能長相廝守,商量之後決定私奔,紛紛背棄了各自的身份,他們連夜私奔逃出瀾國。
這件事到現在,眼見著已經瞞不住了,金曜派人質問,祈帝和瀾王痛心疾首,隻能將二人苟且之事悉數告知,將二人的名字從族譜上除名,並為此作出相應的補償,才總算平息了這場風波。
兩人逃走之後,一心過自己的二人世界,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幾經周折終是被抓住,流放到關外,永遠不準再踏足兩國故土。
在關外四處流浪,直到來到了煙城,兩人才住了下來,在此處定居。
兩人都是嬌生慣養,在這種惡劣的環境生活實在辛苦,祈星不到三十就病逝了,留下一個十三歲大的兒子。
她死後,拓跋卓傷心過度,心裏滿滿變得扭曲,將這些過錯歸結於他們的父輩身上,教育兒子長大後,要奪回屬於他的江山。
拓跋卓的兒子謹遵交換,將他的意願代代相傳,上百年來,他們一直在養兵蓄銳,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隻等著有朝一日,他們這些後世子孫能舉兵殺回關內,奪回屬於他們的一切。
而這一心願,終於在夜千尋這一代實現,他先是用計將曜帝引來,施以毒手,卻沒想到他竟然能全身而退。
然後他利用幽冥宮,重傷了祈國大將,還將祈國皇帝擄走,用一個傀儡幫他牽製祈國兵力,出兵金曜。
至於瀾國,那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如果順利的話,很快他就能實現祖輩的願望,將屬於他的東西全都奪回來,隻可惜他終是錯估了兩國的實力,最終離勝利隻差一步,卻抱憾終身。
這場戰爭整整打了兩年,當四方平定之時,夜千尋卻帶著他的親信消失了,就連唾手可得的瀾國也棄之如蔽。
戰後那一年情況最為慘烈,三國災情四起,各地損失慘重,百姓流離失所,饒是你擁有金山銀山,也養不活那麼多因為戰爭而失去家的人。
金曜五年,趙琛失蹤後,趙漓手持傳位詔書登基為帝,同年,改國號慶安,帝號,逸。
慶安二年春,他寫了一道聖旨,邀請全國各地的名門望族和商賈聚集清城,親自麵見遊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請他們在當地興學辦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