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皇帝心事】
黃月英心中清楚,白馬山莊的確武技非凡,不論朝堂江湖皆是一流,但太過重武輕文,已從創建之初的為大漢培養統帥人才的宗旨,漸漸變為培養武將和鬥士的練兵場。
諸葛亮在世之時與黃月英說過:“勇可成一時之氣勢,於當下戰局得利,非長久之計,勇者萬千,百人之中敵將首級可取,自己首級亦是他人眼中待取之物,堪稱戰將,非統帥之才。統帥者必有智謀,勇僅為輔,多算者失少得多,足以敵萬人之眾。”
“謀略可取自兵書名典,智慧則需通靈天地萬物,靈寶派技法順應天地大道,善禦陰陽五行,實乃啟智開慧之最益之法,我等子嗣最好送往天柱山學藝,學的天地自然之法,日後必有作為。”
想起孔明的話,又看著在座殷殷期望著的眾人,黃月英心中著實兩難,不知如何開口,薑維大概是看出其心事,欲要解圍,但自知不可隨意搭話,頓向皇帝行禮,恭敬道:“陛下,丞相臨終前就此事倒是與我有所交代,不知當講不當講?”
皇帝斜眼一看薑維,淡淡道:“思遠與寧遠乃丞相之子,何去何從自少不得丞相的一句吩咐,朕於大漢雖無多少建樹,但畢竟是一國之君,當然不至於心存害意,現今隻得希望丞相不忘興複我大漢之心,讓其子嗣們日後成才之後報效我大漢。伯約既有丞相遺囑,但說無妨。”
薑維與黃月英怎能聽不出皇帝言語中的冷嘲熱諷,想來是當年諸葛亮全權管理大漢國事,多少未顧及這位一國之君的顏麵,所以這皇帝心中必是多有怨氣的。從這幾句話中顯而易見——這大漢是劉家的天下,非諸葛亮的天下,即便我沒有什麼建樹,臣仍然是臣,君依然是君,我說的話還是有份量的,你薑維要是識相的就不要隻知大漢丞相,不知大漢君主,你說的話要是不中聽,別說你不是諸葛亮,就算是,也能定你個藐視君王的罪名。
有人說這個大漢皇帝有諸葛亮在側,諸事無憂,過得安逸,不如退位讓賢,成就賢明;也有人說三國鼎立,亂世不息,能者成其君,這個大漢天下能遲早要姓諸葛,總之市井之言,眾說紛紜,大多是以貶低皇帝來稱頌諸葛亮的,這些話多少也有傳入皇帝耳中。這皇帝雖然知道諸葛亮的忠誠,但被貶低至此,心中也難免生出怨氣。
至於這怨氣有多深,不得而知。
就子嗣去從之事來說,其實於皇帝而言,諸葛辰與諸葛瞻到底是去天柱山還是白馬山莊,對他來說並無區別,此刻據理力爭,正是爭的那一口心存已久的怨氣——丞相活著的時候,我說話大多都沒有份量,現如今他死了,我說話難道還是沒有份量?我倒要看看我大漢天下還有多少不知死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