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選擇必須慎之又慎(1 / 2)

許多人創業都不知道選擇什麼項目經營,常常問計於親朋好友、同事、開業谘詢專家、創業培訓機構。對創業者來說,最困難的莫過於項目的選擇。差不多每個行業都擠滿了你爭我奪的廠家、商家,每個市場都已“飽和”。於是,拎著有限資金的創業者們睜大眼睛,滿世界打探市場上新興的熱門行業。房地產或者數碼產品,就一窩蜂地投向房地產或者數碼業;聽到保健品或者掌上電腦的利潤空間大,又立馬轉產保健品或掌上電腦。但是,跟風的結果常常铩羽而歸,要麼搞得產品短壽,要麼市場混亂無章。 新興市場的風險是無法回避的。一方麵,麵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確定性、經營模式的摸索成本和技術上的困難;另一方麵,新興的市場熱點常常引發投資者一哄而上,造成高度競爭的狀況,市場推廣困難加上成本高昴,一段時期內整個行業都無利可圖。

那麼,在所謂“飽和”市場和“成熟”市場上,有沒有新的商機呢?很多人會立馬作出否定的回答。通常的意見是,這個行業形成了多個品牌,人家搏殺了好多年,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哪還有你賺錢的份?在這些人的頭腦中,時刻考慮的就是自己有沒有錢賺,或者別的企業有沒有賺錢,唯獨沒有想到,他們時時掛在嘴邊的“上帝”有沒有錢賺:他們的需求是否滿足,能否得到更好的滿足?或者說能否以更小的代價,獲得更大的滿足?隻要我們轉換一下角度就不難發現,很多所謂的“飽和”市場、“成熟”市場並沒有“飽和”和“成熟”,因為消費者還有很多抱怨和不滿,遠未成為“上帝”。這些看似“飽和”的“老市場”上,蘊含著無數的項目和商機: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全國幾乎每個省都有數家家電廠家,傳統家電市場是絕對飽和的,但就在這個時期,廣東的“科龍”、“美的”異家突起,生產的電風扇、洗衣機、冰箱很快擠占了各地的市場。他們為什麼能迅速成功?因為市場上那些家電質次價高,售後服務低劣;90年代中期,微波爐還是高檔的玩藝,三星等進口和國產品牌填充了有限的城市市場,很少人能看出這裏還有市場空間。但格蘭仕強行闖入,一下子就撥得頭籌。他們認準了一個理:中國的城市家庭需要這個產品,而且需要更便宜的產品,小小的微波爐沒理由這麼貴;中國的轎車生產廠家之多,民用市場開發之艱難,業內人士人所共知。一致的呼聲是廠家太多了,產能嚴重過剩。但有人不信這個說法。本世紀初,作為民企的吉利汽車橫空出世,市場占有率節節高升。李書福摸準了消費者的心思。90年代後期,各地的商戰早已如火如荼,國營百貨商店、小型專賣店比比皆是,零售商業該是飽和了吧,但就是這個時候,新興的超市、便民連鎖店很快領導了商業的潮流。更值一提的是,國美、蘇寧等幾家實力不大的家電專賣店居然闖出了品牌,讓業界同行不敢小瞧。類似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