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感言
——答《華商晨報》
記者楊東城問
楊東城: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有一個問題是:在您現在的年齡對您來說最重要的人是誰?有38%的人選擇了妻子或丈夫,有38%的人選擇了子女,在我們的意識當中,子女?都是排在首位的,這組數據是否說明,在老年人的生活中,老伴的重要性上升了?
胡世宗:我覺得老伴和子女同等重要。老來有個伴兒,這十分重要。現在一般家庭,子女都不和老人住在一起,子女工作繁忙,幾乎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如果老人身體健康些,還可以幫助子女照看他們的孩子,但如果條件允許,更多的是與子女分開住的。老兩口兒生活起居,互相照應,互相扶持,平時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會減輕生活的壓力,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慰藉。一般地說,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節律是不一樣的,起早起晚,吃幹吃稀,大有不同,在一起得遷就。可子女呢,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他們的好壞,更讓老年人牽腸掛肚。在後代身上,寄托著長輩的希望,他們的成敗,是長輩快樂或愁苦的重要源泉之一。所以,我認為,老伴和子女是一樣重要的。
楊東城:問卷中,82%的父母支持子女為了事業放棄家庭團聚,而同時在人生的遺憾中,又有很多人認為年輕時沒有更多地陪伴家人,您如何看待這種矛盾?
胡世宗:我和我老伴就認為子女的事業比家庭團聚更為重要。他們在事業上取得成功,這本身就讓老人欣喜快慰,這比給你好吃好穿都強,這比吃什麼保健藥都強。如果子女在事業上不思進取,甚至丟掉工作,上網遊戲成癮,不會處理與上級與同事的關係,婚姻失敗,就算整天在老人身邊,老人隻能是愁眉苦臉。新的時代給了我們很多凝聚親情的便利條件,比如,電話、短信、微博、微信,可以隨時隨地與子女取得聯係,溝通的渠道很多,相見不如懷念。就是這樣,在年節到來時,還是希望子女能回家看望,在一起團聚一下,可以共進美餐,暢敘別情,互報彼此情況,交流對國內外和社會上種種事情的看法。但如果子女因為事業需要不能團聚,也全力支持他們。
楊東城:問卷中,還有一個問題:回首一生,什麼東西使您受益最大。老年人選“好工作”、“好伴侶”,而年輕人選“健全的人格讓我度過很多困難的時刻”,您如何看待?兩代人的這種差異?
胡世宗:俗話說:男的怕幹錯了行,女的怕嫁錯了郎。其實,男女都怕幹錯了行,男女都怕找錯對象。俗話講的是男主外,女主內,男的選錯了工作,和女的找錯了對象,問題當然會更為嚴重些。我比較包容。我認為年輕人選健全人格這一條也很對。健全的人格會讓人受益無窮。麵對複雜的社會、時代和人生,有健全的人格,會讓你順利通過許多考驗,戰勝困難,也戰勝自我。有時“好工作”不是你本人有願望就可以實現的,不是一廂情願的事。對於“好工作”也有個主客觀相融合的過程,好高騖遠不行。大多數情況下,“好伴侶”也是可以培養和塑造的,並不是天生的,也沒有十全十美的。隻要有善良、正直、樂觀的人格,會讓一生都比較順利、快樂、幸福。
(原載2012年10月23日《華商晨報》,發表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