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在他的社會交往活動中,接觸最多最頻繁的是黨內高層領導人。但是鄧小平結識過不少誌同道合的黨外各方人士,同他們有過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情誼,他同毛澤東、周恩來一樣,始終一貫地尊重、關心黨外民主人士,真誠地同他們結交朋友,團結他們一道工作,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因此,鄧小平在黨外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得非黨人士的信任、擁護和愛戴。
1949 年 5 月,中共華東局書記鄧小平在“三井花園”住下。此時,上海已完全解放,殲敵 15.3 萬人。當捷報傳來時,極其龐雜的接管工作便開始了。鄧小平日理萬機,在他的工作計劃裏,有一項是和一些著名人士會見。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和上海市長陳毅等人一起去拜望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
宋慶齡是中國共產黨忠實的老朋友,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她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幫助是巨大的。1949年1月19日,毛澤東和周恩來曾聯名向宋慶齡發出電文致意,並盛情邀請她到華北去共商建國大計。宋慶齡接到此電文後,因健康情況,未能成行。但她親筆回信給中共中央,表示:“我的精神是永遠跟隨著你們的事業”,她深信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5 月 29 日,上海解放後,毛澤東親自委托陳毅和鄧小平前往宋慶齡寓所表示慰問,並派出警衛部隊為她站崗放哨,以保證安全。
為了拜訪宋慶齡,鄧小平和陳毅等同另一位知名人士、愛國“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女士商量。因為史良在上海解放的第二天,就看望過宋慶齡。她倆重逢時,宋慶齡曾歡快地拉著她的手,說:“解放了就好了。國民黨的失敗,是我意料之中。因為它敵視人民,反對人民,壓迫人民;共產黨取得勝利是必然的,因為它代表人民,愛護人民,為人民謀福利。”5月31日,鄧小平、陳毅和史良偕同長期堅持上海地下鬥爭的優秀幹部文義、吳克堅等一同去拜望宋慶齡。6月1日,他們用華東局的名義向中央報告:
“孫夫人宋慶齡處,我們到後即決定首先拜訪。因她有點病,故遲了3天才見麵。在此3天內,我們部隊因找房子(因她現住宅係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另撥的)曾進去麻煩了兩次,引起她一些誤會。昨日陳、饒、鄧與吳克堅、史良同往拜訪道歉,已檢討問題責任,我們已派衛兵在其住宅警衛。又據史良說,她現在經濟困難,決定由潘漢年先送100萬人民票給她,以後當陸續供給。”
華東局的報告剛剛發出,上海市委便收到中央的指示:要保存孫中山先生在上海的舊居,以資紀念;從優供給宋慶齡的日常費用及實物。鄧、陳對此事的處理正同中共中央的指示完全一致,體現了我黨和老朋友榮辱與共、生死不渝的真摯感情。
1949年11月30日,大西南的心髒——重慶解放。12月8日,劉伯承、鄧小平率第二野戰軍機關進入重慶。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開始在這裏全麵主持大西南的工作,時年45歲。
29年前,鄧小平還是一個16歲的青年,在重慶順著“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長江,走出了四川,走出了國門,開始了旅法勤工儉學的生活。29 年後,鄧小平作為共和國的“封疆”大員回到了四川,回到了重慶,回到了故鄉。
29年過去了,多少事煙消雲散。但是,29年間,鄧小平心中一直記著培養他出國深造的汪雲鬆先生。汪雲鬆,字德薰。他曾經當過清朝的四品道台。50年代有一年周恩來和陳毅出國訪問時途經四川,見了汪雲鬆問起他的這個官是實缺還是候補?汪雲鬆答,是實缺。他雖然做過清朝的官員,但也具有維新思想。他看到西方國家實業發達、國力強盛,看到中國實業落後,國力衰弱,主張培養搞實業的人,走實業救國的道路。汪雲鬆擔任重慶商會會長時,籌辦了留法勤工儉學學會重慶分會和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是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董事長。汪雲鬆從籌辦分會、建立學校、募集資金、辦理簽證,直到最後送走畢業生都親力親為,極其熱心,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聶榮臻就是1919年暑期在重慶通過汪雲鬆到法國領事館辦了護照,於1919年12月9日乘“鳳凰”號赴法勤工儉學的。聶榮臻可以說是鄧小平在法勤工儉學的學長。
1919 年 9 月,鄧小平經過嚴格的考試後,進入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就讀,一年後畢業。1920年8月28日,他告別了故鄉,赴法勤工儉學,這一別就是29年。
1949年12月的一天,西南軍區派了幾個人到汪雲鬆家,汪雲鬆不知吉凶禍福,沒敢見麵。第二天來了輛吉普車,把汪雲鬆接到軍區,原來是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區政委鄧小平請他吃飯,汪雲鬆回來十分高興,逢人就說:“小平真不錯呀,我現在才曉得,共產黨也不忘故舊!”1950年第二屆全國政協開會時,汪雲鬆應邀前去北京列席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宴會上,頭一桌的主人是毛澤東,第二桌有鄧小平,汪雲鬆也坐在第二桌。當時,鄧小平和陳毅還分了工,鄧小平請客,陳毅宴會後用自己的車子送汪雲鬆回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