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中國之行
海明威的作品很多涉及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古巴等國家,沒有以中國為背景的作品,但是有資料記載,他曾來過中國。《海明威的晚年》一書,裏麵有一章談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到中國采訪的事跡與經曆,並且有幸采訪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周恩來,還首次揭露海明威來華負有搜集情報、充當間諜的任務。回美國後,海明威曾向海軍情報署及當時的財政部長摩根韜提出他對中國抗日前景和國共鬥爭現況的報告。
海明威和中國的淵源可追溯到他那位在中國傳教並行醫的叔叔韓明衛。這位韓明衛是美國公理會的傳教士,1903年被派到中國,先在河北通州學中文,後在山西太穀公理會辦的醫院充任醫生,因而結識了當地的孔祥熙家族。後來韓明衛幫助孔祥熙赴美就讀。孔祥熙就讀於奧柏林大學時與海明威結識。海明威來到中國時,孔祥熙熱情地款待了海明威。事實上孔祥熙在美留學時,還曾到過海明威在伊利諾伊州的老家作客,隻是海明威那時年幼,還不記得孔祥熙。
然而海明威對中國之行並不感興趣。他的第三任妻子瑪莎在《柯裏爾》雜誌擔任記者,承擔了采訪中日戰爭的任務。據說是在瑪莎的一再堅持下,海明威才不得不做出讓步。於是,他接受了紐約小報《午報》的工作安排,報道亞洲的反法西斯戰爭,重點關注租借法案如何幫助同盟國取得戰爭的勝利。
1941年2月1日,海明威和瑪莎搭乘“馬特索尼亞”號客輪至夏威夷,2月下旬,再乘飛機經關島抵香港,由此開始“中國之行”。
那時香港從中國內地去的難民聚集,日軍有隨時攫取之勢,這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危若累卵。而香港的髒亂、窮困和中國人不講衛生隨地吐痰的惡習,使得海明威太太不能忍受。但海明威本人則並不在意太太深惡痛絕的香港種種,反有種“得其所哉”的自在感。
海明威曾在香港近郊一別墅采訪宋慶齡女士。見麵之初,宋慶齡就告訴海明威:“你踏上我的祖國土地之時,你會聽到火炮怒吼,仿佛充滿希望的白晝將要代替令人失望的漫漫黑夜。”宋慶齡向海明威介紹孫中山的三大政策、中國抗戰形勢、中國人民英勇抗戰壯舉以及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參與抗戰的行動。宋慶齡特別談到中國婦女參與抗戰的意義,她說:“中國有句古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此話把婦女排除在外,是片麵的。實際上,中國古代就有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這樣一些巾幗英雄。而今,在抗日救亡中,許多婦女以實際行動撐起了半邊天!”宋慶齡的話包含了對中國國情的客觀分析,以及女性參與抗敵救國的愛國雄心。宋慶齡的風采感染了海明威,海明威認為她是一名偉大的女性。
1941年3月25日,海明威夫婦乘飛機離港,飛越重山,抵達南嶽,了解到並無飛重慶的班機,即搭乘一輛舊卡車,然後換乘小舢板,一路顛簸,到達廣州。
此時,中日軍隊對峙廣州附近,相距不足三千米,炮火轟鳴。海明威訪問十二路軍總部,受到中國軍官們熱情接待。盡管海明威並不喜歡出風頭,他還是應邀向前線軍隊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
從廣州,海明威夫婦又幾經周折,從陸路到桂林,才終於乘上飛機飛往重慶。
海明威於1941年4月初到達重慶,第二天就見到了孔祥熙,孔祥熙對他極為熱情。海明威在重慶停留一周時間,因有孔祥熙的照顧,采訪任務進行得很順利。他還秘密會晤了中共代表周恩來,極為推崇周恩來的智慧,說周恩來是“絕頂聰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