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技術分析的基本理論(1)(2 / 3)

大波段的周期循環為上述九大階段,隻要我們能夠適時將現段的行情性質予以分析,明確區分屬哪一時期,再確立做多,做空,長線,短線等操作原則,獲利機會便可增加許多。

信心理論

信心股價理論,是基於市場心態的觀點去分析股價。由於傳統股價理論,過於機械性地重視影響公司盈餘,而並不能解釋在多變的股市中股價漲跌的全盤因素。

尤其當一些突發性因素導致股價應漲不漲,反而下跌,或應跌不跌,反而上升,此種現象,更使傳統的股價理論變得矛盾。因此信心股價理論,強調股票市場由心理或信心因素影響股價。

根據信心理論,促成市場股價變動的因素,是市場對於未來的股票價格、公司盈利與股票投放比率等條件,所產生信心的強弱。

投資者若對於股市基本情況樂觀,信心越強,就必然以買入股票來表現其心態,股價因而上升,倘若資金本身過於樂觀時,可能漠視股票超越了合理正常價格水平,而盲目大量買入,使股票價格上漲至不合情理的價位水平。

相反,投資人士若對股票市場基本情況表示悲觀時,信心轉低落,將拋出手中股票,股價因此而下跌,倘若投資人士心理過度悲觀,以致不顧正常股票價格、公司盈餘與股息水平而大量拋售股票,則可導致股票價格被拋低至不合理水平。

就因為投資人信心的強弱,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情況,有時甚至與上市公司營運狀況,以及獲利能力等基本因素完全脫節,使股價狂升暴跌原因就在這裏。

信心股價理論,以市場心理為基礎,來解釋市場股價的變動,並完全依靠公司財務的上的資料,故此理論可以彌補傳統股價理論的缺點,對股市的反常現象,提出合理的解釋。譬如經濟狀況良好,股價卻疲弱,或者經濟情況欠佳而股價反而上升的原因,如果這個理論是對的話,投資的策略就是研究市場心態,是悲觀還是樂觀,而順應市勢去做,必可獲利。

但信心股價理論亦有其缺點。嚴重的弱點,因於股票市場的群眾信心很難衡量,常使分析股票市場動態的人士感到困惑,因此仍有不少投資人士信任傳統股價理論,可是在很多情況下,傳統股價學說,又被證明失敗。

比較上述的兩種股價理論,傳統股價理論過於重視公司的運作情況和經營獲利能力,忽視其他影響股價的眾多外在因素,自然有所缺失。

信心股價理論則又過於重視影響股價的各種短期外來因素,而忽略公司本質的優劣。

亞當理論

亞當理論的精義是沒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絕對準確地推測市勢的走向。每一套分析工具都有其缺陷。市勢根本不可以推測。如果市勢可以預測的話,憑籍RSI,PAR,MOM等輔助指標,理論上就可以發達。但是不少人運用這些指標卻得不到預期後果,仍然蝕得很慘,原因就是依賴一些並非完美的工具推測去向不定、難以捉摸的市勢,將會是徒勞無功的。所以亞當理論的精神就是教導投資人士要放棄所有主觀的分析工具。在市場生存就是適應市勢,順勢而行就是亞當理論的精義。

市場是升勢,逆勢做沽空,或者市場是跌市,持相反理論去入市,將會一敗塗地。原因是在升市中,升完可以再升。在跌市時,跌完可以再跌。事前無人可以預計升跌會何時完結。隻要順勢而行,則將損失風險減到最低限度簡而言之,亞當理論提出下列做法,被總結為“亞當理論十大戒條”:

(1)一定要認識市場運作,認識市勢,否則絕對不買賣。

(2)入市買賣時,應在落盤時立即訂下止蝕價位。

(3)止蝕價位一到即要執行,不可以隨便更改,調低止蝕位。

(4)入市看錯,不宜一錯再錯,手風不順者要離,再冷靜分析檢討。

(5)入市看錯,隻可止蝕,不可一路加注平均價位,否則可能越蝕越多。

(6)切勿看錯市而不肯認輸,越錯越深。

(7)每一種分析工具都並非完善,一樣會有出錯機會。

(8)市升買升,市跌買跌,順勢而行。

(9)切勿妄自推測升到哪個價位或跌到哪個價位才升到盡,跌到盡,浪頂浪底最難測,不如順勢而行。

(10)看錯市,一旦蝕10%就一定要斬立刻斷,重新來過,不要蝕本超過10%,否則再追翻就很困難。

相反理論

網絡流傳一張帖子:十多年前,在上海某證券交易所大門前,有一位賣《上海證券報》的老太婆,她自己也開有上海的股東戶頭。當她的報紙每天賣不到10份時,她就叫人幫她填單買進600601延中實業(現在稱方正科技),根本不管是啥價位,隻要買進就行。當她的報紙每天賣出超過100份時,她就叫人幫她填單賣出,根本不管是啥價位,隻要能賣出就行。結果是:從未輸過!

上述老太太顯然不會懂得這其中蘊含著相反理論的真諦,但是她卻實實在在地從實踐這一理論中賺到了錢。

1.相反理論的含義

相反理論是人人似乎都明白,但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理論。它的出發點是基於這樣一個原則:證券市場本身並不創造新的價值,沒有增值,甚至可以說是減值的。如果行動同大多數投資者行動相同,那麼一定不是獲利最大的,因為,不可能多數獲利。要獲得大的利益,一定要同大多數人的行動不一致。在市場人數爆滿的時候出場,在人數稀落的時候入場是相反理論在操作上的具體體現。

(1)相反理論並非隻是大部分人看好,我們就要看淡,或大眾看淡時我們便要看好。相反理論會考慮這些看好看淡比例的趨勢,這是一個動態概念。

(2)相反理論並不是說大眾一定是錯的。群眾通常都在主要趨勢上看得對。大部分人看好,市勢會因這些看好情緒變成實質購買力而上升。這個現象有可能維持很久。直到所有人看好情緒趨於一致時,市勢會發生質的變化──供求的失衡,正如很多投資大師都說過的:“當每一個人都有相同想法時,每一個人都錯。”

(3)相反理論從實際市場研究中,發現賺大錢的人隻占5%,95%都是輸家。要做贏家隻可以和群眾思想路線相背,切不可以同流。

(4)相反理論的論據就是在市場行情將轉勢,由牛市轉入熊市前一刻,每一個人都看好,都會覺得價位會再上升,無止境的升。大家都有這個共識時候,大家會盡量買入了,升勢消耗了買家的購買力,直到想買入的人都已經買入了,而後來資金,卻無以為繼。牛市就會在大家所有人看好聲中完結。相反,在熊市轉入牛市時,就是市場一片淡風,所有看淡的人士都想沽貨,直到他們全部都了貨,市場已經再無看淡的人采取行動,市場就會在所有人都沽清貨時見到了穀底。

(5)在牛市最瘋狂,但行將死亡之前,大眾媒介如報章、電視、雜誌等都反映了普通大眾的意見,盡量宣傳市場的看好情緒。人人熱情高漲時,就是市場暴跌的先兆。相反,大眾媒介懶得去報導市場消息,市場已經沒有人去理會,報章新聞全部都是市場壞消息時,就是市場黎明的前一刻,最沉寂最黑暗時候,曙光就在前麵。大眾媒介永遠都采取群眾路線,所以和相反理論原則剛剛違背,這反而做成相反理論借鑒的資料。大眾媒介全麵看好,就要看淡,大眾媒介看淡反而是入市時機。

2.好友指數與市場情緒指標

上述所說的,隻是相反理論的精神。我們憑什麼知道大家的看法是看好還是看淡呢?單憑直覺印象或者想象並不足夠,運用相反理論時,真正的數據通常有兩個,一是好友指數;另一個叫做市場情緒指標。

兩個指標都是一些大經紀行,專業投資機構的期貨或股票部門收集的資料。資料來源為各大經紀行、基金、專業投資通訊錄,甚至報章、雜誌的評論,計算出看好和看淡情緒的比例。

這兩個指標在操作意義上來講,大同小異。本書就以好友指數為例,來說明其含義。

3.好友指數的實際應用

好友指數統計的是看好股票後市的人——即好友——的比例。在中國各大財經股票類網站上,大多都有統計該指數的投票窗口。以東方財富網(http://www.eastmoney.com/)為例,其首頁專門設有對下一個交易日走勢“上漲、盤整、下跌”的投票窗口,以下是2009年12月31日對2010年1月4日的投票結果,好友指數為63.36%。

好友指數由零開始,即所有人都絕對看淡;直到100%為止,即人人看好,包括基金,大經紀行,投資機構,報章雜誌的報導。如果好友指數在50%左右,則表示看好看淡情緒參半。指數通常會在30至80之間升沉。如果一麵倒的看好看淡,顯示牛市或熊市已經去到盡頭,行將轉勢。因為好友指數由0-100,都有不同啟示,詳細的分析將會給投資者一個更清晰的概念,運用理論時也較有把握。

好友指數比例指示:

0-5% 一個主要的上升趨勢已經就在目前,為期不遠。人人看淡時,淡友要沽貨的已經你也沽我也沽,以致沽無可沽。大市淡無可淡,這就是轉勢的時機。把握時機入貨,博取無窮利潤,就是在這個時候!

5-20% 這是一個不明的區域,大部分人看淡,隻有少部分人看好。這些看淡的人足以壓倒性姿勢將大市推低。但因為看淡的人比例大,市勢亦可以隨時見底。很多時轉勢情形都會在這個區域產生。投資人士可以輔之以圖表,成交量等去探測大市是否已經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