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量縮到極點。
(3)量縮之後是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成交量持續放大,且收中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
(5)突破之後,均線開始轉為多頭排列,而盤整期間均線是疊合在一起。
選股第2招:尋找穩賺圖形
今年以來的滬深股市的走勢,越來越明顯地表現一個特點,那就是市場的走勢已越來越技術化。也就是說,前幾年出現的那些反技術的操作手法在逐漸地消失。無論是市場主力也好,還是散戶投資者也好,都不得不服從於市場本身的規律,任何企圖扭轉大勢的努力都是徒勞的。股市出現這樣的特征,根本原因還是股市的規模容量擴大了,股市走勢本身所應有的規律性便越來越顯現出來了。
在所有的股價走勢的規律中,最直觀的就是股價走勢的形態了,俗稱圖形。這一章所要尋找的穩賺的圖形,實際上就是發現那些良好的走勢形態,借助這些形態來挖掘市場走向的本質,從而捕捉住最能帶來豐厚利潤的個股。
前麵已經講過,隨著市場容量的擴大,技術分析在股市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正因為市場中有太多的個人和機構都在依據圖形來操作,圖形的影響力也就越來越大。因此,對於一個完整漂亮的圖形不應有所懷疑,尤其是對那些花了很長時間形成的圖形,更應該信它。莊家機構隻能短時間內影響股價,無法長期控製股價去形成一個大的形態。
1.重要的穩賺圖形——圓底
第一個要介紹的圖形就是圓底,之所以要把它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曆史證明這個圖形是最可靠的。同時,這個圖形形成之後,由它所支持的一輪升勢也是最有力最持久的。在圓底形成過程中,市場經曆了一次供求關係的徹底轉變,好象是一部解釋市場行為的科教片,把市勢轉變的全過程用慢鏡頭呈現給所有的投資者。應該說,圓底的形態是最容易被發現的,因為它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大家看出它的存在。但是,正是由於它形成的時間所需時間較長,往往反而被投資者忽略了。
圓底,是指股價在經曆了漫長的下跌之後,跌勢逐漸趨緩,並最終停止下跌,在底部橫盤一段時間後,又開始再次緩慢回升,終於向上發展的過程。現在我們通過圓底這個圖形表象來研究這個過程的本質。
當股價從高位開始回落之初,人們對股價的反彈充滿信心,市場氣氛依然熱烈,因此股價的波動幅度在人們的踴躍參與之下依然較大。但事實上,股價在振蕩中正在逐漸走低,不用多久,人們就發現現在這時的市場很難掙錢,甚至還常常虧錢,因此參與市場的興趣在逐漸降低。而參與的人越少,股價更加要向下發展取得平衡。正是這種循環導致股價不斷下跌,離場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然而,當成交量越來越少的時候,經過長時間的換手整理,人們的持股成本也逐漸降低,這時候股價下跌的動力有利於弱,因為想離場的人已經離場了,餘下的人即使股價再跌也不肯斬倉。這樣,股價不再下跌。但這時候也沒有什麼人想買股票,大家心灰意冷,這種局麵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形成了股價底部橫盤的局麵。
這種橫盤要持續多久很難說,有時是幾個月甚至幾年,有時是幾個星期,但我們有興趣的是,這種橫盤局麵遲早會被打破,而盤麵打破的特征就是股價開始小幅上揚,成交量開始放大,這一現象的實質是市場上出現了新的買入力量,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因而迫使股價上行。
事情發展總是循序見進水到渠成的,當新的買入力量持續增強的時候,說明市場築底成功,有向上發展的內在要求,才形成了圓底的右半部分。當股價在成交放大的推動下向上突破時,這是一個難得的買入時機,因為圓底形成所耗時間長,所以在底部積累了較充足的動力,一旦向上突破,將會引起一段相當有力而持久的上漲。投資者這時必須果斷,不要被當時市場虛弱的市場氣氛給嚇倒。
圓底的主要特征:
(1)打底的時間較長。
(2)底部的波動幅度極小,成交量極度萎縮。
(3)股價日K線與平均線疊合得很近。
(4)盤至尾端時,成交量緩慢遞增,之後就是巨量向上突破阻力線。
(5)在經曆了大幅下跌之後形成。
2.重要的穩賺圖形——雙底
另一個可靠的底部形態就是雙底。在選股的時候,在實戰中運用最多的也就是這種圖形。雙底形成的時間比圓底短一些,但它常常也具有相當強的攻擊性。
一個完整的雙底包括兩次探底的全過程。也是反映出買賣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在市場上實際走勢中,形成圓底的機會較少些,反而形成雙底的機會較多些。因為市場參與者往往難以忍耐股價多次探底,當股價第二次回落時而無法再創新底的時候,投資者大多開始補倉介入了。
每次股價從高水平回落,到某個位置自然而然地發生反彈之後,這個低點就成為了一個有用的參考點。市場上許多人都立即將股價是否再次跌破此點當成一個重要的入市標準。同時,股價探底反彈一般也不會在一次完成。股價反彈之時大可不必立即去追高。一般來講,小幅反彈之後股價會再次回落到接近上次低點的水平。這時應該仔細觀察盤麵,看看接近上次低點之後的拋壓情況如何,接盤的情況如何。最佳的雙底應是這樣,即股價第二次下探時成交量迅速萎縮,顯示出無法下跌或者說沒有人肯拋的局麵。事情發展到這個階段,雙底形態可以說成功了一半。
那麼另一半決定於什麼呢?決定於有沒有新的買入力量願意在這個價位上接貨,即有沒有主動性買盤的介入。一般來講,股價在跌無可跌時總有人去抄底,但有沒有人肯出稍高的價錢就不一定了。如果股價在二次探底之時拋壓減輕,但仍然沒有人肯接貨,那麼這個雙底形態可能會出現問題,股價在悄然無聲中慢慢跌破上次低點,這樣探底就失敗了。
隻有當二次探底時拋壓極輕,成交萎縮之後,又有人願意重新介入該股,二次探底才能算成功。在這種主動性買盤的推動下,股價開始上升,並以比第一次反彈更大的成交量向上突破,這個雙底才算成功。看盤高手會在股價第二次探底的時候就發現這是一個成功的雙底,並立即作出買賣的決定,但我們建議大家等到雙底確認完成之後,即向上突破之後再介入該股,這樣的風險小得多。
嚴格意義上的雙底往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形成,但是,有許多短線高手樂意在小時圖或15分鍾圖上尋找這種圖形,這也是一種有效的短線操作方法。但一樣要小心的是,一個分時圖上的雙底形成之後,並不能認為日線圖上的造勢也改變了。因為分時圖的形態能量不足以改變日線圖的走勢。
雙底的重要特征是:
(1)股價兩次探底,第二次低位不低於第一次的低位,常常是第二次低位要稍高些。
(2)第一次探底的成交量已經大幅萎縮,反彈自然發生。
(3)第二次下跌時成交量更小。
(4)第二次上升時有不少主動性買盤的介入,成交量明顯放大。
(5)以大陽線突破。
3.重要的穩賺圖形——突破上升三角形
前麵講的兩種包賺圖形都是底部形態,在那時候買入當然最好,風險最小,收益最大。但還有一些可以令你賺錢的圖形發生在股價上升途中。
股價的上升猶如波浪推進,有漲有落但總趨勢向上,也就象長途跑步一樣必須休息。股價整理的意義就在於休整,,如果不整理,股價就不可能有能力再往上衝。對於短線炒手來講,股價休整的時候可以暫時退出觀望,或者抽出資金來買入那些休整結束的股票。如今市場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每天都有很多股票正在盤整,也有些股票已經完成盤整開始新的上升。這樣給投資者以很大的選擇餘地。
在各種盤整走勢中,上升三角形是最常見的走勢,也是標準的整理形態。抓住剛剛突破上升三角形的股票,足以令你大賺特賺。
股價上漲一段之後,在某個價位上遇阻回落,這種阻力可能是獲利拋壓,也可能是原先的套牢區的解套壓力,甚至可能是主力出貨壓力,總之,股價遇阻回落。在回落過程中,成交量迅速減小,說明上方拋盤並不急切,隻有到達某個價位才有拋壓。由於主動性拋盤並不多,股價下跌一些之後很快站穩,並再次上攻,在上攻到上次頂點的時候,同樣遇到了拋壓,但是,比起第一次來這種拋壓小了一些,這可以從成交量上看出來,顯然,想拋的人已經拋了不少,並無新的賣盤出現。這時股價稍作回落,遠遠不能跌到上次回落的低位,而成交量更小了。於是股價自然而然地再次上攻,終於消化了上方的拋盤,重新向上發展。在上升三角形沒有完成之前,也就是在沒有向上突破之前,事情的方向還是未知的,如果向上突破不成功,可能演化為頭部形態,因此在形態形成的過程中不應輕舉妄動。突破往往發生在明確的某一天,因為市場上其實有許多人在盯著這個三角形,等待它的完成。一旦向上突破,理所當然的會引起許多人的追捧,從而出現放量上漲的局麵。
上升三角形形成過程中是難以識別的,但是通過盤麵第二次回檔時盤麵情況來觀察,可以有助於估計市勢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對於個股走勢判斷,更加容易把握,因為現在的公開信息中包括三個買賣盤口的情況和即時成交的情況,隻要仔細跟蹤每筆成交,便可以了解該股回檔時的拋壓及下方支撐的力度,並分析是否屬於自然止跌,如果屬於莊家刻意製造圖形,則支撐顯得生硬勉強,拋壓無法減輕。
上升三角形的上邊線表示一種壓力,在這水平上存在某種拋壓,而這一拋壓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來說,某一水平的拋壓經過一次衝擊之後應該有所減弱,再次衝擊時更進一步減弱,到第三次衝擊時,實質性拋盤已經很少了,剩下的隻是心理上的壓力而已。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市場上看淡後市的人並沒有增加,倒是看好後市的人越來越多。由此可以想見,股價向上突破上升三角形的時候,其實不應該脫泥帶水,不應該有多大的阻力,這是判斷一個真實突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