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十萬年前的北鬥七星刻在了龜石上
張珺
170萬年前,直立人產生;20萬年前,智人產生。人類社會的悠遠、蒼茫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百萬載的歲月,足以讓滄海變作桑田。太陽東升西落,星辰燦然升起,看似永恒的東西卻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什麼都會朽爛,歲月將遠古人的骨殖都化為烏有,可尚有山石永恒,它忠實地記錄了遠古人類鑿刻在其上的信息——來自於十萬年前的信息。
龜石上的北鬥七星不是勺子狀
十萬年前的北鬥七星是什麼模樣?現在很多人根據天體運行規律,推測出了十萬年前的北鬥七星與十萬年後的北鬥七星排列分布,我們在網絡上很容易就能找到這些對比圖。然而,除了運行規律外,還有什麼實際佐證嗎?
而今,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講,在遼寧海城,美麗的遼河流域,十萬年前矗立至今的山石上,鐫刻著遠古的神秘“天象圖”。
海城地方雖小,卻聲名遠播。大家所熟知的張作霖、尚可喜就是海城人;而明代的周顯,也就是那位傳說中與長平公主有淒美愛情的總兵,也是海城官宦人家出生。海城的名人以武人居多,這裏的水土似乎在曆史的長河中洗練出了勇猛與剛強,滋養著海城人的率直個性。可以說,海城的“勇武”早在十萬年前就寫進了靈魂裏。
十萬年前,海城的遠古人類,他們或者孤身一人、或者成群結隊,爬上高高的山岡,在堅硬的岩石上一點點鑿出了他們眼中的世界。記者一行人在鞍山一位民間考古狂人張駿偉的帶領下,一次次攀上山峰,直到親眼看到那些鑿刻的痕跡,才深深感到,遠古人類比我們想象的更頑強,也更有智慧。張駿偉相信,在遼寧的山山水水間,一定存在著無數遠古人類遺留下來的痕跡,這些痕跡定然會向現代的人們傳達著來自遠古的訊息。為此,數十年間,他走遍了鞍山、海城的角角落落。荒無人煙的大山、陰森可怕的墳崗,到處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腳步。他堅守著一念的執著,信念的力量使已步入老年的他眼中精光透然。
在鞍山考察的第二站是海城析木鎮。在張駿偉的帶領下,我們攀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來到了一處蜿蜒的小山上。山不險峻,但登上之後,周圍的一切景色都盡收眼底。這裏叫南山,似乎是視野的凝聚與擴散之地。山岡上白色的岩石廣布,山脊向陽處有一塊栩栩如生的龜石。巨大的岩石“刻畫”出了大龜的模樣,巨石龜的腦袋傲然,正對著遠方一處石器時代聚落的遺址方向。龜脖頸處本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然而被人斜劈一下,立刻就成了龜頸的樣子。古人的智慧與審美在這裏表露無遺。
龜是黃帝部落的圖騰之一。龜在古人的心裏,意義非凡。而這裏的龜石也似乎昭示著,早在黃帝之前,人們已然將龜崇拜深深印在了心裏。不論是朝陽雲蒙山的石龜還是海城山脊上的巨石龜,都在向我們強調著什麼,讓我們總是在想,遠古的人類到底與龜有著什麼樣的不解之緣?
更令人驚奇的是龜身上、龜足四周平台上展現出的“神秘符號”。張駿偉用水將石麵淋濕,石上立刻顯出了幾處梅花狀的符號。這些符號皆由很小的圓形小坑組成,每組中各個圓坑直徑相同、深淺相同。張駿偉指著龜頸下一組三角形的符號,說:“你們看見這組三角的符號了嗎?這就是十萬年前北鬥七星的形狀。其中三個小坑組成了一條直線,代表了搖光、開陽、玉衡三顆星,而直線下方就是一個類似於三角的由四個小坑組成的符號,分別代表了天權、天璣、天璿、天樞四顆星。”
與網絡上的北鬥七星推斷圖相比,石龜上這些符號的形狀與十萬年前的北鬥七星幾乎不差分毫。我們現在看到的北鬥七星是一柄大勺的形狀,其中搖光與天樞星變動的位置最大,其餘幾星則變化較小。龜石上留下了十萬年前北鬥七星的形狀,是不是昭示著,在這山石間留下印痕的人們,就是十萬年前的遠古人類?再有,燦燦銀河,茫茫星海,遠古人為什麼別的星不刻,單單刻上了北鬥七星?
曆來,北鬥七星總是被賦予各種各樣的寓意,其中尤以王權、巫權最為屬意。古書記載:“帝顓頊高陽氏,母曰女樞,見搖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於幽房之宮,生顓頊於若水。”這句話最主要的意思就是說,顓頊大帝就是天上的搖光星下凡。古人研究天象,發現北鬥七星中的天樞、天璿總是圍繞著北極星,北極星就如同被眾星環繞的明月,地位超然。遠古的人類,雖還未分化出最初的等級,但對天象的觀察卻精準而細致。可見,古人敬天、畏天,其濫觴也得追溯到十幾萬年前了。
梅花狀的小坑究竟代表著什麼?
在海城的大山上,還有很多鑿刻痕跡,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梅花狀的小坑。中間一個小坑,周圍幾個小坑像梅花花瓣一樣環繞四周,總體呈緊湊的圓形。根據考古人員的判斷,這些石坑絕不是自然力量形成的,而是人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