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請隨我入內。”於吉說完,便起身入屏障之內,坐在席上,對徐剛打了一個請的手勢。徐剛剛才坐下,對著小桌之上的棋陣,看了一下。
久後,拿起棋子,按五七、三一、九四、六八之列,對陣形成段割之麵。再看於吉的棋陣,四鼎之勢,君主為中元,各自向四方出列,可謂是所防利於攻。但是,此時已敗局了,因為此陣四象皆疏於一處,未央方位失守,則君主不保。
於吉看了,大吃一驚,連連開口道:“好好好!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老夫之棋陣,與多人對弈,皆為發破之,忌憚陣勢方位,可是卻讓他們難以下行。而今日,將軍隻需片刻,卻能破老夫之勢,佩服佩服!”
徐剛見狀,高聲言笑,道:“客氣,我不是此才之人,我家主公才是奇人。”
於吉大疑,問道:“哦,那你家主公是何人許?”
徐剛大笑,站起身來,看了看牆上之畫,開口道:“我家主公,乃是天命之人,雖然年少卻有驚世之才,博有君子風範。”
“天命之人!你家主公就是嗎?太好了,老夫等候多時了,天命之人終於出現了!”於吉說完話,眼中流出了淚水。是啊,他自修道以來,就期待有一日見到天命之人,可是現在的他已經年過花甲了,天命之人才出現,真是可悲可悲。
“先生,您這是為何?”徐剛有些疑惑,雖說天命之人難得,可不至於痛哭流涕吧。
【博學講堂】:天命
天命,指天道的意誌;延伸含義就是“天道主宰眾生命運“。語出《書·盤庚上》:“先王有服,恪謹天命。”
中國古代哲學中把天當作神,天能致命於人,決定人的命數。“天命”說早在殷周時期已流行。從古器物發掘中所見到的甲骨卜辭,彝器銘文,“受命於天”刻辭不隻一次出現,說明早在殷周時期,天命觀就已經在人們的頭腦裏紮根了。
用《易經》的話來說,叫做“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對於這裏的命,後人注釋道:“命者,人所稟受,若貴賤夭壽之屬也。”
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人們的富貴貧賤、吉凶禍福以及死生壽夭、窮通得失,乃至科場中舉、貨殖營利,無一不取決於冥冥之中,非人類自身所能把握的一種力量,即命運是也。
命運的觀點,在古代源遠流長。由夏經商曆周,至春秋時,孔子弟子子夏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可見孔門弟子是信奉命運的。孔子進一步指出:“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而》)宋國的桓魑有一次想謀害他,孔子聲稱:“天生德於予,桓魑其如予何?”(同上)
總之,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生死存亡、富貴貧賤完全與高懸於天的命有關,絕非塵世芸芸眾生的力量所能改變。故孔子又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