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愛的彼岸是寬容——看電視連續劇《錯愛一生》(2 / 2)

顧家阿婆的死,以及老人在遺囑中對財產分割的寬容和真愛,終於使顧憶羅完全發現了自己彌滅的人性。這個醒悟不會在突然間複生,而是需要一個懺悔的過程。當然也連接著其他情節的主線,一點點推進到最終的幡然醒悟。如果小說在這兒濃墨重寫憶羅的心理,應該有一段精彩的獨白。可惜這個過程被簡化了,這也是劇本中,美中不足的一點吧。

憶羅是這個社會中的寵兒,也是富二代、富三代的代表者。他們表麵上生活在一片繁華之中,但內心卻十分空虛。她有優越的生活條件,甚至可以出國深造,但是她的心靈卻被現實的紙醉金迷焚化了。雖然她很有才能,不僅有智謀在商業社會中打拚,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然而人性道德的缺失終於使她陷入絕境。當憶羅回到自己的家鄉靜水河後,也如同想南的母親一樣,產下了一個女嬰,而後因為難產而死去了。她將女嬰托付給想南,經曆人世變遷的想南,決定對嬰兒保守一切秘密,畢竟孩子是無辜的,父母犯下的錯,不能讓孩子買單。然而,究竟塗醫生和馬奔兩個人,誰會是想南最終的選擇呢?我想,這一切要看他們誰能麵對這個孩子。而這個孩子,會不會再次重複她母親的命運呢?劇情帶給我們一個思考,也給了我們一個回味。

“……當年鳳姑的錯給了我一個學習的世界,她讓我學到了很多。苦難是一個課堂,挫折是另外一種財富……”想南的獨白,帶給我們深刻的感悟。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雖然艱辛,但他們卻以不同的姿態飛翔著。而享樂和腐華的生活,終究是世間的一紙幻影。麵對富貴和貧窮,不同的心態產生不同的結局。顧家阿婆的親外孫女陳想南,自從養母鳳姑被父親陳金鵬推下山崖摔成植物人後,一直悉心照顧老人,並帶著她打工,不僅使她恢複記憶,而且在知道她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後,依如既往地堅守著自己的善良和純真。憶羅的自私和索取使她喪失了生命,而想南的感恩情結,使她終於獲得了本該屬於她的一切。顧家阿婆最初給人們一種溺愛和放縱的印象,但結果卻不能不歎服老人的胸襟——她不僅寬容了鳳姑的錯誤,而且決定繼續容留憶羅。她的愛不僅隻給了她的外孫女,而且,她依如既往地愛著自己親手養大了的這個孩子——顧憶羅。

憶羅的故事給我們一個啟示,讓我們這些在商業社會奔波的人們,在治富經營的同時,決不能彌滅了做人的良心,不能忘記了做人的善良之本。不要用狹隘的心胸窺視他人,我們要守住的,是自己的人格、品格和做人的標準,而不是那些不勞而獲的富貴華奢和虛幻的幸福。我們留不住年華,留不住青春,留不住世間的名利和榮華,但是我們一生一世所自豪的,是我們曾經用自己的汗水拚搏,用善良和純樸,在這個世間,留下了深深的愛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