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堅守精神的家園(1 / 1)

1

現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們不能脫離這個世界求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這是一個事實。但是,這不是全部事實。我們同時還生活在曆史和宇宙中,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過程中。所以,對於我們的行為,我們不能隻用交換價值來衡量,而應有更加開闊久遠的參照係。在投入現代潮流的同時,我們要有所堅守,堅守那些永恒的人生價值。一個不能投入的人是一個落伍者,一個無所堅守的人是一個隨波逐流者。前者令人同情,後者令人鄙視。也許有人兩者兼顧,成為一個高瞻遠矚的弄潮兒,那當然就是令人欽佩的了。

2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一切“最高指示”中,至少這一句的確不會過時。

在那個“突出政治”的年代,我對它有自己的讀法,我把它讀作:人不該隻有政治狂熱,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紅彤彤的標語口號海洋裏。

在如今崇拜金錢的氛圍中,我又想起了這句話,並且給它加上新的注解:人不該隻求物質奢華,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花花綠綠的商品海洋裏。

世事無常,潮流變遷。相同的是,凡潮流都可能(當然不是必定)會淹沒人的那一顆脆弱的靈魂。因此,願我們投入任何潮流時都永遠保持這一種清醒:“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3

天下滔滔,象牙塔一座接一座傾塌了。我平靜地望著它們的殘骸隨波漂走,慶幸許多被囚的普通靈魂獲得了解放。

可是,當我發現還有若幹象牙塔依然零星地豎立著時,禁不住向它們深深鞠躬了。我心想,堅守在其中的不知是一些怎樣奇特的靈魂呢。

4

休說精神永存,我知道萬有皆逝,精神也不能幸免。然而,即使歲月的洪水終將蕩盡地球上—切生命的痕跡,羅丹的雕塑仍非徒勞;即使徒勞,羅丹仍要雕塑。那麼,一種不怕徒勞仍要閃光的精神豈不超越了時間的判決,因而也超越了死亡?

所以,我仍然要說:萬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

5

世紀已臨近黃昏,路上的流浪兒多了。我聽見他們在焦灼地發問:物質的世紀,何處是精神的家園?

我笑答:既然世上還有如許關注著精神命運的心靈,精神何嚐無家可歸?

世上本無家,渴望與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6

人類精神始終在追求某種永恒的價值,這種追求已經形成為一種持久的精神事業和傳統。當我也以自己的追求加入這一事業和傳統時,我漸漸明白,這一事業和傳統超越於一切優秀個人的生死而世代延續,它本身就具有一種永恒的價值,甚至是人世間唯一可能和真實的永恒。

7

人生境界的三項指標:生活情趣,文化品位,精神視野。

8

一個精神貧乏、缺乏獨特個性的人,當然不會遭受精神上危機的折磨。可是,對於一個精神需求很高的人來說,危機,即供求關係的某種脫節,卻是不可避免的。他太挑剔了,世上不乏友誼、愛和事業,但不是他要的那一種,他的精神仍然感到饑餓。這樣的人,必須自己來為自己創造精神的食物。

9

在一顆優美的心靈看來,整個現代商業化社會就像一個鬧哄哄的大市場。人們匆忙地活動著,聲嘶力竭地叫喊著,—為了賺錢和增殖財富。無頭腦的匆忙,使人永是處在疲勞之中,獨處時不複有靜謐的沉思,人與人之間也不再有溫馨的交往。他望著這些忙碌奔走卻又麻木不仁的現代人,隻覺得他們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