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寬厚之心待人

近來聞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別人,恐徒標榜虛聲。蓋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標榜以盜虛名,是大損也。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損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辨。

凡有借我錢者,皆光景甚窘之人。此時我雖窘迫,亦不必向人索取。

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亮其力量所能為。弟每求人,好開大口,尚不能脫官場陋習。餘本不敢開大口,而人亦不能一一應付,但略亮我之誠實耳。

媢嫉傾軋,從古以來共事者,皆所不免。吾輩當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耳。

悠悠之口,本難盡信,然君子愛惜聲名,常存冰淵惴惴之心。蓋古今因名望之劣而獲罪者極多,不能不慎修以遠罪。吾兄弟於有才而無德者,亦當不沒其長而稍遠其人。

大抵清議所不容者,斷非一口一疏所能挽回,祇好徐徐以待其自定。近世保人,亦有多少為難之處。有保之而旁人不以為然,反累斯人者。有保之而本人不以為德,反成讎隙者。餘閲世已深,即薦賢亦多顧忌,非昔厚而今薄也。

末世好以不肖之心待人,欲媒孽老弟之短者,必先説與阿兄不睦。吾常常欲弟檢點者,即所以杜小人之讒口也。

譯文

近來聽説好的朋友很多,我不想先去拜訪別人,擔心祇是靠標榜來獲得虛名聲。這是因為交朋友是要藉以匡正自己的不是之處,這纔是有大益,而靠標榜來盜得虛名聲,這是有大損。天下有益的事中便寓有足以損傷的事,不可不辨。

凡向我借銀錢的人,都是光景窘迫的人。現在我雖窘迫,也不必向別人去索取。

凡與人打交道,應當看重他的一向講誠信,請人幫助,應當視其力量的能否作為。弟每次求人,喜好開大口,還不能脫離官場的陋習。我本來就是不敢開大口的人,而別人也不能對我一一應付,但能略微體諒我的誠實。

嫉妒傾軋,自古以來共事者都難免。我們應當責己厚而責人薄。

悠悠之口,本難完全相信,但君子愛惜名聲,常常存著臨深履薄的心態。這是因為古今因名望的惡劣而獲罪者很多,不能不謹慎修身藉以遠離罪惡。我們兄弟對於有才而無德的人,也應當不埋沒他的長處而稍稍疏遠這個人。

大致説來清議所不能寬容的,絶對不是一個人的話一道奏疏所能挽回的,祇好慢慢地等待它自己來平息。近世保舉人,也有很多為難的地方。有保舉一個人別人卻不以為然,反而連累此人的。有保舉一個人而本人不認為是恩德,反而成讎怨的。我閲世已很深,即使是保薦賢才也多顧忌,並不是過去厚道而現在刻薄。

處在混亂世道的人好以不肖之心待人,想要尋找老弟的短處的,則必定先説他與老兄不和睦。我常常希望弟能檢點,也就是藉以杜絶小人的讒言挑撥。

評點

此處所抄録的這幾段話,均出自家書。有寫給弟弟的,也有寫給兒子的,説的都是與人相處的態度,無論是不向借錢者索賬、不求無力者幫忙,還是厚責己薄責人、慎修以遠罪、自我檢點等等,都體現的是一種以寬厚之心待人的態度。筆者以為,這是人與人相處最宜提倡的姿態。

用人聽言皆難

用人極難,聽言亦殊不易,全賴見多識廣,熟思審處,方寸中有一定之權衡。

譯文

用人非常難,聽取別人的建言也極不容易,完全依賴見多識廣,反覆思考而慎重對待,自己心中有一個固定的權衡標準。

評點

曾氏以知人著稱於世,此處談的便是他知人學問中的一個方麵。

盛時預為衰時想

凡官運極盛之時,子弟經手公事格外順手,一倡百和,然閒言即由此起,怨謗即由此興。吾兄弟當於極盛之時預作衰時設想,當盛時百事平順之際,預為衰時拂逆地步。弟此後若到長沙、衡州、湘鄉等處,總以不幹預公事為第一義。

譯文

凡是官運極盛的時候,子弟辦起公事來都格外順手,一倡百和,但是閒言雜語也便由此而起,怨恨誹謗也便由此而興。我們兄弟在極盛的時候,要預先作衰落時的設想,在興盛時百事順利的情況下,預先想到衰落時處處不順利的地步。弟此後若到長沙、衡州、湘鄉縣城等地,總以不幹預公事為第一義。

評點

在家的曾四爺將赴衡州城經營捐米之事,曾氏得知後給他寫了這段話,勸他不要參與地方官府的這類公事。曾四爺在家鄉辦各種事情都很順利,這是因為他有兩個有權有勢的兄弟。在順利的表象下,必定伏有閒言怨謗。當權勢旺時它不出來,權勢衰時便都出來了。許多人看不到這一層,盛時任意亂來,給自己埋下隱患,後來吞食苦果時已悔之晚矣。曾氏這段話,可為一切得意走紅者的清涼劑。

成事的動力:貪利激逼

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譯文

天下的事情,從事者無所求而成功者極少,因為從事者本人的貪心和想得到利益,而使事情成功的居其中之一半,因為受刺激受逼迫而使事情成功的居其中之一半。

評點

湘鄉修縣誌,推舉家居的曾紀澤為頭。曾紀澤感到有點為難,怕文章寫不好失麵子。曾氏便寫了這段話鼓勵兒子,説“爾憚於作文,正好藉此逼出幾篇”。曾氏這話雖是對兒子所説,卻很有普遍意義。他分析人成事的動力,有四個方麵:貪、利、激、逼。雖不全麵,且“一半”之説稍嫌武斷,卻基本上接近事物的本相。他自己曾對幕僚趙烈文坦言,他當年大辦湘軍就是被湖南文武官場的刺激逼出來的,別人都説他不行,他就偏要做出個樣子來讓大家看看!

君子不謂命

竹如言交情有天有人,凡事皆然。然人定亦可勝天,不可以適然者委之數,如知人之哲,友朋之投契,君臣之遇合,本有定分,然亦可以積誠而致之,故曰:“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譯文

吳竹如説過,在交朋友這方麵,有天意安排也有人事為之,凡事都這樣。但人定也可以勝天,不可以完全交給天數。如知人上的睿智,與朋友之間的投合,君臣之間的遇合,原本有定數,然而也可以積纍誠意而得到,故而説:“屬於命運,但也有天性在起作用,所以君子不把它歸於命運一類。”

評點

世間凡大一點的事,其成與敗,都有“天與人”兩個因素在共同起著作用。有些事,“天”的影響大一些;有些事,“人”的作為大一些。筆者認為,對於前者,則宜採取盡人事而聽天命的態度;對於後者,則宜取人定勝天的態度。

不要求取回報

天下事一一責報,則必有大失所望之時。佛氏因果之説,不可盡信,亦有有因而無果者。憶蘇子瞻詩雲:“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吾更為添數句雲:“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中含不盡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天下的事要想一一都有回報,則必定會有大失所望的時候。佛教的因果之説不可盡信,也有有因而無果的。想起蘇東坡的詩:“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我在此基礎上再添幾句:“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中含不盡意,欲辨已忘言。”

評點

人之所以失望,是因為有望,若此望大,則失望也大,故而去失望的釜底抽薪之法,是不要有過多過大的希望。不求取回報,此之謂也。

思得一二好友

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曠達、蕭然自得者,與人相處,砭我之短。其次則博學能文、精通訓詁者,亦可助益於我。

譯文

多麼想得到一二個好朋友,他們胸襟曠達、蕭然自得,能夠指出我在與人相處時的短處。或者稍次一點,他們博學能文、精通訓詁,也可於我有幫助。

評點

從這段日記中可看出,曾氏很渴望能有在胸襟上給他以開啟的朋友。曾氏很看重胸襟,他曾多次説過“人生做事仗的是胸襟”的話。

以厚實矯世之澆薄浮偽等

讀書之道,以胡氏之科條論之,則經義當分小學、理學、詞章、典禮四門,治事當分吏治、軍務、食貨、地理四門。

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當今之世,富貴無所圖,功名亦斷難就。惟有自正其心,以維風俗,或可補救於萬一。所謂正心者,曰厚曰實。厚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存心之厚,可以少正天下澆薄之風。實者,不説大話,不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偽之習。

送人銀錢,隨人用情之厚薄、一言之輕重。父不能代子謀,兄不能代弟謀,譬如飲水,冷暖自知而已。

與人為善取人為善之道,如大河水盛,足以浸灌小河,小河水盛,亦足以浸灌大河,無論為上為下,為師為弟,為長為幼,彼此以善相浸灌,即日見其益而不自知矣。

譯文

讀書的方法,按照胡氏的分類來説,經義方麵應當分為小學、理學、詞章、典禮四個門類,治事方麵應當分為吏治、軍務、食貨、地理四個門類。

凡是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官,做一個名將,都要有好老師,好朋友,好榜樣。

當今這個世道,富貴是無法圖謀的,功名亦絶對難以成就,惟有自我正心,藉以維護風俗,或者可以補救於萬一。所謂正心,在厚與實兩點上。厚即恕,自己想成立而讓別人成立,自己想通達而讓別人通達,自己所不想的,不要加於別人的身上。存心的厚道,可以稍稍矯正天下澆薄的風氣。實即不説大話,不務虛名,不做架空的事,不説過高的理論,如此可以稍稍矯正天下浮躁虛偽的習氣。

送別人銀錢的多少,要看別人用情的厚與薄、説話之間的輕與重來加以區別。這件事上,父不能代替子謀劃,兄不能代替弟謀劃,好比飲水,冷暖祇有自己纔知道。

與人為善取人為善中的道理,好比大河水滿,足以浸灌支流小河,支流小河的水滿,也同樣可以浸灌大河,無論為上為下,為師為弟,為長為幼,彼此之間用善來互相浸灌,便可以一天天看到收益而不自知了。

評點

這幾段話説的都是曾氏在平日讀書察世方麵的感想體會,尤其是其中所説的以厚與實去矯世風之澆薄浮偽,以善來互相影響而彼此獲益,都是人世間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