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重新定義商業以優化管理(3 / 3)

從實用主義的觀點來考慮,我們完全有必要建立起自尊,並對未來充滿信心。隻要是自己曾經參與一項改革措施並貢獻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即使它的效用並不很大,也要覺得很有成就感(就好像贏了球賽一般的自豪)。例如說,當我們好不容易選出一位最佳人選,代表民眾出席州議會、當地的圖書館委員會、學校董事會,或者是為學校爭取到更多的教育經費,或是我們設法為當地高中爭取到更好的老師等,都應該把它看成是一項勝利,並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感到自豪。

全心投入地方基本建設,不強求參與宏偉的目標。人們經常為自己麵對宏偉的目標時束手無策而感到無奈。我舉一個在收音機上聽到的例子。主角是一位年輕男子,他是教友派的,是墨西哥公益服務會的一員,他為了提供一些幹淨的水給墨西哥人喝,以取代他們原有被汙染的髒水,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去挖掘井。在他停留墨西哥期間,把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這項工作上,他總共掘好了三口井,每一次他必須花很多時間教導村民如何使用幹淨的水。其實這也是一種變革,開辟道路也是一樣。判斷的準則在於,這是否絕對有必要。

之所以說這個例子非常好,是因為這個年輕人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利用先進的鑽井設備進行這項高難度的工程,原本應該是由墨西哥政府來做這項工作,不過他卻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這麼多良好的水源。在他聽到收音機的新聞之前,一定還沒意識到自己做了多大的貢獻。不過重要的是,他的精神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

對局部基本建設的全心投入,是承擔偉大任務的前提。當然,我們可以從事較高階層的改進工作,如大學教育等。但是在墨西哥,在設想大學和中學教育之前,我們必須先從事基本建設,如開辟道路、掘井、建設醫院、良好的公共服務等。

一個人花一整年的時間在墨西哥掘井,表現了他改造世界的勇氣,他對世界的貢獻並不下於先進社會的高層次變革。當人們相信自己的能力,並了解社會變革有一定的進程之後,就不會覺得以上的掘井行為是浪費時間、徒勞無功的。

一個人可以幫助落後國家開山辟路,這跟另一個人在其他的國家做了更高水平的價值是一樣的。當一個人真正地了解,隻有在低層需求獲得滿足後,才有可能產生高層需求,一個人才能對任何層次的社會變革,投注全部的心力。

類似的情況在企業界也時常發生。當企業建造一座工廠,從獨裁管理和低層需求,邁向一個高層需求和民主開明的管理政策之前,必須走一些過場,開過無數次的董事會議,並與員工充分溝通。每一項步驟都是必要的。我們可以這麼說,任何改進工業的偉大任務,都是由許許多多瑣碎的小事所構成,沒有完成這些小事以前,是不可能形成所謂的偉大任務。

尤其是對很多年輕人來講,他們總是守株待兔,等著“偉大”的任務從天而降,等待他們覺得有價值、有愛國意義的任務,才會滿懷熱誠地做這些工作。他們真的很願意把自己奉獻給國家,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但是卻不願意為自己的國家洗盤子,或是做一些影印之類的小工作。我們有必要讓他們認識到,所謂的愛國主義、民主改革和社會變革,都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我們必須清楚所有工作的最終目標或價值,確定所有的方式都能達到最後正確的目標。例如在戰爭時期,愛國不僅僅表現在上戰場,挖掘山洞、釘鐵絲、削馬鈴薯皮、擦洗地板,或是做一些很卑微的粗重工作,也是愛國的表現。大家都可以意識到,做這些小事可以幫助自己的國家打勝仗。在和平年代,更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從小事做起,從基本做起。

我們不應該期待有偉大的領導者出現,或者可以顧全每個方麵或承擔每一件事的人。沒有一個人有全部的知識,或是同時在所有的地方進行社會變革的工作。一位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將所有優秀的專家和理論學者集合起來,協調彼此的差異,共同組成一個表現優良的集體。

社會變革必須分工,也就是說,這項工作需要不同專長的人共同執行,每一個人都與他人同等重要。每一種性格、每一種技能、每一種才華、每一種天賦都是有用的,也是社會變革的先決條件。因此化學家必須尊重社會學家,因為兩者都是必要的。司機、清潔人員、店員、接線生和打字員等,每一個人都是必要的。換句話說,每一個人在其工作崗位上,都能做出應有的貢獻,沒有領導者與追隨者之分。在理想的社會變革情況下,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務,並盡力達成共同的目標。每一個人都是將軍,每一種技能都是必要的。因此,社會中的每一個員工都必須願意做任何一件事,並且為自己的貢獻感到自豪。

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健康的自私。理論上,每一種性格、每一種人都是有用而且必要的,因為他有自己的專長,可以做別人無法做的事,因此,他獨特的貢獻就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大貢獻。他必須認清自己,知道本身有什麼樣的才能以及天賦,找到自己特殊的定位——在此領域中他的表現優於其他人。這種健康的行為可以讓我們同時具有利他與自私的性格。換另一個方式說,自私是我們進行社會變革時,最具利他性的行為(如果我們小心謹慎地定義這兩個字的意義的話)。

如果有人問最具利他性的事情,為社會做貢獻的最好方法,那麼最佳答案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最佳位置,然後馬上行動。我們可以做得最好的事是自我實現、自我充實、享受生產、樂在工作,這是存在心理學或綜效中,超越自私與利他對立關係的最好例證。我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我們做得最好的事,能讓我們產生最大的樂趣和滿足,對社會貢獻最大,讓我們感覺自己是高尚的事。

如果我們了解上述所言,就明白所有人是在同一條戰線上、同一個團體裏,擁有共同的目標,我們不僅欣賞自己所能做出的成功,更應該對他人的貢獻充滿感激之情,我們必須更能欣賞其他人與我們特長的不同。如果健壯型體質的人數不夠,像我一樣屬於瘦弱體質的人就必須執行健壯體質的人該做的事,但是我的體質屬於瘦弱型,因此無法做得很好,而且我自己也不喜歡這樣的工作。所以,如果社會上有健壯體質的人,我會非常感謝他們,因為他們能夠做好我所不喜歡的工作。

同樣的,如果男性與女性能夠了解彼此相互需要,就能真心愛對方,並心甘情願地與對方合作。男人應該由衷感激世上存在著女人這種動物,並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女人也應該感激世上存在著男人。同樣,律師也應該感激這世界上有醫師的存在,醫師也應該感謝世界上有機械師的存在。如果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覺,我們甚至也會感激這世上有低能兒的存在(而且對他們付出感情),感激有願意收垃圾的人、做清潔工作的人,願意做單純體力工作的人,以及願意做我們不喜歡的工作的人。在這種同事情誼的背景之下,敵對以及競爭的觀念必須重新定義。

也許有人會意識到,有一個團體擁有比較強烈的同事情誼,那就是科學家。他們的法律、規則以及做事的方法,可以成為其他人的範例。科學的分工非常精密,而且具備深刻的同事情誼。但是當我們仔細分析過後,就會發現情況可能並非我們所想的那麼完美。敵對、競爭和相互排斥的心態仍存在,尊敬與輕視的差別待遇仍存在。有些物理學家認為生物學不是科學,不值得尊敬;有些社會學家認為工程師隻是一些把弄玩具的小男孩,做不出什麼大事——在了解以上的信心論述之前,必須根除類似的消極心態。人們必須了解綜效的意義,以及超越對立的重要。

每一個人必須挑選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說,每一份工作都有誌願者。每一個人必須找出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因為每個人都必須把自己放入社會之中,並有自己的定位,包括特有的才華、能力、技巧、價值和責任等。當然他可以尋求指導員、人力資源工作者和臨床心理醫師的協助,了解自己,了解社會的經濟需求。但是最後的決定權在個人本身,除非情況特殊。

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約束、認真工作、完全發揮個人才華與能力的必要。這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好多年輕人在成長和自我實現等方麵存在著偏見。愈來愈多過於依賴、過於放縱、隻會誇誇其談、性格被動的人,將自我實現解釋為“等待靈感的降臨”,他們等著事情發生,等著某個高峰體驗出現,自然而然、毫不費力地告訴他們自己的命運和應該做的事。任何可以自行實現的事對這些自我放縱的人來說,都是令人歡喜的。

從原則的角度而言,這顯然是終極的真理,但它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是客觀事實。培養一個人的能力是很艱難的事,也可能令人厭煩(雖然有些人能夠理解,這是通過對員工使命的全心投入,邁向自我實現的一個重要過程)。年輕人的態度可能來自於父母親,他們的父母或長輩不喜歡幹涉他人的行為,讓他們自由發展,自行下定決心找到自己。在這種情形之下,某些心誌堅定、才華橫溢、擁有理想的人,比起那些個性被動、意誌模糊而衝動的人,會有較佳的表現。

我們應該堅決抵製這種隻會坐著等待事情發生,在等待中無所事事,不好好訓練、練習、培養自己才能的哲學。我們必須進行更多的研究,證明紀律的好處、放縱的壞處、挫折的好處、努力的好處、挑戰的好處,等等。我們有嚴謹的理論和實驗證明,自我實現的人都是努力工作的人,他們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並認同這份工作和事業。當然,這代表著父母親教育和行為獲得改進。這種教育方式與親子教育方式有所抵觸,父母以小孩為中心,滿足他的所有願望,害怕拒絕小孩會傷害他。

社會變革與傳統的永久性、固定性和最終性改革不同,它是實驗性的,而且存在任何修正的可能。因為知識會不斷地積累,而且我們所知道的遠比我們所應知道的要少得多;過早的確定和過份的自信不僅不恰當,也不符合科學精神。所有的科學原則,尤其是剛起步的科學,都適用於社會變革原則。

約翰·杜威就是這樣一位英雄,不同於過去那些激昂暴烈、酷愛戰爭的革命者。我們必須具備滲透性的、深層的科學態度,將每項建議視為一項假設或實驗,必須經過再三的測試與確認,假定這些建議有可能是錯的;即使執行成效良好,我們也必須有心理準備,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新的或是難以預料的問題。

也許可用我們社會的富足作為例子,這是人類幾世紀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它不僅帶來人性高度發展的可能,更為人類帶來立即的幸福。富足的社會具備各項美德、優勢,但也產生許多不可思議的問題、不好的結果和可怕的陷阱。我們應該以更明確的方式說明科學的實驗態度。例如,如果依據足夠的證據,我們相信改進算術教學方法是達到社會變革的必要因素,對於這種想法人們會有不同的反應。其中之一就是,相信有一個人擁有天賦的靈感,對整件事非常地確定、很果斷,他自認為這是可行的,對於那些持懷疑態度或反對意見的人嗤之以鼻。

另一種反應是,我們假設有可能有效,但是也有可能無效,因此必須進一步來確認。我們可以事先設計一項實驗測驗它的可能性,在現有的環境下設計出最完善和精準的實驗,以了解各種可能的結果。不過,令人迷惑的是,有許多實驗無法同時進行。如果有兩到三種改善的可能,而且程度相同,為何不同時測試?在過去相信最終真理的思考模式中,這種實驗方式是不可能發生的。

這份信心論述隱含的一個目的是重新定義何謂“確定性”。不同的字典有不同的解釋。追求數學或舊有宗教定義下100%確定的想法,必須永遠地放棄。但問題是,一旦我們放棄這種超自然的確定,是否就必須放棄所有關於確定的概念,進入一個相對的世界觀?

實際上,這是沒有必要的。科學家雖然非常有自信,但是他仍然警覺可能發生的錯誤。當我們有足夠的實驗證明後,某項陳述就具備了“科學性確定”,但這不是“永久或完全數學性確定”。兩者是有區別的,不應混為一談。

當然,所有科學理論、哲學和方法的改變,都必須運用杜威實驗法則加以測試。例如關於參與觀察者的問題必須加以深層探究,將科學等同於實驗室實驗的想法也必須加以棄除。至於觀察者的觀察行為會影響觀察結果的問題,也必須做更深入的研究。

社會生活中其他的領域同樣也適應這種觀念。我們應該放棄一些不客觀的科學以及沒有價值、不真實的觀念。同時需要比現在更多的事實以及觀念。在漸進式社會改革時期,我們必須具備科學家的耐心,因為事實證明,科學家在下任何結論以前,總是會等待所有的資料都準確無誤了才公布最後的結果。把握新時代經濟的命脈

人類的成長,不僅表現在個性成熟,還包括員工的理想,人們愈成長,獨裁管理就愈難生存。人們在獨裁管理模式下會愈來愈無法發揮水平,甚至有時會憎恨它。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當人們有高層次和低層次的樂趣可以選擇時,當然就會選擇較高層次的樂趣。當然,這兩種樂趣必須是他曾經享受過的。意思就是說,經曆過自由的人,絕對無法再度忍受被奴役剝削的感覺,即使他們在擁有自由以前,並沒有對被奴役的情況做出任何的反抗行為。人們在感受到尊重以及自尊以後,就再也無法接受被奴役的感覺。

假如人們長久地生存在安逸的環境下,有時可能會導致他們無法適應惡劣的環境。也就是說,他們對於較惡劣的生活環境會變得無法滿足或無法忍受。當社會愈健全,政治愈良好,教育愈先進,人們就愈不能適應X理論、獨裁管理以及像監獄一般死氣的大學製度,他們會愈來愈需要一種健全完美的管理製度,以及促使人們成長的教育,等等。在獨裁式管理的環境下,他們表現不佳,變得暴躁、有敵意。我們可以從產品質量、對經理人的認同等現實情況中看到這樣的例子。

善待人們,會使他們無法適應惡劣環境。就美國工業的競爭情況而言,目前社會中員工發展的需求動機,使得健全心理管理或人本管理成為一項重要的競爭優勢。也可以這樣說,舊式的管理方式將逐漸被淘汰,因為它們已經太老套了。采用這種舊式管理模式的企業,將無法與那些采用開明管理的企業競爭,因為後者擁有較優良的產品、較佳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之下,舊式管理製度勢必遭到淘汰。如果我們從會計、企業營運或競爭優勢的角度考慮,當一家企業使用老舊過時的機器,將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可言。

對於過時的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人類愈進化,心理就愈健康,就愈需要人本管理政策。企業隻有積極采用Y理論管理模式才能在競爭中生存,采用獨裁管理模式隻會造成企業營運的障礙。其他理論性的事物也是如此。例如,當我們的教育製度愈健全,實行人本管理就愈具有經濟優勢。當宗教機構實行開明管理政策,信仰就愈自由,采用開明管理的企業就愈具有競爭優勢。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人本管理如此有信心,認為它是企業未來管理趨勢的主要原因。一般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不會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我們正處在軍事和政治的僵局中,而且軍事政權正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因此我希望在宗教界、工業、政治和教育等領域的成長與改進仍會持續。全球正邁向國際化,也促使社會不斷地追求成長,所以健全心理管理的趨勢將更為明顯。

對於自動化的發展也是一樣的情形,而且在過渡時期也會麵對大量的問題。同樣,也許我們也有可能轉化成一個和平經濟體,不再強調武裝或軍事競賽。這樣的潮流同樣會強化人本管理或民主管理的重要,而且更甚於獨裁或舊式管理。

或許由第九位副總裁負責統籌健全心理管理的事宜是有必要的,包括追求成長、提高員工或經理人的個性成熟度。或許我們可以由杜拉克的“員工態度與表現”第七部門與“管理表現與發展”第六部門共同承擔開明管理的責任。我還不確定現在是否有必要設立第九部門,但是未來絕對需要一位專業人員,他所接受的訓練不同於杜拉克第六部門經理人或第七部門經理人。例如,他必須接受心理學、哲學、心理治療或教育等訓練。

由於冷戰的關係,第九部門也許會顯得愈來愈重要,而且有可能提早實現。因為軍事的重要性日益降低,物理、化學和生物武器也不再有重大的用處。除了避免戰爭的爆發外,軍事武器已沒有任何用處。最後誰會贏得冷戰,將視(前)蘇聯社會與美國社會的人性發展結果而定。目前的冷戰包含了對中立國的政治、社會、教育與員工支援,以贏得他們的好感,如此一來,非軍事性事物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較為明顯的就是種族歧視的問題。從此點來看,(前)蘇聯社會比美國社會占有優勢,特別是在非洲人麵前。

最終,兩種文化的人民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性格,將會成為辨別冷戰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當國際旅遊變得更為便利時,這項因素也會更為重要。觀光客、生意人、科學家訪問團和文化交流團等,也都會愈來愈重要。如果美國人民的表現優於(前)蘇聯人民,美國人將會為人所愛、更受到尊敬、更為人所信任。如果真是這樣,追求企業成長的趨勢,將成為國家的高層政策,甚至有可能會如原子彈、飛彈以及太空計劃上的投資一樣龐大,那麼,在政治上,我們的收獲將超出想像。也許國家規定每一家企業都要有第九位副總裁,一方麵是為公共服務,一方麵是應付政府的要求,例如州政府部門。

從理論和實用主義的角度而言,人們會愈來愈強調事物彼此間的相互關係。任何一家企業與社會的整合和共生關係,將更為強化而且是逐年增加。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代表整個社會。在實行開明管理的社會環境中,任何一家企業都有創造優秀公民的義務。

產品質量不僅僅關係到員工、社區和國家的地位,同時也攸關美國在冷戰中的地位,這是可以確定的。但美國沒有像其他國家體會得這麼深。大部分國家對美國產品都有一種呆板印象,他們認為美國生產的原子筆比其他國家的好,寫起來比較流暢。而據我所知的例子顯示,日本政府和民間企業者已經意識到,必須共同合作製造高品質的產品。在冷戰前,大家對日本產品的印象是劣等的、廉價的仿冒品。但是現在我們對日本產品的評價,已經等同於過去我們對德國產品的評價一樣:品質精良,工藝水準先進。眾人可以經由某個國家所製造的汽車或照相機,評斷一個國家的地位。有人認為德國的產品質量已經開始下降,若真是如此,西德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將會逐漸滑落。因為每一位西德人都認同自己的國家,並將國家形象內化於自身形象當中,因此國家地位的低落,使得人民的自尊心也隨之受到損害。從普遍的意義來講,美國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