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天佑五年冬,恰逢國君南宮瑜登基五載。
這五年來,東寧國風調雨順,天下黎民雖說不是家家有餘糧,但精打細算一點,總還是夠餐餐吃上一口飽飯,少有路邊餓死之象,總的來說,如今東寧尚雖然比不得二十餘年前的大寧盛世,但比起當年大寧王朝末年的兵荒馬亂,如今的日子倒也算是清平之世。
雖說如今東寧國尚算清平,但卻不貶內憂,而這內憂,往小裏說也不過是件家事罷了,但因是皇家之事,卻也是件能影響江山社稷的大事。
這事的起因,還得從十年前說起。
十年前,今上南宮瑜還是個前途未卜的十六皇子,當時的他娶了平北王家的小郡主君惜竹為妃,原因無它,僅因海內名士馮元化在路過江城時,曾與平北王家小郡主有過一麵之緣,素來相人奇準的馮名士,在見過小郡主之後讚道:“君家小郡主當真是風華無雙,智謀才情驚絕天下,真乃女中卿相是也!”
便是因為這‘女中卿相’四字,平北小郡主成為了名傳天下的奇女子,連張太後聽聞其聲名之後,也特意著人傳下諭令,將小郡主接入了皇宮。
次日先帝便詔見召來平北侯,君臣兩人詳談了小半個時辰之後,與平北侯一同回府的,便是先帝替十六皇子南宮瑜求娶而賜下的婚書。
就這樣,年僅二八的平北小郡主嫁給了大她兩歲的十六皇子,之後則是東寧太子失勢,諸皇子爭儲,再之後便是當時身為十六皇子的南宮瑜繼任太子,平北小郡主則貴為太子妃。
五年後,先帝駕崩,太子南宮瑜登基,新帝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廣詔天下,冊封國母——新皇後卻並非是太子妃平北小郡主,乃是東寧第一世家張家的女兒!亦是張太後的親侄女!
張家乃是東寧第一功臣,在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兵荒馬亂中,若非是張家鼎力擁護,身為前大寧王朝皇室旁枝的先帝,根本就不可能坐擁如今東寧的這半壁江山,是以,新帝繼位勢必得繼續榮寵張家。
失了國母之位,平北小郡主被冊封為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後的皇妃,位列梅、蘭、賢、德四妃之上,居長安宮……這樣的冊封對於昔太子妃而言,不算是榮寵,但也算不上是薄待,若是平北小郡主心胸能夠寬厚一些,這日子倒也能過得下去。
可惜的是,平北小郡主並非是一個心胸寬厚的人,在這之後的五年裏,明裏暗裏不知道弄出了多少事端來——養小人、訓暗衛、除皇後、殺妃嬪、害忠良……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都會與這皇妃有所關聯,於是,這位皇妃便有了另外一個稱號——奸妃!
是的,沒錯!這位昔日的太子妃,如今的東寧皇妃,就此成了人們口聞相傳的奸妃!
說起奸妃君惜竹,整個東寧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街上任意抓個人來問,都能給你數出她的數十條罪狀,而且,這些罪條條都足已至人於死地!
但是,即便是這樣,這位奸妃卻依然活著,好好的活著,而且活得比誰都精彩——這五年來,她先是除掉了皇後張氏,又設計活活坑殺了新皇後滿門共計六百八十餘口,甚至還有一說,連張太後的死因,都與其有著不淺的關聯。
後來,奸妃君惜竹又以各種名目殺死了不少受寵妃嬪,還陷害了大批的忠臣良將,之後,所空出來的官職全都被她按排了自己爪牙,不過短短的兩年時間,整個東寧的朝政大權,已經被她或明或暗的分了一半過去。
便是因為如此,朝庭分成了兩派,一邊是奸妃黨,一邊是忠皇派。
一朝分兩派,導致南宮瑜的皇權旁落,很多時候他的政令方才從大正宮發出,便已經被長安宮所截,又或是兩道政令同時從兩處傳下,然後朝中大臣各依各主行事。
好在奸妃雖奸,但她在江山社稷的大事上還算是有些見識,知道推舊政、整新綱,近兩年來,更是主張農工商並重,派人偷偷潛入西蜀去學習煉鋼之術,還要求重新整頓三軍,提拔天下寒門誌士。
可惜的是,她這些主張大部份都被擱淺——在保皇黨看來,推舊政、整新綱固然是好,但也必須有個度,東寧國素來工商發達,在瓷器和織造等技藝上,冠居南楚、西蜀、北祁等諸國之首,每年國庫的稅收,比起其餘諸國而言,多了數倍不止,國家沒糧食的時候,隻要拿出瓷器、織帛,無論是南楚的糧食還是西蜀的兵器,又或者是北祁的馬匹,都能夠輕易換來,何必要花費精力放在自己的短處發展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