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在心中(1 / 1)

天堂在心中

——任皚

去年春節,我回到了老家、黃河入海口處一片荒原上的那座小鎮。大年初三的下午,忽然一群陌生但很精神的青年找到了我。他們的年齡都比我要小幾歲,二十二三的樣子。他們問我:“你是馬利軍老師嗎?”我很是驚詫,我啥時候成老師了?但他們叫我的名字是對的,於是就請他們坐了。他們便各自報了姓名,又提起了多年前那個寒假、那個小鎮中學的補習班,我才恍然大悟。

那是1989年,我沒能考上大學,沒能從事我向往已久的地理學專業,沒能成為一名軍人,總之我遭遇了許多我無法承受的事。然後我便在省城濟南像乞丐一樣四處打工,遊蕩,曾因為煤氣中毒在醫院昏迷不醒,也曾醉橫倒在青海西寧城郊,一個好心的牧民之家把凍昏的我救活……總之,我慶幸,我還活著。也就是那一年,我寫了一首詩,其中的一句是:“從零公裏的荒原出發,我和我的影子踩著太陽,去追尋天堂。”

那年冬天,我兩手空空身心俱疲回到了小鎮。百無聊賴的我碰到了高中同學三子。他在小鎮中學當英語教師,他對我訴苦說他手下的學生都是英語盲,沒有一個人能教得出來。我就對他說,這些日子我也沒事兒,幹脆給你們學校的學生辦個英語補習班吧,你跟校長商量商量。沒想到三子辦事兒挺神速,五天後,我就成了全校68名初二學生的寒假補習教師。

真的站到了講台上,麵對著一雙雙單純又清澈的眼睛,突然感到了莫名的緊張。這時我才知道,我應該對這些孩子們負責。不幾天,我開始發現這些學生最需要的不是課本知識,而是荒原孩子們最缺乏的自信、是走出荒原小鎮闖蕩外麵世界的氣魄和勇敢。為此,我不再一本正經地給他們講課。我開始和他們一起做夢,嚐試著並且努力用我的所能給他們灌輸自信與執著。為了強化他們的意誌,我帶著他們在零下十度的雪地裏進行越野跑,給他們講清代黃河口四名進士是怎樣成功的,講《大眾日報》創始人之一的李竹如在黃河口荒原上成長的經曆……最後一天,我很鄭重地對他們說:“你們隻要肯努力,肯定能考上大學,肯定會成功,天堂就在你們心中。”

學生們瞪大了眼睛,我也瞪大了眼睛。當越來越多的學生自信自己能夠學好課本、會成功的時候,我發現我是愛他們的。短短21天的補習班結束的時候,我甚至想過我是不是應該收他們每人3塊錢的補習費,因為我給他們講的課本知識真的很少,但有一點我還是問心無愧,我肯定我傳給了他們自信和驕傲,這應該是荒原小鎮的孩子們最需要的。臨分別的那天,鎮上沒有照相的地方,我們也未能留下一張“師生合影”。我拿出了一大張白紙,68名學生很認真地在上麵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後來,我再也沒去過那所中學,幾度輾轉,我最後在油田的地質勘探隊找到了一份離自己性情最近的工作。

因為那個補習班,才有十年後這群陌生青年的來訪,他們都是補習班上的學生。一位女孩子告訴我,她已是山東師範大學的大三學生了。她還說,他們那一屆學生是小鎮中學升學率最高的一屆,68名學生中,共出了6名大學生,13名中專生。這個數字對某些城裏的學校算不得什麼,但是在我老家那小鎮的中學,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夥年輕人已經約好了,說晚上要在小鎮上最好的“宋家飯店”請我。我愉快地答應了,我驚奇:一事無成的我竟也做了一件大好事。

那天我們玩得很是盡興。我們越發相信:天堂真的在我們心中。聰明人寧願看到人們需要他而不是感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