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尊敬
——愛因·蘭德
為了追求並獲得生命所需的價值,進而成功地與真實世界打交道人們需要自我尊敬,他們需要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充分的信心。
與自我尊敬相對立的是焦慮和犯罪感,並且是心理疾病的症狀,它們使人價值喪失、思維分裂和行動麻木不仁。
隻有當一個自我尊敬的人選擇了他的價值,確立了他的目標,並且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時,他才會有統一的行動。這就像一座通向未來的橋,生命將在這座由信念支撐的橋上通過,這種信念是一種思維、價值和判斷的能力,也是人的價值。
這種信念不是特殊的知識、能力和技巧對真實世界的控製。它不依賴於某種特定的成功或失敗。它反映了人與真實世界的基本關係,人們信念的基本能力和價值。它也反映了一種自信,也就是人在本質上或原則上對世界的權利。
自我尊敬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評價,具有傳統道德的人是不可能接受它的。他們的自我犧牲和神秘主義信條都不可能使人達到心理健康或自我尊敬。這些信條是心理論和存在論的自我毀滅。維持自我生命和達到自我尊敬,要求人們完全運用理智,而道德傳統卻要求人們具有完全信賴於一種教條的信仰,而這種信仰是不具備感官事實和理性證據的。
一個人自己判斷的標準隻有兩條,要麼是理性,要麼是他的感覺。所謂神秘主義者就是以自己的感覺為認識工具的人,在這種人的心目中感覺與知識的方程式等同。
為了達到所謂信仰的“德性”,自我犧牲的信條驅使人們放棄自我的觀察和判斷,過著無法使自己的生活感受成為他人知識一部分的非理智的生活,並使自己陷入假想之中。由此,人們必須壓抑自己的批判性思維,並把它看成是罪惡的,人們必須限製由此不斷產生的任何問題。
所有人類的知識和概念都是一個有等級秩序的結構。人類思維的基礎和出發點是人的感官知覺。隻有在這個基礎上人們才能形成最初的概念,然後通過確認和整理更大範圍內的新概念構造知識大廈。當你陷入不如意的境遇時,要切記忍耐就等於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