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情商培養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起,就對肉體的快樂有了感覺,他們對性的態度,也是從出生的那一起,就開始了逐漸成形的過程。到了“那一天”,父母要把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拖到一邊,悄悄告訴他“生命的真象”。其實,正真的性教育早在這以前就應該開始了。
性的教育
兒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特點
青春期是指兒童成人的過渡時期,是指從第二性征開始出現到性器官的成熟及體格發育趨於停滯的時期。女孩子的青春期一般是從12歲到18歲,男孩平均晚兩年左右。青春發育期又可分為兩個階段,其中11-15歲(也就是少年期)為發育突增階段,15歲後發育逐漸減慢下來。
青春期之前,兒童的性器官和性機能發育緩慢,進入小學高年級出現了迅速發展的勢頭。由於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作用,目前兒童進入青春發育期的年齡比前些年提早了1—2年。據部分城市的調查,目前12歲女孩出現月經初潮的人已占32%,12歲男孩出現首次遺精的人已占6%,可見小學高年級部分學生進入青春期已不是個別的例外。隨著月經、遺精等“第一性征”的發育,兒童也出現了身體外形變化的“第二性征”,以女生最明顯,如聲調變高、乳房隆起、骨盆變寬、臀部肥大。
性生理的發育又對性心理的發育產生影響,不少進入青春期的小學高年級學生意識到了男女兩性差異,對異性產生了好奇、親近的感情,個別的兒童還產生了早戀和性交行為。高年級兒童的性意識有以下幾種典型表現:
①多慮型:有些學生不能理解和適應身體上的變化,產生害羞、膽怯、煩躁、苦惱的情緒,如有的女生月經來潮時感到身體不舒服,就悶悶不樂。
②多動型:這些學生在身體出現第二性征後,思想和行為都難以安定下來,常常沒事找事,四處走動,亂踢亂蹦。
③愛慕型:這些學生對異性的關注十分強烈,常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取悅對方,如男學生在女學生麵前逞能,女學生在男學生麵前梳妝打扮,希望對方歸屬自己。
④夢幻型:個別初涉愛河的兒童由於對異性產生愛慕而異想天開,做起了“白日夢”,幻想著與對方擁抱、親吻、性交,共度浪漫時光。
生理和心理上發育的特點
少年期生理發育特點
少年期首先是由下丘腦和垂體前葉迅速發育,並分泌和成人幾乎相同的激素引起的,青春初期)的生理發育有如下幾個特征:
身體形態方麵發生的巨大變化
如身高平均每年可增長6-10厘米,體重增加5-8公斤,其中以肌肉和骨骼的增長者多,女孩則以脂肪的沉積較多。這一時期第二性征開始出現,男性開始長胡須,喉結突出,肩寬骨盆窄,軀幹呈倒三角形的體型;女孩則開始乳房增大隆起,皮下脂肪增多,肩窄骨盆寬,臀部較豐滿,呈正三角形體型。
內髒器官機能增強
少年肺活量、血壓、脈搏等日趨健全和完善,其他生理指標如血紅蛋白、紅細胞等也有較大的變化。
大腦內部結構和功能
更加複雜完善,同成人的差距越來越小。
生殖器官發育成熟
女孩月經初潮平均年齡為12.sl至13.72歲。男孩首次遺精平均年齡為14.6至16.59歲。
少年期心理發育特點
對異性由疏遠到接近
幼兒園和小學低中年級時期,男女之間無拘無束、兩小無猜。當進入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以後,女孩子率先進入生長高峰,個子常常超過當時的男孩子,不少男孩子倒像個小弟弟。隻有一兩年的光景,男孩子進入生長高峰,初中三年級多數男生便超過了女生,長成了高高的小夥子。男孩子在一起時,還打打鬧鬧,而和女生相處時,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雙方都有一種陌生感。本來小時候挺自然的,現在卻感到別扭了,女孩子可能會想:“怎麼長出小胡子來了?我可不能主動叫他”;男孩子會想:“萬一我開口,她不理我多難堪?”對異性的疏遠是個假象,青春期初期男女孩子表麵上遠離異性,與青梅竹馬的異性夥伴疏遠,但他們的內心感情卻很複雜。有些揭長以為這樣可以放心啦,高枕無憂了,恰恰相反,這正是孩子性覺醒的開始,他們內心還是想同異性接近的。再過一段時間,男女生之間的親密行為就會表現出來,如男女孩子喜歡一起做作業,一起出板報,一起談天論地。光是同一性別,就不來情緒,有男有女,“興趣”倍增。他們對自己的性角色還處在體驗、學習階段,有時深沉得做作;有時敏感得過分;有時遲鈍的“傻冒”,對於戀愛還處於無知階段。
愛美心理越來越強烈
10歲以前的孩子是不太懂得幹淨的,滿身泥巴也不在乎,常常需要家長督促才會洗衣洗澡。現在他們已經知道打扮了,而且,他們的打扮常常是衝著異性的,希望得到異性的認同,有的女生愛議論誰的長相漂亮?問同學“我的頭發弄亂了嗎?”、“我衣服合身不合身?”還有些孩子喜歡議論年級裏哪個女生最美麗?哪個男生最英俊?而且還有給異性“打分”的現象有些孩子因長得難看、個子矮小,往往對自己失去信心,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這時的孩子常常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當選為偶像的首要條件當然是相貌堂堂,尤其是洋溢著青春氣息更為孩子們所歡迎。有的家長為此很生氣,甚至罵孩子不正經,其實大可不必,要理解孩子的愛美之心才能引導他正確對待異性。
對性的神秘感
性生理的萌發使孩子對性有一種神秘感,他們對談情說愛的電影、電視開始感興趣,對言情小說感興趣,一些情意綿綿的小說在他們中會廣為流傳。有些男孩子看到女生來月經請假不上操感到很神秘,胡亂猜想他們怎麼啦?有的女孩子說:“我覺得女生世界和男生世界畢竟不同,我希望有朝一日走進男性世界體會一下他們的內心感覺。”男孩女孩子都想撥開對方裹著的哪層神秘麵紗,但又不敢公開探求,生怕他人指責。於是,看愛情小說、性知識介紹、婚姻指導一類的書,成了青春期孩子公開的秘密。他們對兩性關係處於似懂非懂階段,好奇心很強,電視、電影中的愛情場麵,公園、大街中情侶的親呢行為都是引起他們性欲望的導線,家長要給予必要的指導,防止孩子走入歧途。
產生性夢幻和自慰行為
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些會胡思亂想,以夢幻的遐想來滿足自己心理上的需要,例如把小說中愛情場景與片段重新組合,虛構出自己與心愛的人歡樂的情節,然後他們寫在日記中,這種夢幻心理學上稱為白日夢。一般來說,隻要孩子的日常行為語言沒有什麼異常,出現青春夢幻,並不是什麼病態,也不是孩子故意撒謊和騙人,而是一種心理宣泄。必須指出,青春期由於性機能基本趨向成熟而產生性的興趣和欲望,這是青春期發育中的正常現象,但是,人類性本能的實現和滿足,一定程度上又受到社會道德規範和法製的約束。因此,人們常常用各種自慰性的方式去滿足性的欲望,如手淫就是其中的一種。中學生的手淫雖然不能說是一種滿足性衝動的良好方式,但是絕不能認為這些孩子是道德敗壞和生理不正常的表現。
情緒波動大
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大腦的總量雖然和成人相等,但大腦發育並未完全成熟,調解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強烈的情緒。他們常為一些小小的成功興高采烈、手舞足蹈,也會因一些小小的挫折而心灰意冷、惱怒不已,這主要與他們的大腦神經機製不健全有關。青少年神經係統活動過強,又未學會控製自己,因此其情緒也易出現波動,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青少年時期心理發育不成熟,心理上的動蕩不安,認識上的偏差都可能導致其情緒的波動。
獨立意向增強
每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都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覺得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上了中學以後卻發現了他們的一些缺點。小時候特別願意跟爸爸媽媽上公園,爸爸媽媽拉著自己的手,必裏美極了。上了中學後就不願被爸爸媽媽領著了,總想自己去玩,盡管爸爸媽媽叫他不要離開,可是他還是不願圍在父母的身邊。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就是心理斷乳的表現。但是“心理斷乳”隻是心理上的獨立傾向,而行動上孩子又不可能完全獨立,很多事情他們還是需要家長決定的。這個時期的中學生正處在“半大人”的階段,即半幼稚半成熟階段。
性意識發展的幾個階段
異性疏遠期
孩子剛剛進入少年期的孩子,對於男女兩性的區別會有新的認識。男女同學在一起說話、做事時往往產生一些不安和害羞的心理,許多活動都是男女界限分明,真的需要互相幫助時他們也不知怎麼做才好。不僅在同學中,就是見了兩小無猜的童年朋友,他們也會靦腆的不知怎麼做好,甚至在家庭生活中,也表現出與異性家長疏遠的傾向。一般來說這是正常現象,持續時間是不會太久。但如果連續幾年都是這個樣子,就會影響男女同學的友誼,影響正常的異性交往和友誼,甚至患上異性交往恐懼症。
異性接近期
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育,以及孩子對性知識的基本了解,男女同學之間都表現出一種喜歡彼此接近的心理。他們對異性的興趣與日俱增,而原來存在的陌生感和畏懼感也逐漸消失。他們從原來對身體的注視開始轉移到對異性的注視。女生對男生的好感與關心,一般始於13-14歲(相當於初一、初二),主要表現為以傾慕的神情聽男生的說話、表情和動作;而男生對女同學的好感始於14-15歲(相當於初二、初三)時,往往以好強逞能的行為來表現自己是個男子漢,吸引女生的注意。這種男女生願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青少年性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表現,不必大驚小怪。但是,家長應關注孩子與異性的交往,並與教師保持聯係,防止孩子出現早戀現象。
兩性愛慕期
青春後期,即進入高中階段後,隨著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日趨成熟和異性交往活動的日益增多,男女生的感情更為接近,互相傾慕的心理不斷加深,還會出現不確定的成雙成對的愛慕對象,單戀現象也時有發生。不過,這個階段的男女生對於愛情一婚姻的理解和成立家庭的能力都還不夠,仍不具備戀愛的基礎。家長還要開導子女努力學習,避免戀愛。
兒童少年性事教育的重要意義
性活動既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活動,是人類繁衍後代的需要,同時性活動又是一種社會的正當行為,隻有婚姻家庭的組合。性的滿足才能使社會穩定發展。兩性關係是一種社會現象,歸根到底是會產生社會結果的。因此,人類社會通過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來對兩性關係進行社會調節。一個人的戀愛、婚姻是要遵守社會有關的道德和法律規定的,這樣才能既保證當事人的利益,又不違反社會的利益。
人類的性事活動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交配,需要用科學知識和社會道德來加以指導,才能保證兩性當事人的幸福,才能使它成為有益於社會的文明行為。性知識是人類數萬年來性生活的經驗總結,是人類幸福的智慧結晶。然而由於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作怪,不少人至今還把性活動視為洪水猛獸,把了解性知識視為犯罪行為。這是舊的陳腐觀念在人們頭腦中造成的影響,是愚昧的表現。使性教育長期以來處於落後狀態。在家中,父母對於性問題難以啟齒,無法教給孩子;在中小學校,性教育不登大雅之堂,教師在教學中遇到有關性的內容,往往是一帶而過;在社會,科學的性知識傳播和性教育的渠道不暢,這使眾多的人們,特別是兒童少年在性問題上陷入盲目無知的狀態,或是使性意識產生偏差和不良傾向。在進入21世紀的新時代,則一定要破除這個禁區,指導下一代主動去掌握這門科學。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性的本能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量;任它留在原始的‘野蠻’狀態中,或者用‘野蠻’的教育把它加強,那就隻能成為反社會現象。”實際情況顯示,目前少年兒童對性事的社會性的理解是極不充分的,對於有關性的道德規範和法律製度,缺乏基本的了解。個別少年兒童,正是在缺乏良好的性教育的情形下,不恰當地關注性問題,甚至會發生不正當的性行為。青春期性知識對於孩子來說如同語文、數學和外語一樣,是每個中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一門科學知識。家長和老師必須采取積極態度,通過正常渠道,如學校的生理衛生課,青春期生理與心理讀物以及教師和家長的正麵講授來使子女獲得係統的性知識,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探索生育的奧秘。培養內容
對子女性生理知識的教育
進入小學高年級後的孩子很自然地會產生了解性知識的願望,如男女生殖係統的構造和功能情況怎樣?月經是怎麼回事?遺精是怎麼回事?懷孕是怎麼回事?小孩是怎樣生出來的?周總理生前多次指示:“讓青少年懂得生理衛生知識很重要。女孩子在月經以前,男孩子在遺精、手淫以前,就應當有這方麵的知識。”由於社會和學校對兒童進行性生理衛生知識教育的活動還沒有普遍開展起來,家庭在性的早期的作用顯得特別重要,家長如不能及時、恰當地對子女進行這方麵的教育,孩子就有可能從其他途徑(如看黃色書刊、聽流氓述說)了解性知識而誤入歧途。
家長要教育孩子,人的生殖係統構造男女有別,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沒有神秘可言;人的性機能到青春期才開始發育成熟,如同萬物生長有序一樣,不值得驚訝、煩躁。家長應該給孩子講清人體生殖係統的構造、性的機能,告訴子女“月經”、“遺精”是怎麼回事。月經是女孩子宮內膜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出血。女孩進入青春發育期後,卵巢發育成熟,每月有一個卵子從卵巢排出,經過輸卵管到達子宮腔,如未遇到精子,幾天後就會死亡,子宮內膜也開始脫落,血管破裂,血液從陰道流出,這就是月經的基本過程。月經周期一般為28-35天,行經期一般為3-6天,每次出血量為50-100毫升,血色暗紅。女孩第一次來月經叫初潮,最初一年左右經期不一定規則,經期相隔2-3個月或相隔10多天一次都屬正常,以後經期趨於穩定。
男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睾丸的分泌功能越來越強,會不斷產生出成熟的精子,性器官遇到外界刺激;特別是性的刺激就會自動射出精液,這就是遺精。遺精常常在夜間伴隨做夢而發生,所以又叫“夢遺”。男孩子每月有2-3次遺精,都是正常的。家長要以嚴肅、科學的態度教育孩子懂得性生理知識,而且家長應按同性別給孩子講這方麵的知識,即媽媽給女兒、爸爸給男孩子講,便於講清楚。
對子女性衛生習慣的訓練
性發育階段的衛生很重要,它不僅關係著孩子的性發育,而且還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結婚生育。青春期是兒童身體和心理上的“多事時節”,容易患病,這對於12-13歲的孩子來說是難以防範的,家長要給予關心和指導,提前讓孩子了解有關的衛生知識,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女孩的經期衛生為例,家長要指導她們做到“六要六不要”:①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不要精神緊張、焦躁不安;②要防寒保暖,不要涉水、淋雨、用冷水洗澡;③要經常用溫水衝洗陰部,保持清潔,不要坐浴,防止細菌侵入;④要勤洗、勤換月經帶,不要與他人合用臉盆、毛巾、腳布;⑤要適當運動和勞動,促進月經流暢,不要做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③要合理營養、充分休息,不要吃生冷和辛辣食物,不要過分興奮。
女孩子在每次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常有一些局部和全身的反應,如腹部劇痛、腰酸、乳脹、腹瀉、便秘和疲倦嗜睡,情緒煩躁,頭痛失眠等,這叫做痛經,一般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隻要解除精神顧慮,很快會過去的。也可用紅糖生薑熬水(紅糖50克,生薑15克),讓女孩趁熱服下,能夠減輕症狀。女孩如有下列情況,家長就應帶她去醫院檢查,並根據醫生的建議做相應的治療:①8歲前有陰道出血,15歲後仍未來月經;②初潮後閉經半年或月經有規律後又閉經兩個月以上;③月經過少或月經過多;④嚴重痛經,白帶過多,外陰瘙癢;⑤急性下腹部疼痛,腹部有包塊;⑥乳房發育過大或過小,兩側乳房有明顯差異,多毛。
男孩子性發育初期的變化沒有女孩那麼明顯,那麼集中,常為家長們忽視,這是不應該的。家長要告訴孩子每月有幾次遺精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不必驚慌失措,每次遺精後要及時洗換內褲,清洗陰莖。家長要教育孩子平時不要過多注意自己和異性的性器官。把注意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活動中,避免性刺激的幹擾。家長要指導男孩穿寬大的襯褲,免得陰部受擠壓,還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早起到戶外鍛煉。初入青春期的男孩子可能會出現包皮過長、外生殖器炎、睾丸下降不全、精索靜脈曲張、遺精頻繁或滑精(清醒時發生的遺精)次數過多等病症,對此家長要請醫生檢查、治療。
對子女性道德規範的教育
性道德是社會道德表現在兩性關係方麵的基本要求和行為準則,它代表社會對男女怎樣與異性相處,男女如何選擇終身伴侶等問題作了明確回答。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由於性生理發育的刺激,心理上自然會出現關注、親近異性的傾向,甚至出現性衝動,產生與異性結合的願望。前蘇聯一位著名教育家說過:“必須使兒童的性道德走在性發育的前麵,這是防止兩性錯誤的最好辦法。”
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兩性道德的教育:①讓孩子知道人類的兩性關係是受社會道德製約的,人不能像動物那樣受性欲支配,要用理智克製性欲的衝動,決不能隨意去做那種不道德的事情;②要告訴孩子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隻有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可能獲得幸福的生活,戀愛是一種很神聖的事情,小學生根本不具備戀愛的資格,要把對異性的好感、愛慕“冷藏”起來;③鼓勵孩子正確地與異性同學、朋友相處,男女同學應當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應當正常交往,取長補短,不要顧慮重重,猜疑太多。當然,“男女有別”,男女同學在一起要文明,不能有挑逗、親吻的舉動;④讓孩子初步了解愛情的意義,敬重那些愛情專一、風格高尚、事業心強的人,鄙硯那些朝秦暮楚玩弄異性、不務正業的人。
女孩子的性發育比較早,而且容易受到作風不正的男性侵擾,家長要特別關心:要教育女孩不要單獨和男性頻繁接觸,如赴約會、逛公園、看電影;不要單獨和男性到不熟悉的地方去,不能讓男性在身上撫摸和親吻;不能輕率地接受男性送給的禮物,不收閱黃色、下流的書刊和影像。小學高年級雖有少數學生,對異性產生愛慕之情,有遞條子、贈信物現象,但這並不可怕,隻要家長和教師相配合,恰當地進行引導,孩子會很快從“早戀”中走出來的。培養方法
對子女性生理保健的指導
家長要指導好少年子女的性生理保健,首先應對男女生殖係統的結構功能有所了解,並根據男孩和女孩性生理發育的不同特點加以指導。
男孩性生理衛生保健的指導
少年期男孩性生理保健的前提是飲食營養和運動鍛煉。這個時期因孩子生長發育加快,家長應當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營養攝人,而且要帶領孩子堅持戶外鍛煉,平時每天不少於1個小時,節假日最好在2個小時以上。對於下列生理現象,家長應科學認識,幫助孩子恰當處理:
遺精
青春期後的孩子有時在睡夢中會出現射精,這就是遺精(亦稱夢遺),如果是在白天清醒狀態下不自主地發生的射精稱之為滑精,兩者在本質上沒什麼差別。遺精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對此不必大驚小怪,應告訴孩子不要為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但是,遺精過頻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引起頻繁遺精的原因大體上主要有兩種:一是受社會上的不良刺激,如淫穢書刊、黃色音像製品的影響;二是生殖器官局部的不良刺激,包括包皮過長、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對此,家長應當重視,指導孩子努力做到:第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去;第二,不接觸宣揚色情的媒體,家庭要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圍;第三,改變不講衛生的習慣,經常清洗陰部,每晚睡覺前洗腳。如果是由於疾病引起的,就應請醫生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