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後記(5)(1 / 3)

379對付瑤民的辦法,指國民黨政府一貫實行大漢族政策,地方政府對瑤民的剝削侮辱尤為嚴重,因而激起瑤族人民的多次反抗,甚至聚眾起義,廣西省政府以一旅左右的兵力“進剿”,並派飛機前往轟炸,瑤民傷亡甚重。事後,國民黨當局又玩弄“剿撫並施”的策略。

380上國,這裏是諷刺國民黨反動派在少數民族麵前以“上國”自居。

381“遠人”,指異族人或外國人。

382三老通電,指馬良、章炳麟、沈恩孚於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向全國通電,指斥國民黨政府對日本侵略的不抵抗政策。二老宣言,指馬良、章炳麟多次發表的聯合宣言和通電,內容是依據曆史證明東三省是中國領土,並勉勵國人堅決抗日,收回失地。九四老人,即馬良,他當年虛齡九十四歲,常自署“九四老人”為各界題字。

383不抵抗將軍,指張學良。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奉蔣介石“絕對抱不抵抗主義”的命令,放棄東北。後日軍侵占熱河,蔣介石為推卸責任,平抑民憤,又迫令張“引咎辭職”,派何應欽繼張學良任職。張辭職後,於四月十一日出國。

384“和平”宣言,指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六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世界四十四國元首發表的《籲請世界和平保障宣言書》,它的主要內容是向各國呼籲縮減軍備並製止武裝軍隊的逾越國境。

385“至於美國之駐兵於中國”等語,是羅斯福發表宣言時,美國官方為自己駐兵中國、違反這一宣言的行徑辯解時所說的話。

386“好讀書不求甚解”,語出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387俄捕,舊時帝國主義者在上海公共租界內雇傭白俄充當的警察。

388“自行失足落水”,當時的國民黨當局為掩飾自己屠殺愛國學生的罪行常用的借口。

389陸秀夫(1236—1279),字君實,南宋大臣。1278年擁立宋度宗八歲的兒子為帝,任左丞相。1279年,元軍與南宋軍隊在海中作戰,宋軍全軍覆沒,陸秀夫背負年幼的皇帝投海而死。

390揩的是洋商的油,指解放前,上海租界內的電車是分別由英商和法商投資的兩個電車公司經營的。

391水晶頂、藍翎,都是清代用以區別官員等級的帽飾。五品官禮帽上用亮白色水晶頂。帽後又分別垂戴孔雀翎(五品以上)或鶡羽藍翎(六品以下)。富家子弟也可以因捐官而得到這種“頂戴”

392李富孫(1764—1843),清代嘉興人。著有《金石學錄》、《漢魏六朝墓銘纂例》等

393金石,金指銅器,石指石碑等,古代常在這些東西上麵鑄字或刻字以記事,故稱這類曆史文物為金石。

394一榻括子,上海方言,統統、全盤的意思。

395吉開迦爾(1813—1855),通譯克爾凱郭爾,丹麥哲學家。

396“煙士披裏純”,即英語Inspiration的音譯,意為靈感。

397勃蘭兌斯(1842—1927),丹麥文學批評家。

398“知有母不知有父”,指原始共產社會雜婚製下的現象。《呂氏春秋》中有關於這種現象的記載:“昔太古嚐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

399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他曾助武王滅商,並輔成王執政,對周代典章製度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400鄧文,曾任東北軍馬占山部騎兵旅長,一九三三年七月三十一日在張家口被暗殺。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日報紙曾載“京各界昨日追悼鄧文”的消息。京,指南京。

401三部關於禮的書,指《周禮》、《儀禮》、《禮記》。《儀禮》曾被譯成英文出版。

402“新鬼大,故鬼小”,是《左傳》裏記載的故事:春秋時魯閔公死後,由他的異母兄僖公繼立;僖公死,他的兒子文公繼立,依照世序,在宗廟裏的位次,應該是閔先僖後;但文公二年八月祭太廟時,將他的父親僖公置於閔公之前,說是“新鬼大,故鬼小”。意思是說死去不久的僖公是哥哥,死時年紀又大;而死了多年的閔公是弟弟,死時年紀又小,所以要“先大後小”。

403“骸骨的迷戀”,指葉聖陶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上發表過一篇《骸骨之迷戀》,批評當時一些提倡白話文學的人有時還做文言文和舊詩詞的現象,以後這句話便常被引用為形容守舊者不能忘情過去的貶詞。

404“富強叢書”,清末在洋務運動中,曾出現過“富強叢書”一類讀物。

405“五更調”,亦稱“歎五更”,民間曲調名。一般五疊,每疊十句四十八字,唐敦煌曲子中已見。“攢十字”,民間曲調名,每句十字,大體按三三四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