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冬暖夏涼的地帶
也許你知道有冬季從地下冒出熱氣的地方,也許你聽說過有夏季從地下冒出冷氣的地方,那麼,你是否知道集夏冒冷氣、冬冒熱氣於一身的地帶呢?這一非常罕見的地帶就在我國遼寧省東部的桓仁縣,總長約15公裏,從桓仁縣沙尖子鎮船營溝向西南延伸到寬甸縣的牛蹄山麓。
據有關報道,還在上個世紀末的一個夏天,桓仁縣沙尖子鎮的農民任洪福在堆砌房北頭的護坡時,偶然注意到扒開表土的岩石空隙裏,不斷冒出陣陣寒氣,感到非常驚訝。當時任家就在冒氣強烈的這段護坡底角,用石塊壘成了長寬各約半米,深不到1米的小洞。至今這個小洞所表現出冬熱夏涼的特點,仍然令人不解。
盛夏裏,洞內溫度僅-2℃,石縫為-15℃,在洞口放雞蛋就會凍破了殼,洞內放杯水變成冰塊,雨水泄入石縫凍成縷縷冰柱,人們站在洞口六七米外,隻一兩分鍾就凍得發抖。據說,1946年的夏天,一個國民黨軍官將大汗淋漓的戰馬拴在洞口附近的樹樁上,第二天早晨,這匹馬已凍倒在地上不能動彈了。近幾年來,每逢夏季,任家都利用這口天然小凍庫為街上的飯店、醫院、獸醫站等單位儲存魚、肉、疫苗、菌種等,冷凍效果十分理想。
然而立秋以後,周圍地溫不斷轉冷,而這裏的地溫反而由冷趨暖。到了嚴冬臘月,野外冰封雪凍,寒風凜冽,各種草木都紛紛枯萎凋零。但在地溫異常帶卻是熱氣騰騰,溫暖如春。凡是山崗上冒氣的地方,整個冬春始終存不住冰雪,特別是任家屋後,種下的蔬菜葉壯莖粗,青草茵茵。1986年,任家在冒氣點上平整了一小塊土地,上麵蓋上塑料棚,栽種大蔥和蒜,割了兩次蒜苗。據測,棚內氣溫保持在17℃,地溫保持在15℃。
自1984年8月,桓仁發現異常地溫帶的消息在《本溪日報》、《遼寧日報》披露以來,國家地震局、冶金部、遼寧省、本溪市和桓仁縣的地質部門及新華社等新聞單位,曾多次派人來這裏進行實地考察,進行一係列的儀器測試,並就其成因開展學術討論,至今尚未定論。有人認為這裏地下有龐大的儲氣構造和特殊的保溫層,使地下可以儲存大量的空氣,而且使地下的溫度變化比地麵慢得多。冬季,冷空氣不斷進入儲氣構造,可以一直保溫到夏季才慢慢放出來;而夏季進入的熱空氣又至冬季才慢慢釋放出來。也有人說,由於特殊的地質條件,這裏的地下可能有一冷一熱兩條重疊的儲氣帶,始終在同時釋放冷熱氣流。遇到寒冷季節時,冷氣不為人發覺,而熱氣惹人注目遇到暑熱季節時則寒氣變得明顯。還有人猜測,大概這裏地下的龐大儲氣帶上有一些方向不同且會自動開閉的天然閥門,冬天呼進冷氣,放出熱氣,夏天吸進熱氣,放出冷氣……
更令人驚訝的是,1987年在原址以南300米處,又發現了一處類似的神奇土地。
人們期望科學家能及早弄清這片異常地帶的奧秘。瓦塔湖零下70℃為什麼不結冰
瓦塔湖位於南極洲的萊特冰穀裏,雖然湖麵常年冰封,寒氣逼人,可是湖泊深處卻大不一樣。
瓦塔湖表麵冰層下的水溫是0℃左右,隨著深度的增加,水溫逐漸增高。水深15~40米處水溫為7.7℃;40米以下的深處,溫度升得很快,距湖麵60米處,有一層含鹽很大的鹹水層,溫度達到27℃,比表麵冰塊的溫度高47℃。極地考察隊員把瓦塔湖稱作地下“暖水瓶”。
起先,人們認為地下也許有地熱活動。可是,國際南極幹穀鑽探計劃實施以後,人們發現地底下不但沒有地熱活動,而且湖底沉積物的溫度要比湖水溫度低很多,這說明湖底沒有地熱活動。
美國和日本的南極考察者認為,熱源來自太陽。
瓦塔湖冰層很厚,而且湖水潔淨。陽光照射透明的湖水,把湖底的水曬成溫水。由於湖底水含鹽量高,能夠很好地積聚熱能;上層的淡水層像條棉被,蓋在上麵,湖麵的冰層又像密封的保暖床,使溫水得到保暖。
但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像瓦塔湖這樣的“暖水瓶”在南極不隻一個,而事實並非如此。瓦塔湖依然是個難解的謎。除此之外,南極還有一些奇異的湖泊,如幹穀的唐·胡歲塘湖,在-70℃的低溫下,居然波光閃閃不結一塊冰,真讓人難以相信。罕見的天象奇觀
在晴朗的白天,突然間出現了一段時間的黑暗。它既不是日食,也不是發生在龍卷風之前,雖然是區域性的暫時情況,但這種現象在國內外曾有多次發生。
在我國班吉境內,1944年秋天的一天下午,晴朗的天空突然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人們驚慌失措,呼天喊地,好像天要塌下似的。大約1個小時的工夫又恢複了光明,漸漸地人們才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