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一個島上還有6個奇怪的山洞,當人或動物走到離洞口還很遠的地方,便被一種莫明其妙的引力吸進入洞中。就這樣失蹤的人和動物已有很多,是什麼力量形成如此特性?還有待人們去破解。“上帝點火”的疑團

1752年,美國的富蘭克林,在雷雨交加的荒野上做了一個著名的“風箏實驗”,從而破除了“上帝點火”的迷信。

球狀閃電俗稱“滾雷”,它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奇異現象。這種明亮而無聲的火球會在空氣中慢慢地飄過,能持續幾秒鍾的時間。有時,它能穿過玻璃窗而不被損壞,有時,它又會把玻璃打碎;有時,它可以飄進建築物內;有時,它還會進入飛機艙內;有時,它可以在導線上滑動,遇人遇物後立即發生爆裂,造成傷亡、火災等事故。

球狀閃電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人們注意到:每當球狀閃電消失以後,往往會出現帶有強烈的清新氣味的物質淺褐色的煙霧。經過研究發現,淺褐色的煙霧可能是二氧化氮,而有清新氣味的可能是臭氧。

1965年前蘇聯的大氣物理學家德米特裏耶夫的巧遇證實了這種判斷。他采集了球狀閃電所經過地方的空氣樣品,然後在實驗室裏對這些空氣樣品進行分析,實驗結果表明樣品中臭氧和二氧化氮的含量大大超過了正常值。

通過對煙霧、氣味定量分析,結果表明在火球內部很可能進行著某些化學反應。但到底是哪些化學反應,還沒完全搞清楚。球形閃電的發光時間為何那麼長,發光的機理又是什麼,以及火球的能量從哪裏來等等,一係列的問題科學家們至今無法解答。沙漠開花之謎

在秘魯南北狹長、寬度僅30~130千米的濱海區,地麵廣泛分布著流動的沙丘,屬於熱帶沙漠氣候,該地區年平均氣溫超過25℃,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南部低於25毫米,氣候炎熱幹旱。但有的年份降水量突然成倍增長,沙漠中會長出較茂盛的植物,並能開花結果。這種現象被稱為“沙漠開花”。

那麼,沙漠為什麼會開花呢?海洋氣象學家認為,這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密切相關。所謂的“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因為它大約每隔2—7年發生一次,但每次都發生在“聖誕節”前後,所以美洲人給它取了個原意不錯的名字“聖嬰”——“厄爾尼諾”。

然而,“厄爾尼諾”卻給人類帶來了一係列的災難。它一旦發生,一般要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它除了使秘魯沿海氣候出現異常增溫多雨外,還使澳大利亞叢林因幹旱和炎熱而不斷起火;北美洲大陸熱浪和暴風雪競相發生;夏威夷遭熱帶風暴襲擊;美洲加利福尼亞遭受水災,大洋洲和西亞多發生嚴重幹旱;非洲會大麵積發生土壤龜裂;歐洲會產生洪澇災害,我國南部也會發生幹旱現象,沿海漁業減產;全國氣溫偏低,糧食會大麵積減產。

1982~1983年,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它使世界上1/4地區受到危害,全世界經濟損失估計達80億美元。

“厄爾尼諾”是怎麼發生的呢?原來在赤道南北兩側,由於常年受到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的吹拂,形成了兩股自東向西的洋流。從太平洋東部流出的海水,靠下層海水上湧補充。由於下層海水較冷,因此太平洋海麵的水溫呈現出西部高東部低的“翹板”。太平洋東部秘魯沿海的鯰魚和海鳥多年來樂居在這一較冷的海域之中。從東向西流去的兩股赤道洋流在到達大洋彼岸後,有一部分形成反向的逆流,再橫越太平洋複向東流去,這股暖性的逆流叫赤道逆流。但是,有的年份由於南半球的東南信風突然變弱,使得南赤道洋流也變弱,太平洋東部上升的冷水減少,而更多的暖水隨赤道逆流湧向太平洋東部。這樣,太平洋海麵的水溫的“翹板”就變成東部高西部低了。

然而,“厄爾尼諾”的發生機製還是一個謎,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還不清楚。

最後,夏威夷大學的地震學家沃克指出:自1964年以來,五次“厄爾尼諾”的發生時間都與地球的兩個移動板塊之間的邊界上發生地震這一周期現象密切吻合。但它們之間有沒有因果關係,還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還有的科學家提出“厄爾尼諾”與一種叫“南部振蕩”的全球性氣候變化體係有關,從而影響了南半球的信風強弱。一個名叫70GA(熱帶海洋和大氣層)的國際性研究計劃正在探索“厄爾尼諾”之謎。

我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假設,認為“厄爾尼諾”可能與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有關。他們對照了20世紀50年代以後地球自轉速度變化的資料發現,隻要地球自轉年變量迅速減慢持續兩年,而且數值較大,就會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由於地球自轉減慢,跟隨地球一起運動的海水和大氣在慣性力作用下,會產生一個向東的相對速度,這個速度在赤道附近最大,據計算可以使赤道附近的海水和大氣獲得每秒0.5厘米和每秒1米的相對速度,使得原來自西向東的赤道洋流和信風減弱,導致太平洋東西岸水溫的變化。目前對“厄爾尼諾”的研究已廣泛使用氣象衛星、海洋調查船、浮標機器人等先進手段。還有一些科學家已轉向地質研究,即從一些沿海河口淤泥堆積現象來分析在遙遠的過去所發生的“厄爾尼諾”遺跡。地光形成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