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的爪哇島上,有一條更可怕的死亡穀,穀中有十個大山洞,每個洞都似乎有一種“超自然的魔力”,無論是人或走獸,隻要站在或途徑距離洞口6到7米遠的地方,都會被一股無形的魔力吸入洞內,且一旦被吸入則無法逃逸。現在,每個山洞裏都堆滿了人和各種動物的屍骸。山洞何以具有吸擒人獸的力量呢?被吸入的人或動物是因活活餓死還是慢慢中毒死亡的呢?原因至今無人知曉。蛇島為何隻有蝮蛇
在我國遼寧省旅順西北的渤海中距老鐵山角約30公裏處,有一個麵積約1平方公裏,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組成的島嶼。這裏地勢險峻,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海拔215.5米,有很多海蝕洞穴和灌木叢草。由於在這個島上有許許多多的蝮蛇,因而,人們把它稱為蛇島,也稱小龍島。
蛇島以蝮蛇的數量眾多而馳名中外。當你踏上蛇島,你就會發現,無論在樹幹上或草叢中,也不論在岩洞裏或石縫內,處處都有蛇。它們有的盤踞在那裏,有的正在爬行,還有的張口吐舌,好像要吃人似的,露出一副凶相。這些蛇會利用各種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當它們倒掛在樹幹時就像枯枝,趴在岩石上時又好像岩石的裂紋,蜷伏在草叢間時活像一堆牛糞。
這種蝮蛇別稱“草上飛”、“土公蛇”,是爬行綱蝮蛇科的一種毒蛇,長60~70厘米,大的可達94厘米。頭呈三角形,脖頸細;背上是灰褐色,兩側各有一處黑褐色圓斑;腹部為灰褐色,上麵有黑白斑點。多生活在平原較低的山區,以鼠、鳥、蛙、蜥蜴等為食。我國除雲南、廣東、廣西沿海未發現外,其他各地也都有少數的蝮蛇,而惟獨蛇島數目極大。目前據統計,蛇島上的蝮蛇有14000多條,並且每年增加1000多左右,人們不禁要問,在這小小的孤島上為什麼棲息著這麼多的蝮蛇?為什麼它們的種類隻有一種呢?
我國科學工作者經過考察研究後認為,蛇島特殊的地理位置為蝮蛇的生存和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蛇島麵積雖小,但和台灣島、海南島等島嶼的形成基本一樣,都是第四紀時從大陸分離出去的“大陸島”。在地質構造、岩石性質、植物種類等方麵,蛇島和旅順、大連地區的情況都差不多。島上的石英岩、石英砂岩和砂礫岩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裂縫,這些裂縫既能積蓄雨水,又為蝮蛇提供了良好的住所。
其次,蛇島位於暖溫帶海洋中,氣候溫和濕潤,是東北最暖和的地方,對植物生長的昆蟲、鳥類繁殖極為有利。更重要的是該島處於候鳥南北遷徙的路線上,同山東榮城、江蘇鹽城、上海崇明島等候鳥棲息地連成一線。每當春秋兩季,過往的候鳥有幾百萬隻,樹木茂密的蛇島便是它們“歇腳”的好地方。由於蝮蛇有一套守株“逮鳥”的本領,它鼻孔兩側的頰窩是靈敏度極高的熱測位器,能測出0.001℃的溫差,因此隻要鳥停留在距離蝮蛇1米左右的枝頭,他們就一定能準確無誤地把它逮住,成為一頓美餐。“植物——昆蟲——鳥雀——蝮蛇”,構成了蛇島的生物鏈。
另外,島上土壤相當深厚,土質結構疏鬆,水分適中,宜於植物生長和蝮蛇“打洞”安居。蝮蛇天生怕冷,洞穴為它們提供了過冬的條件。同時,島上人跡罕至,也沒有刺蝟等蛇類的“天敵”,對蝮蛇的生存很有利。蝮蛇是一種卵胎生的爬行動物,繁殖能力較強,母蛇每次可產10多條小蛇。在生的多、死的少的情況下,蝮蛇的數目日益增加。
如果說上述分析何以解釋蛇島為什麼有這麼多蛇的話,那麼,這些蛇竟是清一色的蝮蛇該作何解釋呢?
有人認為,蛇島的麵積很小,可供蛇類吞食的東西有限,捕食鳥類也並不容易,往往還會遭到老鷹的襲擊,對於那些食性狹窄、自衛能力又很弱的一般蛇類來說,難以在島上生存,而蝮蛇的食性相當廣,獵食和自衛能力也很強,在長期的自然演化中,蛇島上隻留下單一的蝮蛇。
但也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反駁,蛇島周圍海域共有5個小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又差不多,為何其它4個島上沒有蝮蛇,而隻有蛇島上有這樣多的蝮蛇呢?看來,這個謎還有待於科學工作者的進一步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