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著四千多年的曆史。它曾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集中地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因而北京的名勝古跡很多。如故宮、景山、北海、中南海、頤和園、天壇、地壇、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周口店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遺址等。很多建築物造型奇特,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思想。如天壇是一個圓丘,地壇卻成方形,這正符合中國古代的“天圓地方”的說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東臨渤海,麵向華北平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幹、夏熱、秋涼、冬寒。

現在的北京市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京的現代建築,在布局上雖已不像過去那樣嚴守對稱的陳規,但市政建設還是考慮到我國的傳統風格。例如,以紫禁城為中心的環城地鐵、二環路、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等,都是對稱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及其延長線,正在被改建成南按京鄭公路、北經亞運村,直達燕山奇峰的現代化中軸路。

花都巴黎

法國首都巴黎享有“花都”之美譽。

巴黎位於法國盆地中央,城區橫跨秀麗的塞納河。它是以一個船形小島--市島為起點發展起來的,已二千多年曆史。雄偉壯麗的巴黎聖母院就屹立在市島中心,它建於12世紀,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聖母院作為古老巴黎的象征,那麼矗立在塞納河東岸的艾菲爾鐵塔,便是現代巴黎的標誌。這座鐵塔,建於1889年,高達320米,站在塔頂可俯瞰巴黎全市風光,堪稱現代鐵塔之祖。

巴黎還有巴士廣場、協和廣場、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等曆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凱旋門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它的對麵就是協和廣場。它是拿破侖為了炫耀勝利而下令建造的。凱旋門高達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四麵有門,內外牆布滿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尤以《馬賽曲)最為著名。凱旋門前麵大街上的愛麗舍官,也是法國的著名建築。從1873年開始,愛麗舍宮一直是法國總統府。

巴黎擁有60多座博物館,70多家圖書館,60個劇場,幾百家電影院和音樂廳。博物館中最負盛名的當屬盧浮宮博物館。它曾是法國曆代王朝的王宮,現已成為法國美術博物館。巴黎的“街頭藝術”也曆久不衰。這裏既有名聞全球的露天畫廊,也有群眾喜聞樂見的街頭音樂會。

巴黎的服裝名聞世界,領導著世界服裝的潮流。全市有幾千家服裝店,各國富翁紛紛前來定製衣服。在巴黎街頭,很難碰到服飾相同的婦女,她們也為“花都”增添一道亮麗的風采。

水都威尼斯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位於意大利北部亞得裏亞海海濱的一個新月形的河湖中,四周為大海所環抱,隻有西北有一條長堤與陸上相通。“威尼斯”本是“最寧靜的處所”的意思,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了。

威尼斯是一座開門見水、以河為街的城市。城中170多條河道縱橫交錯,把陸地分割成110多個大小島嶼。一條長約3.2公裏寬為37-70米的大運河穿行在群島之間。河道兩岸排列著風格各異的各式各樣的建築。許多建築仿佛都飄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小島上的屆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中,同對麵島上的“鄰居”談天。島與島之間有400多座橋梁相連。石橋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具風姿,尤以市中心的裏亞托橋和“歎息橋”最為著名。裏亞托橋建於16世紀末年,是一座大理石獨孔橋。

威尼斯也是一個以船代車的城市,河道中有各種各樣的船,有水上的“公共汽車”--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車’’--小型汽艇;有各種“水上商店”--售貨船;還有救護艇、消防艇、垃圾船、娛樂船等。多種多樣的船隻穿梭於大小河道上,從而構成了水城特有的繁華景色。

風景秀麗的威尼斯還以古跡繁多而著稱。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99米高的鍾樓拔地而起。廣場東側的總督宮和聖馬可教堂,是威尼斯古代建築藝術的典範。

霧都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有“霧都”之稱。

倫敦大致可分為倫敦市和內倫敦、外倫敦三部分,由32個市(包括倫敦市)組成。這三部分總起來合稱大倫敦,總麵積1605平方公裏。麵積僅為1.6平方公裏的倫敦市,14-16世紀時曾是王宮的證券交易所的集中地。西區的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相官邸和內閣各部以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白金漢宮所在地。

倫敦大學,人文博物館,倫敦塔,倫敦橋,聖保羅大學,牛頓、達爾文、馬克思、肖邦等名人的故居和墓地,格林威治天文台,海德公園露天講壇,這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使倫敦在文化藝術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同時倫敦又具有典型的歐洲都市風光。

“霧都”平均五天中就有一天是霧天。這裏的霧常常彌漫於倫敦上空不散,連續好幾天空中都是充滿了白茫茫的小水滴使泰晤士河兩岸的尖頂教堂和高層建築都被掩蓋起來。大霧也給市民帶來了許多麻煩。倫敦的白天猶如黑夜,市區交通停頓,居民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白廳街的大理石建築遭到腐蝕。

倫敦的大霧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大氣汙染有關。英國是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而倫敦又處於英國東南部的一塊盆地上。盆地的南北兩側是東西走向的山嶺,市區離泰晤士河口隻有88公裏。倫敦的氣候溫暖潮濕,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霧主要是因北大西洋暖流的支流同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氣在這裏相遇形成的而且往往會是漫天大霧,並且循環往複,久不消散。加上倫敦的工業和交通迅速發展,工礦企業和汽車排出的大量煙塵飄浮在空氣中,變成了霧的凝結核,這也是促成倫敦大霧的一個原因。

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倫敦上空的可見度已比過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數也大大增加了,絕跡多年的小鳥又重新在倫敦上空飛翔了。

獅城新加坡

往來於南海和印度洋等地的船隻一進入新加坡港,就會看到安德遜橋畔的獅頭魚尾塑像高踞港濱,眼閃強光,口噴清泉。這是1972年新加坡建立的旅遊標誌,如今已成為新加坡的象征。

在梵文中,新加坡就是“獅城”的意思。

如今,新加坡既是城名,又是島名,也是新加坡共和國的國名。港城新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國的首都,在共和國主島新加坡的南部。港口區麵積93平方公裏並如今已成為能終年保持深水位,是一個設施完善的優良自由港,也是東南亞最大的港口。市中心區在港口區東北、新加坡河口南北兩岸;是行政機構的所在地,全市主要的商業、金融、通訊、船務等機構也都集中在此。

新加坡距赤道線隻有137公裏,四周為海洋所環抱,一年之中全是夏季,氣候炎熱多雨,因有海風調節,人們並不感到悶熱,新加坡城以宜人的氣候,良好的市政建設和周到的服務,獲得了“花園城”的稱號,並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中心。

新加坡沒有土著民族,現有居民都是外來移民,華人占居民的大多數,另外還有馬來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英國人和日本人等。

離婚之城

法國魯爾邊境的高東是一個隻有1萬多居民的小鎮,然而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外地人來這裏的法庭辦離婚手續。

因為原因很簡單,該鎮的法官桑比涅先生是一個“苦悶男性同情者”。他認為如果丈夫受到妻子的輕視,那將是一件令他感到可怕而又極為憤恨的事。凡是丈夫以這個理由主動提出離婚的,桑比涅一律批準。所以,遠近的人們給高東鎮取了個綽號--離婚城。“離婚業”使該鎮的旅館、飯店、律師、出租汽車以及其它一些行業興旺起來,使這個城鎮的居民也有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海底古城

有人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下的一個海底平原上發現了一座古城,並用水底攝影機拍下了這一意外發現。從衝洗出的底片上看,在那個海底平原上有許多縱橫交錯的道路,而街道兩旁是一座座圓屋頂的建築物。此外還有競技場和其它長方形的建築物,每一樣都保存得很好,就像一個小島安靜地躺在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