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在營口廣闊而孤寂的土地上,李牧濤無親無故,吉歌成了他最貼心的人。隻要有空閑,吉歌就去李牧濤那裏,陪他在屋前曬太陽,哼唱家鄉的兒歌給他聽。吉歌把他當小孩子一樣細心地嗬護,有時親自下廚,為他烹調家鄉飯菜。

有一次,吉歌給李牧濤做了一道家鄉菜,端到李牧濤麵前後,有些內疚地說:“你嚐嚐,總覺得不好吃,要是有咱們老家的醬油就好了……”

東北一帶不產醬油,做菜使用的都是大醬,不管什麼菜都散發著豆瓣大醬的氣味,缺少醬油的那種鮮美。其實早就有來自浙江的職工抱怨,不習慣吃東北的大醬。李牧濤心裏一亮,可以建造一座醬油作坊,開辟東北的醬油市場呀!

李牧濤做事幹脆利落,立即從老家聘請了著名的南式醬油製作技師,在稻香農場試製了南式醬油,分送給營口當地知名人士品嚐,表麵裝出很隨意的樣子,實際上內心忐忑地等待反饋信息。幾天後,李牧濤得到了準確消息,所有品嚐了醬油的人,都嘖嘖稱讚。李牧濤興奮不已,這些名流全都是東北當地人,證明北方人一樣喜歡南式醬油。他沒想到,吉歌的一句話,竟然打開了他的思路。

李牧濤不再猶豫了,創建了營口“南式醬園”,廠址選在了營口古城東門外老馬路,開設作坊一百多間,招納賬房先生、技師和工人幾十人。由於廠址選在營口鬧市區,前來購買醬油的人,每天都在醬園門外排起長隊,“南式醬園”的品牌很快在東北有了知名度,就連張作霖的大帥府,也都一律使用南式醬油作為調味品。

南式醬油打開市場後,李牧濤不失時機地擴大再生產,又推出了南式豆腐乳、南式醬菜等品牌產品,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兩三年間,李牧濤成了營口一帶著名的實業家,成為營口上流社會的名士。

這時候,日本商人的勢力已經擴張到東北,而且欺行霸市,氣焰囂張。他們在大連一帶種植了蘋果,將收獲的蘋果沿著南滿鐵路線各站兜售,每市斤兩角多錢,而當時的高粱米每市斤才一分錢,整整是高粱米的二十倍。看到日本商人壟斷市場獲取暴利,李牧濤萌發了跟日本商人抗爭、打破日本人對蘋果市場壟斷的念頭。他對吉歌說:“這是掠奪,你懂嗎?是掠奪!我要跟他們打一仗!”

經過考察,李牧濤發現營口地區跟遼南地區土壤差別不大,氣候很相似,遼南能夠生長蘋果,營口的土地也一定能夠做到。於是他勘察了營口的山山水水,最後選擇了營口城南的老廟溝,作為蘋果種植基地。這裏依山麵海,避風向陽,光線充足,氣候濕潤,早晚溫差比較大,很適宜水果栽植。

李牧濤籌集資金三十多萬銀元,開墾了蘋果園,花高價從遼南日本人經營的果園,購買了國光、紅玉、元帥等蘋果樹苗,還購買了日本的梨樹苗、美國的櫻桃樹苗,同時從天津、上海、無錫等地,購買了水蜜桃、沙田李子等果樹苗,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蘋果樹。

有了樹苗,還需要技術。國內的果樹園藝技術明顯落後於日本,根本沒有競爭力。李牧濤明白借雞生蛋的道理,你日本人不是技術先進嗎?那好,我請你當老師。他高薪聘請了一位日本園藝師指導蘋果栽培,讓自己的園藝師跟人家學習育苗、嫁接、剪枝、防治病蟲害等技術,還購買了許多英文、日文的果樹栽培書籍,對吉歌說:“你們使勁兒啃,一定要吃透了。”

在吉歌的帶領下,稻香農場十幾名園藝師,經過一年的刻苦鑽研,掌握了蘋果栽培管理技術。

要打破日本人對蘋果市場的壟斷,靠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李牧濤鼓勵當地有實力的人士開辟果園,無償援助樹苗和栽培技術,在東北地區掀起了種植蘋果的熱潮。

幾番風雨,幾多汗水,李牧濤的蘋果樹終於結出豐碩的果實。同時,他還幫扶周邊的朋友,建立了十幾個蘋果園,使營口成為中國最大的蘋果基地,終於打破日本人對於蘋果市場的壟斷。

盡管李牧濤的蘋果從數量上超越了日本人,但日本人掌握著先進的蘋果栽種技術,他心裏明白,要讓中國蘋果持續發展,必須培養一大批技術人員。於是,他就萌生了開辦果藝技術培訓學校的念頭。

經過一番準備,李牧濤新購土地三百畝,從江南聘請了著名建築師設計校舍,建造了教學樓、圖書室、生物化驗室、師生宿舍和食堂,還修建了寬敞的運動場。學校設小學部、工讀部和研究部,不收學費,學校免費供給書籍和食宿,每月還發給一些零用錢。學生在學習園藝技術的同時,參加果園勞動,從實踐中獲取知識。

果藝技術學校開班後,很快名聲大震,吸引了大批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和東北本地的有誌青年。李牧濤跟這些有誌青年在一起,煥發了自己的青春。他治學嚴謹,製定了一係列的校規,不準購買日貨,不準學生穿馬褂,禁止酗酒賭博。他組織學生做體操、練拳術,參加當地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還親自登台為學生講述辛亥革命,講述孫中山先生民主主義思想,講述自己當年如何組建光複軍攻打南京……他的演講震撼了全校師生,台下不時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