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偵察衛星被認為是“千裏眼”嗎(1 / 2)

軍事偵察衛星被認為是“千裏眼”嗎

當代的軍事偵察衛星,可以稱得上是一雙真正的千裏眼,它具有以下三個優點:

一是它速度快。快到什麼程度呢?如果是近地軌道上的偵察衛星,每秒鍾大約飛七八公裏,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可以繞地球一圈。這種偵察衛星速度比火車、汽車快幾百倍,比起超音速飛機也得快十幾倍或二十幾倍。打個比方。從北京出發,到天津隻要半分鍾,到上海三分鍾,到拉薩五分鍾也就夠了。不但偵察及時,而且保證有連續性。一般長壽的偵察衛星,在空中可以停留兩年以上,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偵察到目標連續不斷的變化情況。

二是範圍廣闊。飛機和衛星作比較,同樣都是20°的視角,從3000米高度的飛機上能看到地麵1平方公裏的範圍,從300公裏高空的衛星上看地麵,就可以看到1萬平方公裏,看到的範圍相差萬倍以上。有人作過計算,說在高空飛機上把我國拍攝一遍,需要拍100萬張照片,用10年的時間;如果用衛星拍攝,隻需拍500多張照片,花不了幾天的時間。

三是受限製少。要是在對方地麵上拍軍事目標的照片,對方一定會把你抓起來問罪。你到我空中來照相也不行,侵犯領空主權,飛機也會被打掉。天上衛星誰能管得著它呢?它有超越國境的自由,而無侵犯領空的麻煩。高山、大海、荒漠戈壁、茂密森林,人無法到達的地方,都阻擋不了衛星去偵察。

當然,軍用偵察衛星也有缺陷,這就需要科學家們不斷研究和改進了。

軍用偵察衛星因為高度不同,運行軌道不同,從地球上看去,就好像有動的和不動的兩種狀態。

軍用偵察衛星從性能上分有四種:①照相偵察衛星。②電子偵察衛星。③導彈預警衛星。④海洋監視衛星。仿生軍訓器材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隨著高科技的推進,武器係統的結構越來越複雜,造價不斷增加,以實彈訓練部隊,財力已遠遠達不到。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各國開始競相研製武器仿生模擬訓練器。

模擬是仿生學的發展和具體應用。模擬在軍事上的應用源遠流長。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產生了以機電為基礎的第一代軍訓模擬器材。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第二代產品。60年代至今,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數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微型機的飛速發展,使電子係統功能日益增多,可靠性不斷提高,價格逐漸降低,而計算技術更能服從於軟件科學,因而使模擬的範圍越來越廣。特別是70年代以來,激光技術進入了軍訓模擬領域,給軍訓器材的模擬帶來了質的飛躍,從而使軍訓模擬器材,從一般的駕駛武器的靜態訓練發展到了由各級指揮員、後勤人員及士兵參加的動態逼真戰術演習的第三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