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的威風在哪裏
為了克服潛艇動力來源殺油機和蓄電池的缺陷,人們很早就想把核反應堆搬到潛艇上,以提高潛艇的作戰能力。
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即美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了。它一投入使用,就顯露出超群的本領。在4年多的航行中,航程共達15萬海裏,其中有11萬海裏是在水下航行的。然而在這樣長的時間內,一共才裝過兩次燃料。
核潛艇在水下能長時間航行,隱蔽性好,對目標可突然進行攻擊,加之航行的速度快(比普通潛艇速度快一倍多),因而能及時跟蹤追擊敵方潛艇。在核潛艇上裝備彈道導彈和魚雷後,使它的攻擊能力大大增強,不僅能在水下大顯威風,進行反潛作戰,而且能用來攻擊敵方陸地上的戰略目標,如交通樞紐、機場和工業中心等。
潛艇的核動力裝置由核反應堆、蒸汽發生器、循環泵和透平機等組成。
核動力潛艇的功率很大,有的可達二三萬匹馬力。它的航行距離比一般潛艇遠多啦,可達一二十萬海裏,航行速度達到25節至30節以上。
核潛艇上的反應堆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給潛艇乘員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核潛艇設有嚴密的防護裝置。在反應堆外麵包有用特殊鋼板或鉛板等製成的防護層,通向反應堆的管道外麵也裝有防護裝置。潛艇上還設有防放射性輻射的監視報警係統。為了保證乘員安全和健康,艇上的空氣、食品和淡水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消毒。
核潛艇和普通潛艇一樣,今後也將向高速度、大深度和低噪音,以及提高探測能力、自動化控製能力等方麵發展。
潛艇在水電航行時用的是蓄電池,而柴油機是用來給蓄電池充電的。
核動力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循環管路中的水經過反應堆時,吸收了由核燃料裂變所產生的高溫,水被加熱而處於高溫狀態。在循環泵的作用下,高溫水在蒸汽發生器中變成高溫、高壓的蒸汽,再用蒸汽推動透平機轉動,進而帶動潛艇上的螺旋槳旋轉,使潛艇在水中前進。水雷為何越來越先進
水雷被人們稱為“水中伏兵”。
最早的水雷是觸發水雷,其頭上伸出幾個觸角,是一種“刺蝟”式的能漂浮的球形炸彈,無論艦船觸碰到它的任何一個觸角,都會發生爆炸。
隨後問世的是磁性水雷,它不是懸浮在某一深度的水中,而是沉在海底,因而掃雷器掃不到它。當敵艦經過水雷上方時,在磁場的作用下,就可以引爆水雷。在海底爆炸時,所產生的巨大壓力能將較遠地方的敵艦炸毀。
問世較晚的是音響水雷,它的尾部裝了一個“耳朵”——音波接收器,所以有人稱它為“長耳朵水雷”。它的這隻“耳朵”能將艦船發動機和螺旋槳發出的聲波接收後變成電信號,用以操縱水雷上的儀器,接通電路,使水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