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很不錯,很少能看到讓華兄如此拚命的人了。”
陸羽謙身一退,施了一禮道:“師尊救命之恩,陸羽必粉身碎骨無以為報。”
柳公卿扶了扶花白的胡須笑著道:“看來這問道宗的少宗主也並非如傳言中的那般啊!”
華老麵色尷尬,不自然的笑了笑,陸羽行了一禮,也是尷尬的道:“市井謠言,當不得真。”
看著兩人窘迫的樣子,柳公卿手拎起玉壺給華海峰倒了一杯香茶,“華兄,來,品嚐一下我九靈山獨有的靈山霧雨茶。”
華老眼前一亮道:“我倒是忘了,此時正直春茶開采之際,柳兄這九靈山鍾靈奇秀,正是靈山霧雨茶的獨有之地,如此好茶,凡俗難見啊,一定要品品。”
陸羽也起了興致,他端起玉杯,放在鼻尖輕輕嗅了嗅,果然,這一聞便知這茶的品階,頓時感覺身體輕盈,渾身舒暢。
柳公卿看了看他道:“怎麼,你還懂品茶之道。”
陸羽謙身道:“不敢說懂,隻是略知一二。”
柳公卿瞬間起了興致,道:“哈哈哈,難得,那你說說。”
陸羽看了看華老,見他飲茶不語,道:“晚輩獻醜了。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隻有茶好,水好,味才美。
(一)強調擇水先擇“源”
【如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圓”,都認為,宜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係甚為緊切。】
(二)強調水品在“活”
【如北宋蘇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朋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鐺”。宋代唐庚《鬥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這些,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三)強調水味要“甘”
【如宋代蔡襄《茶錄》中認為:“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羅廩《茶解》中的“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於“甘”。隻有水“甘”,才能出“味”。】
(四)強調水質需“清”
【宋代大興鬥茶之風,強調茶湯以白為貴,這樣對水質的要求,更以清淨為重,擇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於甕,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這就是說:宜茶用水需以“清”為上。】
(五)強調水品應“輕”。”
說完陸羽輕輕品了一口清茶道:“靈山霧雨茶,生長於九靈山山頂之處,飲日月之靈氣,受大地之本源,得無根之水日夜滌蕩,其茶味美,其色淡青,其香醇厚而不失淡雅,實之為茶之上品。”
其不知,華老與柳公卿早已驚訝不語,華老現在深深的相信,這小子絕對是裝的,把自己隱藏的如此之深,其城府,可見一般。
片刻,柳公卿大笑三聲,道:“華兄啊,你這次可真是撿到寶了。”
華老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陸羽暗自笑了笑,自己隻不過把前世的東西複讀了一遍而已,論茶道,華夏五千年曆史文化醞釀的東西,啟是俗物。
…………
九靈山,華老與陸羽行禮拜別柳公卿,柳公卿笑著道:“年輕人,若是有緣,回來之時,莫忘了來我九靈山,與老頭子探討一下品茶之道。”
陸羽道:“晚輩記住了,來日一定來看望前輩。”
華老道:“柳兄,莫要送了,留步,留步。”
柳公卿道:“此去一路凶險,華兄一路多加小心。”
華老祭出一柄綠色仙劍,一把抓起陸羽道:“柳兄,回去吧,告辭了。”
柳公卿看著遠去的流光喃喃道:“不錯的小夥子,嗬嗬,祝你好運。”
陸羽心驚膽戰的立在仙劍上道:“師…師…尊…你不是說…我不適合飛行嗎…”
華老笑了笑道:“小子,自己的身體感受不到嗎…”
看著華老似笑非笑的神情,陸羽愣了愣道:“是啊,我竟然感覺不到寒氣的存在了。”
華老凝重的道:“剛才那個青衣人非同一般,這讓化神至尊都束手無策的絕脈體質,他竟然隨手就給封印了,雖說封印的時間不長久,但也足夠我們找到玄心火蓮了,再加上你之前那種滿身金光的功法,讓你安全保住性命,也並非虛言啊!”
陸羽看著飛速後退的雲海,默默無語,自己本來就是意外來到這個世界,若上天非要這般捉弄,讓自己不到成年就這樣撒手人間,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天命難違,世界上又有什麼事情非要讓人滿意的嗎,把命運交給上天,緣分留在指尖,就像佛家所說,一切有如法,如夢、如幻、亦如電,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