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職業忠誠——責無旁貸的義務(1 / 3)

真正的忠誠,你做到了嗎

在日本,很多員工基本上終生都在一個企業工作;而在我們中國,一些企業員工很難在一個企業工作超過兩年。原因也許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缺乏對企業的忠誠。很多歐美企業都感歎,中國員工的忠誠度不高。

什麼是忠誠?忠誠是一個人的基本品格。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如果說,生命力使人們前途光明,團體使人們寬容,腳踏實地使人們現實,那麼深厚的忠誠感就會使人生正直而富有意義。”

忠誠也分成不同的層次。哈佛大學教授喬西亞·洛伊斯早在1908年《忠誠的哲學》一書中所說的話可以做證明:“忠誠自有一個等級體係,也分檔次級別:處於底層的是對個體的忠誠,而後是對團體,而位於頂端的是對一係列價值和原則的全身心奉獻。”

喬西亞·洛伊斯進一步闡述了忠誠的三類表現一類是忠誠於個體,即對某個人忠誠,比如忠誠於企業的領導者;一類是對團體的忠誠,比如忠誠於企業本身;另一類是對一些原則的忠誠,比如信仰、思想或操守。這三類忠誠有時是合在一起的,比如你可能忠誠於某個組織裏麵的人,同時也忠誠於這個組織。進一步研究證明,對組織的忠誠要比對個體的忠誠穩定,對原則的忠誠又比對組織的忠誠穩定。

將對領導者個人的忠誠,升級為對組織和原則的忠誠,無異於為員工忠誠上了一道無形的保險。

員工對組織的忠誠通常表現為三種傾向:一是接受組織的目標和組織的共同價值觀;二是渴望成為組織中的一分子,並以此為榮;三是願意為組織付出更多努力與感情,即使在組織麵臨困難時也能不離不棄,共渡難關。

員工對原則的忠誠表現為兩點。其一是服從而不盲目。王石的接班人鬱亮曾說過:“執行董事長的話要過夜。”意思是,即使是領導的命令也不能盲目執行,而是要以企業利益為出發點,進行更全麵的考慮。全麵考慮後,再反饋自己的意見。

其二是思維不趨同。盛田昭夫在任索尼公司副總裁時,田島道治為董事長,兩人常有不同意見,田島道治想要離開。對此,盛田昭夫說:“如果你發現我們在一切問題上的意見均一致,那麼這家公司確實沒有必要給我們兩個人發薪水。正是因為我們有不同意見,這個公司才會少犯錯誤。”可見,員工的差異性對企業的發展有巨大的價值。

可以說,員工對原則的忠誠體現了忠誠的最高境界:一種忠誠於優秀的工作態度。

在惠普就有這樣一個忠誠的工程師。

美國的惠普實驗室致力於研究示波器技術。幾年以前,在惠普實驗室有一位聰明能幹、積極努力的工程師查克豪斯。他當時正在研製一種顯示監視器,但突然接到通知,上司研發經理讓他放棄這個計劃。

查克並沒有理會經理的指示。他抓緊時間弄好了模型。在他去加利福尼亞度假時,他沿途向顧客出示了這種顯示監視器的模型。他要了解他們的想法,特別是了解一下他們要用這種產品做什麼,這種產品有什麼不足之處。結果顧客們的反應很不錯。這更促使他繼續進行這種產品的研製。

當他返回科羅拉多後,總經理也要求他停止這項工作。但他說服他的研發經理把這種監視器投入生產。結果,當這種新型的監視器投入市場後,銷售量達到了17000台,為公司賺了3500萬美元。

幾年以後,在惠普公司的一次工程師大會上,總經理給查克頒發了一枚獎章,獎勵他是“超乎工程師的正常職責範圍,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藐視上級指示”。

查克自己認為:“我並不想藐視上級或者不服約束,我是誠心誠意想使惠普公司獲得成功。”

可見,真正的忠誠不僅僅是忠誠於領導,而是對工作,對自己的忠誠。隻有忠誠的人才會用心去感受事業,他們會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加入到事業之中去。隻有忠誠的人才能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一直保持著負責的態度。忠誠的人不管自己是否總在一家公司供職,不管自己將來是否要調換部門,他們都對現有的工作保持責任感。他們能冷靜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把職場中的每段時光都作為自己終生事業的一部分。

職業忠誠,勝於能力

有的人認為,在組織裏麵,能力是第一位的。實際上,他們並不知道,僅僅有能力遠遠不夠,隻有忠誠,才是決定你在組織中的真正地位的關鍵因素。

在任何企業裏,都存在一個無形的同心圓,圓心是老板,圓心周圍是忠誠於企業、忠誠於老板、忠誠於職業的人。離老板越近的人,是忠誠度越高的人,而不一定是職位越高的人。很多高層管理者天天和老板打交道,卻未必得到老板的信任,可能就和忠誠度不夠有關。很顯然,越靠近“同心圓”圓心的人,越可能獲得穩定的職業和穩定的回報。

缺乏忠誠,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因此,單純強調能力而忽視忠誠是危險的。當然,忠誠勝於能力,並不是對能力的否定。一個隻有忠誠而無能力的人是無用之人。忠誠是要用業績來證明的,而不是口頭上的效忠。

每一個優秀的企業,都需要忠誠的人才。既有超一流的個人技能,又有超一流的忠誠,企業怎能不強大呢?

幾乎每一個優秀企業,都非常強調忠誠。在這些企業裏,忠誠是勝於能力的。即使你有專家級別的技能,但如果缺乏忠誠,你就不可能進入這些企業。

忠誠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

第一,忠誠已經成為人才的第一競爭力。人才越來越市場化,人才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技能競爭,轉向了品德與技能兩方麵的競爭。而在所有品德中,忠誠排在第一位。過去,包括企業在內的各種組織尋找人才時,大多數首先看重的是文憑和工作經驗,這兩方麵過得去,基本上就錄用了。至於品德方麵,不反黨反社會主義就行了。可是現在不同了,包括世界五百強在內的眾多優秀企業選拔人才時,所關注的範圍已經擴大了許多,他們已經把忠誠排在第一位。很多企業會通過各種形式測試應聘者的忠誠度,如果被認定是忠誠度不足的人,哪怕你擁有一百個博士學位,擁有一千項成功案例,都可能不會被聘用。因為招聘考官們很清楚,一個缺乏忠誠的人,不可能為企業所用;而且,這樣的“能幹人”一旦背叛企業,企業遭受的損失可能無法估量。忠誠,已經成為職業場上的第一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