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食用菌類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如香菇、蘑菇含香菇多糖、蘑菇多糖,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大大減少支氣管哮喘的發作。
哮喘看似常見,可一旦發病,氣喘如牛,痛苦不堪。治療哮喘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所以預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切記多飲水,少刺激!
過敏性鼻炎,中醫有秘方
症狀:過敏性鼻炎
老偏方:烏梅20克,蒼耳子15克,黃芪30克,辛夷12克,白芷、防風、荊芥各10克,白術、訶子各9克,柴胡、薄荷各6克,麻黃3克,細辛2克。
藥理:醫學研究表明,蒼耳子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其丙酮或乙醇提取物在體外對紅色毛癬菌也有抑菌作用,對鼻炎、鼻竇炎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辛夷花善通鼻竅,為治鼻淵頭痛要藥。以上藥物合理配伍對過敏性鼻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此方日服1劑,水煎2次,取液混合,分2次服,10天為一療程。
過敏性疾病患者在氣溫轉暖後高發,尤其是過敏性鼻炎病人症狀表現明顯。
預防過敏性鼻炎發作總體可概括為“查、避、忌、替、移”。
查,建議患者注意查找生活中容易導致過敏的物質,並到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避,避開可疑或已知過敏原的接觸;忌,忌用一切可疑或已知的易過敏物品;替,對某種物品過敏,必須使用時,應盡量尋找作用相似且對用者無過敏的物品替代;移,對某些已知的、經常接觸的過敏原一經查出,即應移離此生活環境,並盡早接受脫敏治療。
過敏性鼻炎的本質是發生在鼻黏膜組織中的慢性非感染性的炎症,非特異性鼻黏膜高反應性是過敏性鼻炎的重要特征,即鼻黏膜對正常刺激反應增加,引起鼻炎四大症狀:鼻癢、噴嚏、流涕、鼻塞。近年來,過敏性鼻炎發病率明顯增高,該病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鼻炎雖無生命危險,但涉及麵廣,並與常見的支氣管哮喘、鼻竇炎、結膜炎等變態反應性疾病密切相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據了解,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可控製的常見病,以藥物治療為首選,可以有效控製及緩解鼻塞、鼻癢、噴嚏、流涕等症狀。此外,還可行下鼻甲冷凍、激光、射頻、微波等治療,以降低鼻黏膜敏感性。
治肺炎,老偏方最有效
症狀:肺炎
老偏方:①麻黃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蔥白10克,淡豆豉10克,荊芥6克,半夏6克,萊菔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劑。體質壯實者,也可日2劑,早晚各煎服1劑。此方宜辛溫宣肺,化痰止咳,用於風寒閉肺型肺炎效果最好。②麻黃3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黃芩10克,全瓜蔞15克,桑白皮10克。水煎服,日1~2劑。此方對風熱襲肺型肺炎療效最好。③麻黃3克,射幹6克,葶藶子5克,杏仁、地龍、鉤藤、黃芩、竹茹各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水煎服,日1~2劑。此方用於痰熱阻肺型肺炎。
藥理:麻黃具有明顯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風寒外侵、毛竅束閉而致肺氣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黃治療。用麻黃治療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黃宣通肺氣,杏仁降氣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黃性剛烈,杏仁性柔潤,二藥合用,可以增強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臨床上有“麻黃以杏仁為臂助”的說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現肺熱的症候(痰黃稠、喉燥咽幹、口鼻氣熱、遇熱則喘咳加重、苔黃、脈數等),則需加入生石膏,或黃芩、知母等,以清肺熱而平喘。常用的方劑如麻杏石甘湯、定喘湯等,可資參考。
肺炎是呼吸係統臨床常見病,以冬春季為多。如治療不徹底,易反複發作。
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者。其病高發主要與平素喜吃過甜、過鹹、油炸等食物有關,致宿食積滯而生內熱,痰熱壅盛,偶遇風寒使肺氣不宣,二者互為因果而發生肺炎。
肺炎在沒有嚴重並發症,如心力衰竭、休克或持續高熱等的情況下,可用中醫中藥控製病情,且能避免西藥可能發生的過敏或中毒等副作用,也不會發生耐藥現象。
如果患者表現為不發熱或發熱無汗,嗆咳氣急,痰白而稀或多泡沫,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膩、舌質淡或淡紅,脈浮緊,指紋青紅在風關,辨證屬於風寒閉肺型肺炎。
若以發熱、有汗為主症,伴口渴,咳嗽痰黏或黃,氣促鼻煽,麵赤唇紅,咽紅等症,指紋青紫多在氣關,脈浮滑。屬風熱襲肺型,治宜辛涼解表,宣肺化痰。
當肺炎患者高熱不退,咳嗽且伴有喘,呼吸困難,氣急鼻煽,口唇紫紺,麵紅口渴,喉間痰鳴,聲如拽鋸,胸悶脹滿,泛吐痰涎,舌紅苔黃,脈弦滑,指紋紫至氣關時症屬痰熱阻肺型。
肺炎後期,或體質虛弱者患病時,常見潮熱盜汗,顴紅唇赤,幹咳無痰或痰黏難吐,舌質嫩紅、舌苔光剝少津,脈細數,指紋沉紫。治宜養陰清熱,潤肺止咳。處方:沙參、麥冬、玉竹、桑葉、生扁豆、炙杷葉、川貝母、百合各10克,天花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
如果患者體溫不穩定,低熱起伏,麵色蒼白,動則汗出,咳嗽無力,微微氣喘,喉中痰鳴,神倦懶言,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脈細無力,指紋色淡。多見於支原體肺炎。治宜益氣健脾,調和營衛。處方:太子參、生黃芪、茯苓、白術、五味子、麥冬各10克,生薑3片、大棗5顆,陳皮、甘草、半夏各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