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公
賢明的人首先關心的是大家的利益,然後才是個人的利益;因為每一種利益都屬於整個的人類,而不屬於其中的某一個人。
〔法〕盧梭:《愛彌兒》
如果人隻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的聰明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
〔德〕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中〕《尚書·周官》
行天道,出公理,則遠者自親;廢天道,行私為,則子母相怨。
〔中〕《管子·形勢解》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中〕《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公。
〔中〕《鄧析子·轉辭篇》
舉事以為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
〔中〕《淮南子·兵略訓》
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大亨貞。
〔中〕馬融:《忠經·天地神明章》
盡公者,政之本也;樹私者,亂之源也。
〔中〕《晉書·劉頌李重列傳》
威不可立也,惟公則威;明不可作也,惟虛則明。
〔中〕蘇軾:《王彭知婺州孫昌齡知蘇》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後能舉天下之賢。
〔中〕張養浩:《風憲忠告》
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萬善出。
〔中〕方孝孺:《遜誌齋集·牖》
“公”“私”兩字,是宇宙的人鬼關。
〔中〕呂坤:《呻吟語·治道》
君子小人之分,在乎公私之間而已。
〔中〕錢泳:《履國叢話·示子》
公生明,廉生威。
〔中〕李惺:《西漚外集·冰言》
一個人對公眾的感情愈深,對他自己的正當利益的關心也會隨之溶化到對公眾利益的關懷中去。
〔英〕雪萊:《關於建立慈善家協會的倡議》
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德〕布萊希特:《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立而私事息。
〔中〕韓嬰:《韓詩外傳》
至公無私,大同無我,雖然一身在天地之間,而與天地無以異也。
〔中〕楊時:《二程粹言·論道》
公則四通八達,私則偏向一隅。
〔中〕薛瑄:《讀書錄》
有公賜而無私惠,有公怒而無私怨。
〔中〕馮時可:《兩航雜錄》
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著火炬,不是照亮自己,麵是普照世界。
〔英〕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我們來到世上不是為了自己聚斂財物,而是為了民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