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二八”淞滬抗戰 (四)(1 / 3)

南京,在一間寬大的辦公室內,何應欽在向******彙報。

何應欽說:“校長,第19路軍在上海重創日軍,全國群情振奮,有許多部隊紛紛請命抗戰。由於日軍在不斷增兵,蔣光鼐、蔡廷鍇也請求將蘇杭、贛東的部隊調出一部分以支援上海戰場。”

******眉頭緊鎖,說道:“滬戰在外交上應視為局部問題,不能擴大。在軍事上已經派出了張治中的第5軍了,已經盡力了。剿共的部隊不能調用,如挖肉補瘡,將會招致淪亡大禍。我們應當盡快了結淞滬戰事,而後專心剿共,‘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不能變。所以,要嚴令各部隊不得妄動。”

何應欽說:“好的,那就不再給上海派出援兵。同時,我馬上下一道命令:有抗日請求部隊,如無軍政部之命而擅自開拔者,雖意出愛國,仍要按抗令處分。”

******說:“一切都要聽從中央的安排,寄希望於國聯的幹涉和調停。”

何應欽答道:“是。”

何應欽隨後下令,不許部隊增援上海戰場。

上海郊區真如,第19路軍前線指揮部。

戰火過後的陣地上還散發著殘餘的硝煙。

第19路軍第61師連長孫風鳴中尉帶領著全連戰士們和友軍在修築工事,就是這個孫風鳴,在幾年後,製造了一件驚人的事件,這在後麵會有描述。

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帶領由上海市民及各界代表組成的慰問團來前線慰問了。宋慶齡、何香凝在蔡廷鍇的陪同下向前線走來。他們的身後還跟著市民代表、護士、學生,還有拉著毛毯、棉衣等慰問品的汽車。

蔡廷鍇對著戰士們喊道:“19路軍的弟兄們,國母宋慶齡先生和何香凝先生來前線慰問大家來了!”

陣地上營長、孫風鳴和戰士們歡呼著,興奮地向宋慶齡、何香凝擁了過來。

蔡廷鍇輕扶著宋慶齡和何香凝站立在一處小土包上。

蔡廷鍇說:“請宋慶齡、何香凝二位先生給大家講話,大家鼓掌歡迎!”

底下的戰士們熱烈地鼓掌。

宋慶齡望著官兵們一張張還掛著硝煙的臉龐,心裏一陣激動,她說道:“19路軍的將士們!你們抗戰的槍聲一響,海內海外,男女老幼,都覺得出了一口氣!你們是好樣的!你們不是孤立的,在你們背後,億萬同胞聲援你們,支援你們!中國是不會亡國的!”

營長、孫風鳴和戰士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何香凝手捧著一套棉軍服說:“在前一次來時,適逢下雪,我看到廣大官兵隻穿著單、夾衣各一套,心裏很不好受。回去後發起了全上海捐助棉衣運動,僅五天的時間,就製好新棉衣三萬多套,今天和一些毛毯等物一並運過來了,以供前線將士們禦寒。”說著把手捧的那套棉軍服交給了蔡廷鍇。又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有許多戰士熱淚盈眶。

營長領頭喊道:“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中國去!”

官兵們一齊高呼口號,喊聲響徹雲霄。

喊完口號,戰士們依然戀戀不舍。營長說:“宋先生、何先生,我們想和你們合張影,行嗎?”

宋慶齡說:“好。”隨後抬起頭來對攝影記者說道:“來,給我們拍張照片做個紀念,以表示我們願和19路軍將士一道抗戰到底的決心!”說完,和何香凝、蔡廷鍇一起站在了戰士們中間。攝影記者按下了快門。

照完相後,蔡廷鍇向士兵們做了個手勢說:“大家都去忙去吧,這裏太不安全了,讓宋先生、何先生回去吧!”

戰士們都聽話的向自己的工事走去。

蔡廷鍇陪著宋慶齡、何香凝向來路邊談邊走。

宋慶齡問蔡廷鍇道:“我聽一些記者說,19路軍自從去年十月調駐南京、上海一帶,竟然一直未能從南京國民政府領到應得的軍餉,這是真的嗎?”

蔡廷鍇麵色凝重,說道:“是真的。我們也一直在催要軍餉,可南京當局說,原本政府財政就困難,這19路軍與日軍淞滬戰端一開,上海就更加收不到稅了,實在無能為力。好像領不到軍餉是19路軍自己犯了錯!”

何香凝聽後,氣憤的罵道:“南京政府的行徑太卑鄙無恥了!”

宋慶齡又說:“我還聽說,因此19路軍將士們頗有怨氣,以至軍心動搖?”

蔡廷鍇說:“那是別有用心的人製造的流言,以動搖和瓦解第19路軍將士的決心和鬥誌。在淞滬戰役開戰前,許多將士是有過抱怨。但在開戰後,麵對凶殘的敵人和殘酷的戰鬥,很多的將士將性命都拋在腦後了,也就顧不上叨叨了。再說,還有全國民眾和海外華僑給19路軍捐獻了不少的錢物,解決了不少的燃眉之急。”

宋慶齡聽後,感慨的說:“第19路軍將士捍衛國家的愛國精神令人感動。我們回去後一定全力奔走,呼籲各界為19路軍解決困難。”

蔡廷鍇說:“謝謝二位先生了。”

宋慶齡、何香凝和蔡廷鍇告辭,回上海市區去了。

植田率領日軍第9師團從海上趕到了上海,,前麵就已經介紹過,日軍的師團介於國軍的師與軍之間,有一萬二千多人,加上配置的炮兵等其它作戰部隊,約有二萬餘人。

作為上海日軍的第三任司令官,植田一到上海,立即對淞滬戰役進行研究和部署。

在日軍駐上海海軍第1外遣艦隊司令部,植田謙吉和田代在談論軍情。

日軍第9師團參謀長田代少將說:“司令官,陸軍第9師團已全部抵滬,加上帝國原先在滬的陸、海軍,我軍現有兵力約三萬多人。另有野炮六十多門,戰艦六十多艘,航空母艦二艘,戰機一百多架也均已到位。部隊如何部署,從哪裏發起進攻,請司令官定奪。”

植田說:“憑借如此強大的火力和陸軍第9師團所向無敵的戰鬥力,中國的第19路軍根本不是對手,他們也應該有自知之明。恰好我得到英、美、法各國公使的提議,他們提出在滬開展和平活動以便達到上海停戰的目的,我同意他們的提議。停戰可以,但必須滿足帝國軍隊的要求。所以,以日軍上海駐軍司令部的名義,給中國第19路軍及上海國民政府下達最後通牒:要求第19路軍停止抵抗撤出原防線,並且必須撤離距租界邊境有二十公裏的距離。皇軍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應當首選的上策。”

田代答道:“是!”說完,又考慮了一下說:“中國第19路軍最近連續取得了幾次勝利,正處在群情振奮、士氣高漲的階段,這個時候,讓他們停止抵抗、撤出防線,他們會答應嗎?”

植田謙吉說道:“這你就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了。你把通牒的最後期限定在本月21日24時。利用這幾天的時間,皇軍可以放心和周密地按計劃進行部署。敵人如果答應了通牒的要求,那我們皆大歡喜;他們如果不答應,你就告訴他們,屆時皇軍將用飛機和大炮徹底摧毀他們的防線,消滅他們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