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有仙山,古稱鬱洲山,又名蒼梧山。
宋蘇東坡曾在遙望蒼梧山後,寫詩歎道:“鬱鬱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市寰。”
明代也有文寫道:蒼梧山是“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勢鎮汪洋,威寧瑤海。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鬆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麵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蒼梧山草木繁茂、峻峰深澗,奇岩坦坡,山光水色,獨具神姿,雖不是傳說中的蓬萊三仙島,但也是一處洞天福地。
秋天的蒼梧山層林盡染、紅葉霜天,一幅“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的秋色美景。看到這秋色美景,李鈺觸景傷懷,感歎春花秋落,又是一年。沿著林間的石徑行走片刻,便會看見一片蒼翠欲滴的金鑲玉竹林,在竹林深處有一塊裸露的岩石,岩石表麵光滑如鏡,李鈺平時就愛在此靜坐養心,聽風吹竹林發出沙沙的聲音。
盤旋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美麗的積水潭,它是由從山澗中流下的溪水,潺潺地流過石碓,蕩漾起一股股碧波,在這裏彙集而成的,碧水潭邊芳草萋萋,間或之中還開著一兩朵野菊花;這裏的鬆樹並不顯得蒼老古樸,然其蓊鬱茂密的枝葉,卻遮蔽了林間的空地,欲見林外天地,隻有北眺遠處的山峰,仰望浩渺的蒼穹。
此時的李鈺正行進在山間的空地上,陣陣的清風不時掠過,與其說風,毋寧說是蕩滌心胸的爽洌氣息。李鈺陶醉在清風蒼樹間,時間卻寂寞無息從身邊流逝。山間漸漸地升起迷霧,冷風颼颼吹過山脊。白雲翻滾好像海水揚波,露出來的峰頂就像大海裏的蓬萊仙島,群山俯伏,阡陌縱橫,置身於此情此景裏,有一種令人飄飄欲仙的感覺。
天漸漸地暗了下去,李鈺又回到了自己住的山洞前,回首望了一眼極遠處的山巔,低語一聲“晚安”,轉身走進山洞,躺在鬆軟的幹草上,想著明天又可以與那些山林動物嬉鬧玩耍,心情便開朗起來,甜甜地睡了過去。
秋高氣爽、明月朗朗,而在山洞中熟睡的李鈺卻突感腹部脹痛,仿佛有什麼東西要破體而出一般。
“難道是天劫不成?”天劫的念頭在李鈺的腦海中一閃而過。自從李鈺得到這部修道寶典——《清靜經》,來此蒼梧山修道煉仙已近百載,寒來暑往,日誦寶典千遍,經年不食五穀、餐風飲露,不知不覺間達到精足、氣滿、神旺的“三全”世界,體內金丹渾然天成。
“啊……”在李鈺撕心裂肺的呼喊聲中,大地震動,整個蒼梧山烏雲密布。
一道明亮炫目的藍白閃電劃過天際,朝李鈺所在的山洞疾馳襲來。狠狠地撞在山洞之上,山洞頓時消去大半,露出倒地不起身體抽搐不止的李鈺來。
“這天劫還真是厲害,成則一步登天,證得仙位,敗則魂飛魄散,真靈消逝,萬劫不複。不知道今日我能否渡劫成功。”
接著,天空中又降下一道絢爛神秘的紫色閃電,將李鈺的身體炸成了灰燼,隻有一團金光從紫色閃電中逃逸而出。
“逆天而行,妄圖以凡人之身修得真仙,果然天道難容。”隻能保持靈體形態的李鈺望著天空之中仿似黑洞一般的黑色閃電絕望的說道。
其實天劫也有四九天劫、六九天劫和九九天劫之分,渡過四九天劫,可證天仙之位;渡過六九天劫,可證真仙之位;渡過九九大天劫,可證大羅金仙之位,三界六道任逍遙。
而隻有身具大氣運的修道者才遭天妒地忌,丹碎成嬰之際才會降下六九天劫,甚至是九九大天劫,顯然李鈺是屬於那種身具大氣運的修道者。
就在那仿似黑洞一般的黑色閃電朝那團金光落下的時候,不知從哪兒飛來的一幅圖畫化作千葉蓮花,包裹住那團金光,迎著天空中落下的黑色閃電逆行而上,在黑色閃電的侵蝕下,千葉蓮花一瓣一瓣散落,化作星光消失不見了。
神州大地震動,多少修道練氣之士紛紛趕往東海,尋找那三道雷電和巨型千葉蓮花的下落,他們都知道這些天地異象,定是仙家寶物所化,有緣得之,定能修道成仙。
等到雲開霧散、霞光萬道時,瘋狂湧入蒼梧山尋寶的仙道煉氣之士,在被閃電吞噬大半的蒼梧山上,發現了一處洞穴,山洞口上刻有“小蓬萊”三字,神韻超逸。在山洞內還發現五行法訣一冊,為此修道練氣之士大打出手,劍光飛舞、刀氣縱橫,一時間蒼梧山血流成河。
到最後也不知何人得到了那冊五行法訣,隻是蒼梧山被破壞得體無完膚、千瘡百孔,隻怕需千百年才能恢複原貌。
再沒有人去關注三道雷電和千葉蓮花的下落了,而失去身體,隻有靈體狀態的李鈺,在感到渾渾噩噩,意識模糊之際,一個輕微的聲音從遠處傳來,並逐漸變得清晰,但見一白衣女子快步行來,將李鈺的靈體輕輕地托在胸前,癡癡的望著昏迷不醒的李鈺,溫柔地低語道:我終於找到你了,這下我們就再也不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