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M50 同樂坊 紅坊(3 / 3)

無論是畫廊創辦初期選擇的譚行健的作品,還是曾展出的楊寒梅、陳宣穎的畫作,都能從中感受到一份淡雅雋永的人文情懷。也許藝術家的閱曆、感受各不相同,對於畫麵和色彩的感觸也不盡相同,但在東籬的展覽中,總能看到一脈相承的簡單悠然。或者說,在看陳宣穎作品《摩天輪城市》、《請你醒過來的時候來找我》,竟有種觀看侯孝賢影片時的惆悵。

特色

水墨創作

自然而然工作室

地址:莫幹山路50號3號樓

最近地鐵站:1號線上海火車站

自然而然工作室

葉瀾的“自然而然”工作室成立於2005年。由最初的田子坊遷至威海路696號,一年前搬到現在所處的莫幹山路50號3號樓,頗費了一番周折。工作室最惹眼的是門外的鮮花,葉瀾喜歡花,附近工作室的朋友有植物分株,都會留一枝給她。她也不挑剔,隻要是鮮活的,她都愛,也都種得好。於是,她的工作室外圍,就成了一個小小花房。到正是符合了“自然而然”的名字。

高挑的工作室裏,繪畫是絕對的主角。從最初的工筆畫開始,1995年至1999年她創作的大型佛教繪畫,作品四十餘件全部被收藏存於中國台灣。2004年作品《水墨荷》與《人舞》係列在法國巴黎、南特等地巡回展出。2008年“豔陽天——注目葉瀾人荷舞”於熏依社展出。

葉瀾的創作也經曆了數個階段:細膩的工筆繪畫、氣勢磅礴的風景畫,還有當下的水墨人物。創作的變遷,猶如經曆時間發酵的醇酒,線條越來越洗練,色彩越來越遠淡,形象卻更趨於深刻豐滿。

葉瀾喜歡莫幹山路50號內工作室鱗次櫛比,作品的各種材料與舊建築味、木門窗味、老桌椅味、植物味和潮濕的牆麵以及不時散出的生活味等味道的摻雜……在這個自然的空間裏,葉瀾始終是葉瀾,畫畫、喝酒、種花、養貓、旅行采風,閑散舒適,味道始終不變。

特色

互動藝術

視覺與表演藝術

東大名創庫

地址:淮海西路570弄38號

電話:021-52307090

網址:www.ddmwarehouse.org

最近地鐵站:3號線虹橋路站

東大名創庫

創建於2000年的東大名創庫是一個獨立運作的藝術中心,由藝術家、設計師共同創建。原本坐落於北外灘東大名路的倉庫空間(東大名創庫由此得名),上海北外灘一帶重新規劃後,東大名創庫搬遷至淮海西路紅坊,與城市雕塑藝術中心及其他眾多畫廊比鄰。

東大名創庫一直致力於當代藝術活動的拓展,在上海的商業氛圍中算得上另辟藝術蹊徑。在過去的九年中,無論是東大名創庫展示的前衛裝置作品、實驗戲劇音樂演出,還是更偏傳統的藝術形式都曾給人帶來驚喜。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由東大名創庫策劃並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獨立項目的“遷移嗜好者”為藝術空間贏得了大量的國際關注。同時,東大名創庫與一大批在藝術觀念上試圖創新的國內外藝術家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並鼓勵藝術家利用展館空間進行互動性的創作活動。張大力、顧德新、Kristian Hornsleth、erationi Video等一批視角獨特的國際藝術家以及充滿活力的年輕藝術家在東大名創庫的展覽曾引起Art in America在內的諸多媒體報道。東大名創庫與上海電子藝術節及其他國內外多個藝術機構合作舉辦的展覽同樣值得關注,同時東大名創庫的ARTLINKART——中國當代藝術數據庫項目(artlinkart.com)也在進一步升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