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生氣就像不斷的小感冒,嚴重影響工作表現。
丈夫打妻子,妻子打兒子。兒子打小狗,這是典型的情緒流動圖,每天在不同地點以各種形式上演:馬路上因超車的擦撞、搶停車位的怒罵、看不慣上司居功諉過的悶氣、上司的遷怒、老師恨學生不成鋼的怨氣、掛著冰冷微笑、其實正暗自咒罵著你的侍者……職場上的怒火一點就燃。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發現,四分之一的上班族經常生氣。
你常生氣嗎?如果生氣是你的常客,建議你找出自己的“情緒溫度計”,或來一場“與怒氣的心靈對話”,徹底趕走怒氣。“經常生氣就像不斷的小感冒,嚴重影響工作表現。”組織行為教授巴薩德強調。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錢玉芬教授舉自己的經驗為例,自從結婚後對”外遇“特別敏感,尤其容顏隨年齡漸長而漸失,內心開始不安,對丈夫的限製一天比一天多。所以在職場裏,她特別看不慣眉來眼去的女生,覺得她們有勾搭男士的嫌疑,令人反感。她經常生悶氣,明明人家沒惹她,她就是看那種人不順眼,動不動就生氣,也不知道為什麼。直到她找出自己最深處的擔憂及害怕的根源之後,莫名的怒氣了然於心之後,自己“與怒氣對話”,終於怒氣再無影蹤了。
如何“與怒氣對話”?錢玉芬另有個親身經驗。三年前,性情溫和的她竟然在單位痛罵一位同事,隻因為看不慣他凡事居功,自以為是。她決定找出這件事對自己的意義,為什麼會一反自己常態,在公開場合動怒。她自問自答:“他的行為根本與自己沒關係啊,為什麼生那麼大的氣?”再問自己,“不合理的事很多,為什麼唯獨對這件事這麼生氣?
”這位同事其實很勤快、不偷懶呀,他不過是愛求表現而已。究竟這件事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從自問自答中,她誠懇分析,原來過去的成長環境與學科訓練,教她要謙虛,壓抑了想表現自己、贏得讚賞的本性,那些像孔雀般的炫耀居功者,刺激她眼紅、憤怒,深覺不公平。每生一次氣,她就更加了解自己。經由自我對話,從過去找到引爆生氣的關鍵經驗。三年來,她已經不再發這種具有毀滅性的怒氣。
進行對話時要對自己夠誠實和勇敢,”這是了解怒氣由來的關鍵。錢玉芬強調,知道怒氣背後的真相,才不會落入“講道理”漩渦,因為道理是比不贏的。
不過,怒氣衝上頭時,一時難以壓抑,更不用說自我對話了,該怎麼辦?許多專家建議從生理角度來改變生氣狀態:
首先要閉上嘴,因為盛怒時的舌頭像把利劍,容易刺傷人。
接著深呼吸,強迫心跳、血壓回複正常狀態。
或者離開現場找個安全的環境,動動身體、打球或做體操。
盛怒時,跑去照鏡子,看見自己怒氣中的樣子覺得很滑稽,忍不住撲哧笑出來。
她建議使用“情緒溫度計”。平時養成記錄情緒的習慣,每天分幾個時段記錄,並寫下動怒的原因,這種訓練有助於自我察覺、檢測怒氣。
第一情緒溫度計的刻度設定在0~10分,將一天分為七段落,例如一早搶停車位失敗,還沒進辦公室就在電梯前和部門經理吵架,決定隻給自己2分。
第二了解自己一天情緒的起伏變化後,接著去問原因,並給自己一段話。為什麼給8分,喔,原來在下午三點,聽到窗外小鳥吱喳叫,感覺很愉悅。葉雅馨曾經要求參加情緒管理營的成員,忠實記錄,結果發現每天的情緒波動受周圍環境與他人的影響非常大。記錄久了,自然培養出很細微的觀察能力,“即使生活中很細微的情緒飄過,也不放過”。
建立自己的情緒溫度計,更能掌握常生氣的時段和原因。一旦接近情緒高溫期,可以趕緊做準備,警告同事閃遠點,免得被無名火燙傷。
除了觀察情緒,找出自己的情緒溫度計之外,學習從大架構看人生的挫折,才能真正不起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