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人並不如人們認為的那樣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事實上,他們能夠正確麵對自己的處境,能夠看到現實中不利的因素,並且知道自己的弱點和優勢。他們同別人的不同,就在於有著長遠的目標,相信自己能達到目標,因此他們總是信心百倍,付出所有的精力來追求目標。
樂觀的人大都有較好的人緣,他們善於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不管對方是什麼個性的人,他們總能看到別人的長處,設法利用這些長處,讓這些人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從而努力為他們工作。所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他們能更快地達到自己的目標。同樣他們對身邊的人的看法同樣是積極的、信任的,因而樂於同別人交朋友。故即使是悲觀低沉的人,在樂觀的人身邊久了,也會因為他們樂觀的個性受到鼓勵,因為受到他們持續不斷的鼓舞而改變個性,變成一個奮發向上的人。於是,悲觀低沉的人也很願意同樂觀的人打交道,他們不僅從樂觀的人那裏得到信任和幫助,也經常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和靈感,從而盡力協助樂觀的人追求成功。
樂觀的人具有一種巨大的感召力,能使他們身邊聚集起一大批有誌之士。生活中人們喜歡聚集在樂觀的人身邊。他們昂揚的鬥誌、樂觀的個性、永不止息的精神,會鼓舞、帶動著每一個人向前走,達到人生的夢想之地。因而,樂觀的人人緣很好,不論什麼時候,身邊總有同他們一樣誌向遠大的人們幫助他、激勵他。
同時,樂觀的人是最無私的人,他們不僅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還盡力鼓勵、幫助他人走向成功。他們的目光所及,並不隻是自己的狹小天地。他們比常人更關注大眾的事,並且堅信未來是大家的,每個人都應該發揮自己的力量。隻有保持樂觀,才會對人生充滿信心,才能在通往成功的人生之路上保持高昂的士氣。
樂觀的人生態度,關鍵在於有一顆豁達、歡暢、幸福、安詳的心。一般來說,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天堂或地獄,天堂和地獄隻不過是人的內心投射或想象的結果。人生的幸福、快樂與否,往往並不完全取決於現實的世界,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亦即對問題的看法;種種煩惱的原因也往往不在於外界事態,而是主要取決於我們對該事態的看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樂觀者實際上是以自己積極的心態看好了客觀世界;相反,悲觀者實際上是以自己消極的心態看壞了客觀世界,在悲觀者心中,現實是或多或少地被醜化了的。既然樂觀或悲觀的人生態度是在長時期中培養、發展出來的,那麼反過來也可以說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改變人生態度是完全可行的。
樂觀能使人幸福、健康,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首先要做一個樂觀的人。所謂樂觀,指的就是一種積極的處世心態,是以接納、豁達、寬容、愉悅和平常的心態去看待周邊的現實世界。這種生活態度主張把人生感受與人的生存狀態區別開來,認為人生是一種體驗,是一種心理感受。即使人的生存狀態一時難以改變,人也可以通過他們的精神力量去調節他們的心理感受。換言之,人的生存質量往往是主觀心態的投射。它說明,人的生活並非是一種無奈,而是可以由自身主觀努力去把握和調控的。世上實在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當代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認為:如果你的思想樂觀,你的生活必然充滿快樂;如果你心存悲觀,你就會認為事事悲慘;如果你覺得恐懼,就會感到鬼魅在身旁窺伺;如果你老覺得身體不舒服,就會致病;如果你認為事情不能成功,則必定失敗;如果你陷於自憐狀態,必定會被親友疏離。所以,當我們被惡劣情緒纏繞的時候,我們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盡快地調整我們的心態,調整我們的心靈鏡頭焦點。
樂觀生活,凡事多往好處想
有些遇到事情想不開的人,當煩惱襲來的時候,他們總會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不論誰都比自己強。而實質上,事情並不完全是這樣的。就如上帝把某人塑造成矮子,但卻給他一個聰慧的大腦一樣,也許你在這方麵是不幸的,但在另一方麵卻是幸運的。遇到事情隻要你多往好處想,你就自然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聖誕節前夕,甘布士欲前往紐約。妻子在為他訂票時,車票已經賣光了。但售票員說,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可能會有人臨時退票。甘布士聽到這一情況,馬上開始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妻子不解地問:“既然已沒有車票了,你還收拾行李幹什麼?”他說:“我去碰一碰運氣,如果沒有人退票,就等於我拎著行李去車站散步而已。”等到開車前三分鍾,終於有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退票,他登上了去紐約的火車。在紐約他給太太打了個電話,他說:“我甘布士會成功,就因為我是個抓住了萬分之一的機會,因為我凡事都從好處著想。別人很有可能會以為我是個傻瓜,其實這正是我與別人不同的地方。”
對於這樣一個拎著行李去散步,抓住萬分之一的機會的人,心態是多麼的積極,多麼樂觀啊!
從來就不抱怨自己的命運會如何,總是找快樂、找希望、找機會,這就是美國百貨業巨子甘布士作為成功者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