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具備積極的心態,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7)(1 / 3)

正當卡爾一家歡喜慶幸時,卻又傳來消息:卡爾被公司除了名。

原因很簡單,公司的老板認為:“如此小的挫折都經受不了,這樣的人肯定在公司裏幹不成什麼大事。”

所以說,檢驗一個人的能力最好是在他處於困境的時候,看一看是否經得起困難的磨煉,困難能否喚起他更多的勇氣,能否使他發揮出更大的潛力。

一個能勇敢麵對困難,獨當一麵的人,他會是老板和同事最得力、最靠得住的幫手。他知道困難不會讓他的成功來得更遲,而是來得更早。

其實,任何的磨礪都是有益的。這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錘煉和加強。至少下一次對你來說,就不再是困難,而可以輕鬆的越過。

麵對挫折,堅定自己的信念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挫折是成功的前奏曲,因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是生活的弱者,視挫折為人生財富的人,才會獲得成功的桂冠。”的確,很多成功者都是在經過多次失敗後,才獲取成功的。

英國著名學者、作家迪士累利是在遭受了一係列失敗的打擊之後,才在文學領域取得了人生曆程的第一個成就。他的作品《阿爾羅伊的神奇傳說》和《革命的史詩》遭到了人們的冷嘲熱諷,甚至有人罵他是個精神病患者,他的作品也被人們視為神經錯亂的標誌。但他毫不氣餒,依然繼續堅持不懈地從事文學創作,後來終於寫出了《康寧斯比》、《西比爾》和《坦康雷德》等優秀作品,被人們譽為文學精品,深受讀者喜愛。

迪士累利作為一個傑出的演說家,但他在國會下院的首次演講卻以失敗而告終,被人戲稱為“比阿德爾菲的滑稽劇還要厲害的尖銳叫嚷聲而已”。迪士累利雖然在樂隊擔任詞曲作者,但他卻雄心勃勃,一心想創作出一流的詞曲作品來,可是他所創作的每一句詞曲都得到了人們的“哄堂大笑”,悲劇《哈姆雷特》被他演奏成了與原劇的風格風馬牛不相及的喜劇。

麵對自己那充滿學識的演說屢次遭到人們的冷嘲熱諷,迪士累利苦惱之際,舉起雙臂大聲向人們喊道:“我已多次嚐試過很多事情了,這些事情都是在你們的嘲諷下最終取得了成功。我堅信今天的嘲諷隻會令我更加努力。總有一天,你們聽到我演說的時機會再次來到,到那時,也許該嘲笑的是你們!”

真的,正如迪士累利所說,這一天果真來了。最終,迪士累利在世界第一次紳士大會上那扣人心弦的演講,向人們展示了勇往直前的力量和決心將會幹出多麼傑出的成就,因為迪士累利就是靠辛勞和汗水獲得了這樣的成功。

成功就是最大的報複。他不像許多年輕人那樣,遇到失敗和挫折就一蹶不振,就躲到陰暗的角落裏再也不敢見人。迪士累利不是這樣的人,他遭受失敗的打擊後依然會繼續努力,愈加奮鬥不止,勇往直前。他認真地反思自己,拋棄過去身上存在的缺陷,發揚受公眾歡迎的長處,孜孜不倦地練習演說的藝術,刻苦學習議會知識。為了成功,一次次地用“成功就是最大的報複”來鼓勵自己。最後成功終於來了,雖然來得確實慢了點。最後議會同他一起歡笑,而不是嘲笑。早年失敗的記憶自此從頭腦裏煙消雲散,此時公眾一致認為,他是議會裏最成功和最有感染力的議長之一。

迪士累利在遭受挫折的打擊後,不是消沉,而是愈加奮鬥,直到取得成功。他的經曆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成功隻屬於生活的強者!”而要做生活的強者,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就必須戰勝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克服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坎坷。

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創始人托馬斯·約翰·沃森生於美國紐約州北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父親是來自英國的移民,靠伐木和種地謀生。

17歲時,沃森便趕著馬車替老板到農戶家推銷縫紉機、鋼琴和風琴。他整天奔波在崎嶇的鄉間小路上,挨門挨戶兜售。開始,他對老板付給他每星期12美元的工資還挺滿意。後來,他從另一個推銷員那裏得知,他實際上被老板騙了,因為其他推銷員通常拿的是傭金,而不是工資,如果按傭金計算,他每個星期應得65美元。當他找到老板要求補發薪水時,卻被告之公司已解雇了他,理由是他工作不努力。沃森雖然不服氣,卻又找不到說理的地方,他隻好帶著受挫的心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布法羅,希望能找到按傭金付酬的推銷員工作。

當時正是經濟蕭條時期,城裏的工作也相當難找。兩個月過去了,沃森才被一家公司錄取為推銷縫紉機的推銷員。後來,他又推銷股票,好不容易積攢了一筆錢,開了一家肉鋪。但好景不長,他的合夥人在一個早上把他的全部資金席卷一空溜走了。肉鋪倒閉,沃森破產了,隻好又幹起推銷的老本行。他在國民收銀機公司當一名推銷員。幾經挫折的沃森怎麼也沒想到,這正是他把握自己命運、走上成功之路的起點。

國民收銀機公司的總裁約翰·亨利·帕特森是一個傑出的現代商業先驅。也是現代銷售術的鼻祖。沃森在他手下幹了18年,他的推銷藝術和經營之道對沃森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在帕特森的嚴格訓練下,沃森如魚得水,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