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修煉輕鬆的心態,別讓自己太壓抑(6)(1 / 3)

對於那些患得患失的人常常把個人的得失看得非常的重,而實際上人生百年,貪欲就是再多,官位權勢就是再大,錢財再多,也一樣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處心積慮,挖空心思地巧取豪奪,難道是人生的目的?如果過於注重個人的得失,就會使其人變得心胸狹窄,斤斤計較,目光短淺,最終將會什麼事情也辦不成。

要想采集到一束清新而美麗的鮮花,就必須要放棄令人喧囂的都市;要想爭做優秀的登山運動員,就要失去嬌嫩的皮膚;要想傾聽永遠的喝彩,就要放棄眼前的虛榮;我們要想品味自己的人生,就要做到善於品味自己人生當中的得與失,理性地去對待眼前的得與失。

漫漫人生路,世間的萬事萬物全都徘徊在得與失之間。在萬紫千紅的春天悄然離開的時候,接踵而至的便是繁花似錦而且綠葉相襯的盛夏;引人無限遐想的滿天繁星隱退時,迎來的是曙光裏的黎明。為國捐軀,失去寶貴的生命,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且偷生,出賣氣節的人,確是身後罵名滾滾來。失去了如財富般寶貴的時間,如果得到的是豐富的人生經驗與知識,那麼是失有所得。反之亦然。

得到固然是令人感到欣喜的,然而一旦失去並不可怕。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能夠做到正確的取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獲取它,那才是完美的事情。當人們失敗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會出現。芳心雖然容易憔悴,然而靈魂卻仍然堅強。

品味人生的得與失,理性地對待得失,必須要承受成敗榮辱的心理落差。生活中的每個人都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當失敗時,有的人會一蹶不振,甚至還會斷送自己的性命;也有人敗而彌堅,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失敗是成功之母,屢敗屢戰,敗也英雄。可歎的是那些在失敗時放棄的人,可敬的是那些在失敗時堅持的人。不經曆風雨哪裏得彩虹,如一句諺語說的那樣:“No paid,no gain.”(不勞無獲)深刻地蘊涵著人們對得失的看法。

人們總會希望得到些什麼,不願失去任何東西。希望一切唾手可得,可是往往對於那些所得容易的,失去的也非常快。失去之後,我們才體會到了的寶貴,方知擁有的幸福。失去並不可怕,給我們以警醒,讓我們知道珍惜眼前的。即使失去了一切後,我們不要手足無措而是重新振作理性地對待得失,以平和的心態去追求成功,有可能東山再起。

得與失雖是一對孿生兄弟,卻有著截然而不同的性格。我們要真誠地去了解它,理性地去對待它,生活之舟就一定能夠揚帆遠航,駛向理想的彼岸。

人生的一切並不是人類自身所能夠控製掌握的,因此,人生中的得與失本身一點也不重要。生命是短暫的,而生活的路是坎坷的,每個人都必然麵對生命曆程中不時出現的艱難困苦,去麵對生命裏的得與失。

如何看待得與失,其關鍵在於個人的心態,在於如何對待得失,如何看待得失。在有些時候,失就是得,得亦為失……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做到輕鬆身心。上路的時候帶太多東西就可能會累倒,累倒了,除了想休息之外還可能會對什麼感興趣呢?

有一個好的結果當然是很多人都希望見到的,因此,要做到享受過程,善待結果。然而對於大多數“成功人士”往往都鍾愛回味過程,功成名就細說當年辛苦事。因為真正的動人之處,也可以說是大跨步的飛躍,是在過程中的體現。隻有經過一個又一個過程,才有了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

成功到底是做給旁人看的,還是自己身心的一種心理體驗?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論如何,確定目標,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自己真正能做的,那麼你就有可能成功。

在人生的路上就是這樣的,需要我們看中的應該是人的德行修養和德才培養,而並不是一時一事的得與失。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千萬不要把得失建立在情感取向上。那麼,怎樣才能夠及時地調整好心態,正確地看待得失,重新鼓起向前奮進的勇氣呢?這裏麵隱藏著一個不斷修正人生追求坐標的問題。

首先,就是要能夠辯證地去看待得失。保持幾分心理平衡,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辯證的思維方式,正確地看待人生得與失。其次,要提高自身認識以求平衡。不斷地來調整失衡心態,通過對“付出”與“回報”的價值比較,來尋求一種恬淡的心理平衡。最後,是要對追求坐標做一個正確而又必然的修正。一個人帶著夢想走到這個世界上,所追求的必然是多元化的,如果因某些原定目標過高,而一時難以達到時,就應當在權衡自己的個人能力、人生機遇等條件,適時地去修正一下自己人生的追求坐標。

對於人生的際遇既有得也有失,生命同樣也有的,很多的人在生命的得失中計較太多,古時帝王將相以藥物以求長生不老,然而與此相反,近代英雄都知道:“我以我血薦軒轅!”那麼對於生命的得失上,我們要如何看待呢?《聖經》裏告誡我們:“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種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依然是一粒,若是落在地裏死了,就會結出許多粒種子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很有可能會喪失生命;在這世界上對於恨惡自己生命的,就一定要保守生命到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