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但這種創造的價值卻是隨時間的延續來實現的。試想,曆史上那些為人類創造出許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科學巨匠、文藝大師,哪一個不是通過“惜時”把自己的人生體現得豐富而有意義呢?歌德是舉世聞名的大詩人,他的自述是他對時間的認識和感情的最好注釋:“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
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在不長的時間裏就掌握了日語、英語等好幾門外語,並完成了《海邊診所》的翻譯。一個身體的2/3都失去知覺的高位截癱患者的生命為何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煥發出如此奪目的異彩?原因之一不就是因為她抓緊了分分秒秒的寶貴時光,從而增添了生命的活力。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12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了避免影響學業,他必須做好精確的時間安排。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麵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他的生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朱自清在他的名篇《匆匆》中寫道:“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掩著時,他又從遮掩的手邊過去……”是的,時間在匆匆地流失,抓起來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
人們說時間就是金錢,這種說法低估了時間的價值,時間遠比金錢更寶貴——通常如此。即使你富可敵國,也不會為自己買下比任何人多一分鍾的時間。
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惜時如命的,他們不會無緣無故地浪費一秒鍾的時間。工作當中,你若想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須充分利用你的每一分鍾,改掉隨意浪費時間的不良習慣。
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時還是個無名小卒,他參加了環球考察,在“貝格爾”號輪船上,他珍惜每一天的時間,進行大量考察,搜集了足夠研究50年的標本。在別人閑聊時,他堅持寫航海日記,還與國內的科學界朋友保持書信聯係,其中不少信件很快就被作為學術論文發表。當他踏上闊別了5年的國土時,驚訝地發現自己已被稱為海洋生物學專家了。有人問他何以能做出那麼巨大的成績的時候,他回答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
是的,在時間主人的眼裏,這微不足道的很短很短的時間,卻是一段可利用的很長很長的時間。
我國現代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在他作畫的60多年中,據說隻有兩次間斷,10天沒有動筆。一次是他63歲時生了一場大病,幾次不省人事;另一次是64歲時母親病故,因過度悲傷,沒有作畫。85歲那年,有一天他連畫4張條幅,已經很累了,可仍要堅持再畫一張。畫畢,他在條幅上寫了這樣的話:“昨天大風雨,心緒不寧不曾作畫,今朝製此一張補充之,不敢一日空閑過也。”齊白石在藝術的道路上,十分珍惜時間,不停地辛勤探求,終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繪畫成績。
通過這幾則中外故事,我們不難看出時間的價值非同尋常,它與人生的發展和成功的關係非常密切。一個人在時間麵前如果是個弱者,他將永遠是個弱者,因為放棄時間的人,終將被時間所拋棄。如果一個人在時間麵前是個強者,那麼他將是一個善於運用“時間”的成功者。
今日事今日畢,當時事當時完,這是很多成功人士有關時間的自我管理意識。
不給自己的惰性心理留任何滋生的機會,時時都提醒自己,“明朝還有明朝事”,從而杜絕散漫的不良工作習慣。
要知道,生命是一個時間的過程,誰將該做的事無端地向後拖延,誰就是在無端地浪費生命;誰重視時間,時間就對誰慷慨;誰會利用時間,時間就會服服帖帖為誰服務。切記,時間給丟失者留下的是遺憾和惆悵;時間給珍惜者獻上的是壯美的人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人或許永遠跑不過時間,但可以比原來跑得快一些,甚至快幾步,這幾步可能就會創造很多東西,就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就可以在一個人歲月的長河中留下光輝的瞬間。假如你現在還沒有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那麼就趕緊培養起來吧。
有條不紊,合理地安排時間
合理安排時間,對每一位渴求成功的朋友都很重要,因為合理安排時間等於是對你擁有的時間進行一次科學規劃,這樣你做起事來就會有條不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