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擁有好習慣,才有好人生(12)(1 / 3)

在商業競爭十分激烈的香港,曾憲梓正是因為獨辟蹊徑,抓住生產高檔領帶這個商機,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曾憲梓出生於廣東梅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艱苦,家中經濟困難,無錢支付學費,從中學到大學的學費全靠國家發給的助學金。他1961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生物係,1963年5月去泰國,1968年又回到香港。在這段時間中,他的處境甚為艱難,曾給人當過保姆看孩子掙錢。空餘時間他抓緊時間閱讀有關經營方麵的書籍,向一些內行人請教經營的基本常識和技巧,他還注意研究香港的工商業及市場情況。經過長期的琢磨思考,終於有一天從市場的“縫隙”中找到了發展的機遇:香港服裝業很發達,400多萬香港人中,有不少人有幾套西裝。香港比較流行的話,叫做“著西裝,撿煙頭”,撿煙頭的人都穿西裝,可見西裝之普及。可曾憲梓發現,在香港沒有一家像樣的生產高檔次領帶的工廠,於是他決定開設領帶廠。

曾憲梓在決定辦領帶廠後,遇到了一係列想象不到的困難。

最初,他從人們的價格承受能力考慮,準備生產大眾化、低檔次領帶,試圖以便宜的價格來吸引顧客,領帶的批發價低至58元一打,減去成本38元,心想還可以賺20元。可惜,現實卻偏偏開他的玩笑,買主拚命壓價,利潤所剩無幾。盡管這樣,還不容易銷出,他的領帶廠一度經營不順。

他吸取了產品“受阻”的教訓,決定嚐試一下生產高檔次領帶。他用剩下的錢,到名牌商場買了4條受顧客歡迎的高級領帶。買回後逐一“解剖”,研究它的製造過程。他根據樣品,另外製作了4條領帶,並將“複製品”與原裝貨一起交給行家鑒別,結果以假亂真,行家也無法識別。這樣一來,進一步堅定了他生產高級領帶的想法。

他立即借了一筆錢,購買了一批高級布料,趕做了許多領帶。豈料,領帶商因懷疑產品質量而不從他這裏進貨,一度造成了產品的積壓。

曾憲梓想,別人不買我的貨,主要是不認識這些貨,如果將它放在高檔商店中顯著位置,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可能會打開銷路。他把自己縫製的4條領帶寄存在當時位於旺角的瑞星百貨公司內,要求陳列在最顯眼的位置,供顧客選擇。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領帶受到顧客的廣泛好評,隨之而來的是銷量的大增。

習慣像富人那樣思考吧,隻有經常像富人那樣思考問題,我們才能跨越成功路上的那些障礙,讓自己的人生精彩紛呈。

生財有道,成就百萬富翁的致富習慣

信息孕育機遇,機遇孕育財富。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和科技創新時代,隻有那些習慣重視金錢,善於捕捉商機,勇於冒險,不斷創新的人才能有機會為自己掘得無數桶金,才能成就自己百萬富翁的夢想。

1.習慣重視每一分錢

一個人第一次節省下了100元,那他就從中學到了“節儉”的習慣。這種習慣對於成功,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這不僅僅是100元的問題,重要的是,他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要想成為一個富人,你首先必須牢牢記住“節儉”兩字。很長一段時間,社會上流行這樣一種錯誤觀念,談論金錢是一個非常庸俗的話題,尤其是青年人,為了表現不“俗”,就拒絕談論金錢,認為錢是赤裸裸的東西。殊不知金錢是一種成功的標誌,崇尚金錢就是崇尚成功,談錢並不可恥。這樣說是不無道理的。看看我們生活的四周,我們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樓房、坐的汽車、看的報紙,哪一樣不是通過勞動而得來的。享受別人的勞動,當然要以金錢作代價。

凡是受過債務壓迫的人,無不知道金錢的重要性,但是金錢不可能像流水一樣,嘩地一下都來到你的身邊,對於現在的工薪階層來講,每個月的工資是非常有限的,要吃穿住行,要娛樂,要交際,錢的確少得可憐。但要獲得經濟的獨立,避免貧窮帶來的恐懼,每個月必須拿出一部分錢放在銀行賬戶上。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既可以養成勤儉的習慣,又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做後盾,即使遇到突然的環境變化,也不會驚慌失措,一籌莫展。

在美國,有位年輕人從賓州的鄉村來到費城,進入一家印刷廠工作。他的一位同事在一家儲蓄公司開了一個戶頭,養成了每周都存款五美元的習慣。在這位同事的影響下,這位年輕人也在這家儲蓄公司開了個戶頭,三年後他有了900美元的存款。這時,他所工作的這家印刷廠發生財務困難,麵臨倒閉的命運。於是他立刻拿出以小錢不斷存下來的這900美元來挽救這家印刷廠。

在使用這筆金錢時,他采取了嚴密的節約製度,幫助這家工廠清還了所有債務。正因此,他擁有了公司的一半股份,再後來,他每年可以從這家工廠裏拿到25000多美元的利潤。

這位年輕人無疑是一位成功的人。很難想象他的發家致富竟是以每周存幾美元錢為基礎。實際上,有了一定的儲蓄,就多了機會,當機會來臨時,就有一定的資金來做鋪路石引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