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之所以在事業上碌碌無為,始終與成功無緣,就是因為他們身上帶著各種不良的工作習慣。這些壞習慣就像一堵玻璃牆,把他們與成功無情地隔開。你隻有改掉這些壞習慣,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才能真正開啟成功之門。
(第一節)端正態度,養成熱愛工作的習慣
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而我們的工作態度完全在於我們自己。一個具有良好工作態度的人,對工作有一種親和心理,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熱愛工作的習慣,使工作的過程變成了享受快樂的過程。
工作態度決定事業高度
通用人力資源負責人曾經這樣說:“我們在分析應征者能不能適合某項工作時,經常要考慮他對目前工作的態度。如果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們就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對目前的工作不滿也沒有關係。”
“為什麼呢?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他認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對下一項工作也可能抱著‘我以工作成就為榮’的態度。我們發現,一個人的工作態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確實有很密切的關係。”
就像你的儀表一樣,你的工作態度,也會對你的領導、同事、部屬以及你所接觸的每一個人表現出你的內心世界,你的價值取向。
這也就是說,你認為你怎樣就會怎樣。因為你的思想不知不覺會使你變成你所想的那樣,你對工作沒有熱情,表現得很消極,那你就不可能在工作上取得任何成就。如果你認為你很虛弱,你的條件不足,會失敗,是二流貨色等等,這些想法會注定你會平平庸庸地度過一輩子。
反過來,你如果認為自己很重要,有足夠的條件,是第一流的人才,自己的工作也確實很重要,那麼你很快就會邁上成功之路。改變其實很簡單,其實隻需要一點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自己,看待你所從事的事業。
工作不是為了生存,而是要把個人的生活賦予意義,把自己的生命賦予光彩。要從工作中得到樂趣,首先不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奴隸,而要把自己變成工作的主人。無止境的日夜工作正如無禁忌的追逐玩樂一樣的不可取。帶給自己工作樂趣不是最後達到的終點,而應當是工作的曆程。
態度的不同,決定了最後結果的優劣。
一個年輕人是這樣描述他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的,他說:“我現在完全為我的工作所陶醉了,我簡直不能自拔。每天早晨,我都十分渴望能夠盡快地投入到自己的任務中,而當晚上放下工作時,我會感到十分的惋惜,就像一個天生的畫家,在黃昏到來之時,會為自己不得不放下畫筆而遺憾。”
一個對自己的工作如此熱情的年輕人,他的未來根本無需擔心。愛爾伯特·馬德說:“一個人,如果他不僅能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還能夠借助於極大的熱情、耐心和毅力,將自己的個性融入到工作中,令自己的工作變得獨具特色,獨一無二,與眾不同,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並令人難以忘懷,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真正藝術家。而這一點,可以用於人類為之努力的每一個領域:經營旅館、銀行或工廠,寫作、演講、做模特或者繪畫。將自己的個性融入到工作之中,這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是一個人打開天才的名冊,將要名垂青史的最後三秒鍾。”
有個老木匠向老板遞了辭呈,準備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員工離開,問他能否幫忙建最後一座房子,老木匠欣然允諾。但是,顯而易見,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廢料,出的是粗活。等到房子竣工的時候,老板親手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漫不經心、敷衍了事呢?現在他隻好住在自己建造的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
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藝術家,不需要多麼充分的準備,不需要多麼完備的知識,僅僅隻是態度的原因。隻要有成為藝術家的態度,那麼所有的一切將因此而發生變化。這種態度的改變也並不困難,隻需要一點點對待工作的負責、認真、積極、主動、敬業的改變,再加上一點點改變的勇氣。
把一隻跳蚤放在一個玻璃罩裏,然後讓跳蚤自由跳動,你會發現跳蚤第一次起跳就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幾次之後,跳蚤調整了自己能夠跳起的高度來適應新的環境,此後每次跳起的高度總保持在罩頂以下。當你逐漸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在經過數次碰壁之後主動調整了高度。最後,玻璃罩接近桌麵,跳蚤無法再跳了,隻好在桌子上爬行。這時候,如果你把玻璃罩拿走,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躍,“跳蚤”變成“爬蟲”了。為什麼呢?不是因為跳蚤喪失了跳躍能力,而是遭受挫折以後,變得心灰意冷。最為可悲的是:雖然玻璃罩已經不存在了,跳蚤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也沒有了。玻璃罩的限製已經深深地刻在它那有限的潛意識裏,反映在它的心靈上……不是沒有跳高的能力,而是沒有跳高的勇氣!它失去了自己求生的態度。其實隻要再鼓足勇氣再來一次,完全可以獲得新生。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在一群智力與年齡都相近的青年中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發現: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遠目標;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60%的人隻有一些模糊的目標;27%的人根本沒有目標。25年後,哈佛大學再次對他們做了跟蹤調查,結果令人十分吃驚!那3%的人全部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行業領袖;那10%的人都是各專業各領域的成功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事業有成;那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胸無大誌,事業平平;那27%的人過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穩定,入不敷出,常常抱怨社會,抱怨政府,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