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功,不僅需要努力,更需要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如果方向是正確的,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目標早晚有一天能實現。就像海上航行的船隻一樣,必須從一開始就要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否則可能永遠也到不了目的地。所以說,方向是否正確,往往是決定行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像皮可林一樣。
理查·皮可林是人壽保險的法律顧問,事業極為成功,因為他所提出來的建議都是依據自擬的問題的答案提出的。他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建議對我的顧客最有利?”經過幾年之後,由於他還保留在他公司裏麵的續約傭金,他賺了不少錢。
在皮可林先生60多歲時,他決定從芝加哥搬到佛羅裏達州。那時候飯店生意很好,雖然他不知道怎樣經營飯店,但他決定經營飯店。在此以前,他根本不了解這個行業,也沒有一點經驗。但皮可林先生的興趣很高,開一家不滿意,居然同時開了5家。他賣掉了他的續約傭金權,把一切都投資在飯店上。然而不出5個月,他的飯店全部關門大吉,他不得不宣布破產。
皮可林先生如果從一開始不是以餐飲業作為自己發展的目標,而是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作為發展方向,也許就不會失敗了。顯然,他的方向沒有選擇正確。
皮可林先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是人壽保險行業的佼佼者,但這並不代表他同樣可以是酒店行業的佼佼者。如果皮可林先生能夠在進軍酒店行業之前,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去努力經營,他或許會取得很大的成功。
其實,成功除了努力和堅持不懈以外,更需要正確的目標。如果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翻越高牆的話,那麼“方向”就是尋找一條可以繞牆而過的路。
有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才能確保行動的有效。每一次行動都是向著成功,都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在我們的一生中有些東西是無法選擇的,比如出身、血型、DNA等先天性特征;有些東西卻是完全可以靠自己把握的,比如性格、婚姻、職業等後天的選擇。“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關鍵是要找對方向。要想在職場取得成功,需要自身的許多努力,正確的方向、勤奮的習慣、合適的方法等都是不可缺少,最重要的還是方向。
電子專業畢業的盧先生,畢業僅三年已經經曆過技術支持、銷售、倉管三類6份工作,最長在職期13個月,最短隻待了2個月。頻繁地換工作使他製作簡曆時很多工作經曆都不敢寫出來,怕企業看見了懷疑其忠誠度和工作能力。對此他很無奈,總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像盧先生這種職業經曆比較多見,他們在求職時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與長遠的規劃,在職業選擇的緊要關口更是無所適從不辨東西,以至於多年下來彎路走了不少成績卻沒看到,長籲短歎之餘,卻並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源。
剛入職場的大學生更是如此。他們不知道是應該自己創業還是去公司打工,是去應聘與所學專業關聯的工作還是去試試自己有特長的職位;是應該到大公司去拿低薪水還是去小公司拿高工資,是應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還是去做容易找的工作等等。
如何正確的選擇職業方向呢?
取出一張紙,在上麵畫三個圈。第一個圈是你喜歡做的事情,第二個圈是你能夠做的事情,第三個圈是能給你帶來報酬的事情。
有了這三個圈,職場方向的疑惑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是創業還是就業?剛畢業的大學生受家庭條件的限製,不一定具備創業的基礎;受經驗與人脈的限製,創業未必能賺到錢,此時應該選擇就業。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個別的創業項目與三個圈都比較吻合,比如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或服務行業,對起步資金與人際關係要求較少,未必不可以一試。
是到大公司去拿低薪水還是到小公司去拿高工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更適宜到大公司去就職,因為大公司工作穩定,工作強度不大,雖然錢少一點,但也不會低到哪裏去,三個圈有相當的重疊,是入職的較理想場所。小公司工資高,符合第三個圈,卻不穩定,需要付出加倍的工作時間和更多的辛勤努力,很難符合第一個圈和第二個圈。但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冒險且能夠吃苦並有自信的人,去小公司也未嚐不可。
現實中的求職很難每次都有三圈重疊部分,大部分時候可能隻滿足一個圈或兩個圈。隻滿足一個圈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不要因為求職難或者因為工資高就簡單地找一個職業,而應該不斷地搜尋與等待,不計眼前短期利益,堅持找到一個自己喜歡並能出成績的工作才是負責任的做法。沒有滿足三個圈的事情也不要傻等,能滿足兩個圈時便可以一試。如果你能夠找到這三圈重疊的職業,那就要恭喜你了,請你務必珍惜並加倍努力,以便早出成績。
同時,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職業。了解你所屬的類型,有助於職業方向的選擇。心理學家認為,人主要分為六種類型:
(1)現實人
這類人習慣於尋求目標和創設目標。他們喜歡操縱工具、機器,與人和動物打交道,能適應客觀自然和具有具體任務的環境。建議從事技能性的或者非技能性的勞動以及農業、工業和室外交談等職業。
(2)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