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成功,然而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微不足道的,我們隻有通過各種渠道積極主動地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具備好人緣,才能得到幫助。因此,我們應該培養良好的交際習慣,讓廣泛的人脈來幫助你前進。
(第一節)彬彬有禮,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
禮儀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它在交際實踐中形成,並最終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養成遵守“社交禮儀”的習慣,從而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溫文爾雅,表現出你的教養與風度
樸實大方、溫文爾雅的行為習慣,能正確地表達一個人的良好願望。庸俗不雅的動作會使人生厭,甚至令他人避之猶恐不及,更別提有人願意與你交往了。良好的教養與風度是一種品味,一種胸襟,一種氣質,一種境界,有風度的人令人景慕,因而更容易贏得交往的先機與主動。
禮貌和教養是一種財富。在生活裏,在人與人交往中,它們像陽光一樣受人歡迎,並長久地帶給人們生命的光明和歡樂。
無論是開會、赴約,還是做客,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他懂得,即使是無意識地遲到,對準時到場的人來說也是不尊重的表現。如果萬一由於某種原因開會遲到了,那麼他就會盡可能悄悄地走進會場,力求不因為自己的到來而影響別人。他會坐在緊靠門口的椅子上,而不是在屋裏來回走動,到處去找座位。
有教養的人從不打斷別人的講話。他首先要聽完對方的發言,然後再去反駁或者補充對方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急躁和慌亂不僅不能加速解決事情的進程,反而會引起神經過敏和思維紊亂,以致延誤問題的徹底解決。
有教養的人在同別人談話的時候,總是看著對方的眼睛,而不是翻閱文件,來回挪動什麼東西,或者擺弄鉛筆、鋼筆等,因為這些動作隻會反映出不耐煩的情緒,使來訪者發窘,以致打斷人家的思路,其結果隻會占去談話雙方更多的時間。
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發現:文明的人不高聲講話。高聲講話令人厭煩,會影響周圍的人,甚至使人惱怒。
有教養的人從不生硬地、斷斷續續地回答別人的問題。明確簡練和簡單生硬毫無共同之處。
有教養的人尊重別人的觀點,即使他不同意,也從不喊叫什麼“瞎說”、“廢話”、“胡說八道”,而是陳述、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有教養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從不強調自己的職位,從不表現出自己的優越感。
有教養的人遵守諾言,即使遇到困難也從不食言。對他來說,自己說出來的話,就是應當遵守的法規。
有教養的人,在任何情況下,對婦女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婦女,總要表示關心並給予照顧。
有教養的人,從不忘記向親人、熟人、同事祝賀生日和節日。特別是由於某種原因而無須特別慶祝某一紀念日的時候,表示關懷尤為重要。
有教養的人善於分清主次,權衡利弊,不會因為一點小的衝擊或難言的心事而和朋友斷絕友好關係。
有教養的人,不會當眾指責別人的缺點,對別人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從不表現出否定態度。
有教養的人,在別人痛苦或遇到不幸時絕不袖手旁觀,而是盡自己力量和可能給予同情。如果是很親近的人,他就要全力以赴作出需要的一切。如果是同事、熟人或鄰居,他也要表示同情,打電話問候,或者抽時間前去看望。
有教養的人,在街上發現孩子們的越軌表現和淘氣行為就會前去製止,並認為這樣做是自己的責任。我們的時代越來越需要有教養的人,和諧社會的構建也需要有教養的人來作出貢獻,有教養的人是彬彬有禮告別野蠻的人,是社會最需要的人。
要想在社會上受人尊重,就必須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因為教養會帶給你人生的財富,生命的快樂,還有在人際交往中獲得他人的欣賞與善待。
除了教養之外,你還必須要注意自己的社交風度。人的社交風度是各自心理素質和修養的外在體現,它能反映出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操、性格氣質、學識教養、處世態度以及交往誠意。
人在交往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包括精神狀態、待人態度、儀表禮節、行為態度和言辭談吐等,製約著一個人在交往對象心目中形成的印象,也製約著對方以何種方式對一個人作出反應。因此,要得到良好的人際效果必須注重個人的風度美。
風度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1.飽滿的精神狀態
神采奕奕,精力充沛,顯得自信和富有活力,就能激發對方的交往動機,活躍交往氣氛;如若萎靡不振,無精打采,即使你有交往誠意,對方也會感到興味索然。
2.誠懇的待人態度
不管對誰,都應平等相待,顯得誠懇而坦率,切忌支吾其詞,或言語與表情動作自相矛盾。端莊而不矜持冷漠,謙遜而不矯飾作偽,“上交不諂,下交不傲”。
3.受歡迎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