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中〕《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中〕《管子·戒》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中〕《莊子·刻意》罪莫大於無道,怨莫深於無德。〔中〕《文子·道德》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中〕韓愈:《原道》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堰。〔中〕《論語·顏淵》妖不勝德,邪不伐正,天之經也。〔中〕王符:《潛夫論》行德則興,信德則崩。〔中〕《大戴禮記·武王踐阼》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中〕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中〕《尚書·周官》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中〕《莊子·人間世》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中〕《尚書·蔡仲之命》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中〕《禮記·大學》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中〕《左傳·哀公元年》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中〕《禮記·曲禮上》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中〕王守仁:《傳習錄》人之情,心服於德,不服於力。〔中〕《文子·符言》以德禮為先而輔以政刑。〔中〕韓愈:《潮州請置鄉校牒》德與才不同,雖古人鮮能兼之。〔中〕蘇轍:《牛李》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中〕《禮記·檀弓上》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待人。〔法〕孟德斯鳩道德麵貌渺小的地方,不會有偉大的人物出現。〔法〕羅曼·羅蘭:《羅曼·羅蘭文集》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中〕《論語·裏仁》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內視,內視而敗矣。〔中〕莊周:《莊子譯注》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狹行也。〔中〕韓嬰:《韓詩外傳》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中〕張衡:《後漢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中〕諸葛亮:《誡子書》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中〕司馬光:《資治通鑒》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準繩。〔美〕比徹:《比徹文集》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隻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法〕羅曼·羅蘭:《羅曼·羅蘭文集》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希臘〕普魯塔克實際上,道德的基礎不是對個人幸福的追求,而是對整體的幸福,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這種願望和利己主義毫無共同之點。相反地,它總是要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犧牲為前提的。〔俄〕普列漢諾夫德行使心靈明晰,使人不僅能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學的真理。〔英〕培根:《西學哲學原著選讀》一切德行都應當培植到青年身上,不能有例外。〔捷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品性是一個人的守護神。〔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法〕羅曼·羅蘭:《貝多芬傳》那些立身揚名出類拔萃的,他們憑借的力量是德行,而這也正是我的力量。〔德〕貝多芬:《貝多芬語錄》行為純正的貧窮人,勝過乖謬愚妄的富人。《舊約全書》
貨賄為賢所賤,德行為賢所貴。〔中〕張九齡:《親賢》有源之水,寒冽不凍;有德之人,厄窮不塞。〔中〕胡宏:《胡子知言·文王》德不美,乃汝之羞。〔中〕方孝孺:《雜銘·衣》德者事業之基。〔中〕洪應明:《菜根譚》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中〕洪應明:《菜根譚》人不患貧,患無行耳。〔中〕蒲鬆齡:《聊齋誌異·申氏》品德上的缺陷,比生理上的缺陷要嚴重得多。〔中〕秦牧:《和年輕人聊天》社會最需要的是良好的品德,其次才是豐富的學識。〔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品德比學問重要。對個人來說,品德才是保障個人生存的最大的力量。〔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智慧的德,另一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後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古希臘〕亞裏士多德:《政治學》人們的醜行就像刻在金石上一樣,與世長存,而他們的德行,我們就寫在水上。〔英〕莎士比亞:《亨利八世》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難獲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複的。〔英〕洛克:《教育漫話》德行就是德行的報酬。〔英〕狄更斯:《馬丁·瞿述傳》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法〕盧梭:《論科學和藝術》好的品德常會引人走向驕傲自滿的一麵,那是不假的。〔法〕雨果:《悲慘世界》德不孤,必有鄰。〔中〕《論語·裏仁》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英〕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好行善事,關心別人這也是一種品德。〔法〕雨果:《悲慘世界》如果你不肯對你的優良品質保持緘默,那麼你的全部品德都不能使人相信。〔德〕尼采:《快樂的科學》人類罪過隻有兩種根源——懶惰和迷信;德行也隻有兩種——活動和智慧。〔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保護一個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個男人的天職。〔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中〕姚崇:《冰壺誡序》沉深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中〕呂坤:《呻吟語·性命》“利”之一字,是學問人品一片試金石。〔中〕申居鄖:《西岩贅語》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崇高的理想的人。〔中〕陶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一個人要有德性,主要是占有的欲望不能太強。〔法〕巴爾紮克:《賽查·皮羅多盛衰記》最起碼的一個衡量人品的標準是看他究竟能不自私到什麼程度。〔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捷〕誇美紐斯:《大教學論》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德〕愛因斯坦:《創造心理學》不欺者,修德之本。〔中〕劉荀:《明本釋》對於實際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捷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名譽雖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但是它離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是最近的……,它是一種指導兒童和鼓勵兒童的正當方法〔英〕洛克:《教育漫話》社會和自然的區別就在於,社會是有一定道德目標的。〔英〕赫胥黎一切不道德事情中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做不能勝任的事情。〔法〕拿破侖:《拿破侖傳》適用於道德經驗的東西,必然在更高的程度上也適用於美的現象。〔德〕席勒:《美育書簡》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不是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之外,就是道德。〔德〕貝多芬:《貝多芬傳》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赫爾巴特忠實於崇高的理想,那是個人的道德發展的頂點。〔蘇〕蘇霍姆林斯基《家長教育學》德行由兩部分組成:仁慈與公正。它們與人類一切自覺行為的的唯一真正目標——幸福的數量及其分配方式這兩大部分相互關聯。仁慈是一種行善的欲望公正是對行善方式的把握。〔英〕雪萊:《道德沉思錄》道德標準不應當是使人類本能的幸福無法實現的準則。〔英〕羅素:《我的信仰》道德純粹是文明生活的一種成就,人類心靈的一個創造或者說。心靈根據其自己內涵的基本規律,把一些感情結合起來,這些感情是人間的關係所引起的。〔英〕雪萊:《關於道德觀念的思辨》無庸置疑,美德和道德是民治政府的生命之泉。〔美〕喬治·華盛頓:《告別演說》如果我不時常把人打倒在地就不能對他施加道德上的影響,如果隻有這樣他才會尊重我,那麼.為了他的靈魂起見,我隻好不時地把他擊倒在地。〔美〕伍爾德·威爾遜社會最需要的是良好的品德,其次才是豐富的學識。〔中〕羅蘭:《羅蘭小語》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智慧的德,另一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後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古希臘〕亞裏士多德:《政治學》世界上有許多種宗教.但是道德隻有一種。〔英〕羅斯金:《關於藝術的講演集》道德的真理是一枚虹宇的牙齒,必須用金子來填補支撐.〔美〕馬斯特斯:《牙醫塞克史密斯》我們這個社會的力量、並不在於發射架上的導彈,也不在於地下金庫裏的財富——因為我們所崇拜的神,既不是武力,也不是金銀財寶的強大,是因為我們的目的符合道德準則,而且得到美國人民的人力支持。〔美〕林頓·B·約翰遜你們將會看到,國際法的變革就是不斷增添道德準則。〔美〕伍德羅·威爾遜人類罪過隻有兩種根源——懶惰和迷信,德行也隻有兩種——活動和智慧〔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一個人要有德性,主要是占有的欲望不能太強。〔法〕巴爾紮克:《賽查·皮羅多盛衰記》良好品格是人生的最高表現。好的品性不僅是社會的良心,而且是國家的原動力——因為世界主要是被德性統治著的。〔英〕塞·斯邁爾斯一個人的品格不應由他的特殊行為來衡量,而應由他的日常行為來衡量〔美〕愛默生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卻不須由外表表現出來而仍感到滿足的人。〔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做一個自由的有道德的人,無視財富與物質而傲然自得,才是最偉大、最美好的。〔法〕盧梭:《懺悔錄》在我們身上,一種力量並不和一個弱點對抗,一種美德並不和一種惡習對抗,互相衝突的是兩種力量,兩種美德,兩種義務……按照真正的生活,唯一的真正的道德,應當是一種和諧的道德。〔法〕羅曼·羅蘭:《母與子》人類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們的行為中追求道德。我們內心的安定,甚至我們的生存,都離不開道德。隻有道德的行為,才能給生命以美和尊嚴。〔美〕愛因斯坦:《愛因斯坦通信選》道德應該是自由因素跟強製因素的調和一致。〔俄〕高爾基:《我的大學》正直是道德的中心。〔英〕赫胥黎:《真正的和理想的大學》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人於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英〕雪萊:《詩辨》好的品德應該得到好的信任。〔法〕雨果:《海上勞工》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古希臘〕普魯塔克德性不出於錢財,錢財以及其他一切公與私的利益卻出於德性。〔古希臘〕柏拉圖:《申辯》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顯貴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蕩毀。〔英〕莎士比亞:《泰爾親王配力克裏斯》無論一個人的天賦如何優異,外表或內心如何美好,也必須在他的德性的光輝照耀到他人身上發生了熱力,再由感受他的熱力的人把那熱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他本身的價值的存在。〔英〕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人區別於動物的唯一特性是道德感,而道德感作為良心的產物是進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