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

【釋義】臥薪:睡在柴草上。嚐膽:品嚐苦膽。形容刻苦自勉,奮發圖強。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春秋時的吳、越兩國戰爭不斷。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國打得大敗,並且被越軍射傷。

闔閭臨死前,囑咐他的兒子夫差說:

“一定不要忘記仇恨。”

兩年以後,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兵馬,要向越國報仇,便想先發製人,趁吳國沒有發兵之前,先攻打吳國。範蠡諫阻說:“主上切勿盲目行事。我聽說武器是一種凶器,發動戰爭是違反道義的事,武力爭鬥是處理政事的下策。違反道義,喜歡動用武力,在戰爭中去冒險,是不會得到什麼好處的。”

勾踐武斷地說:“我已經決定了,不必再更改了。”於是發兵攻打吳國,吳國以它全部的精銳部隊抗擊越國的進攻,在夫椒大敗越軍。

勾踐和他剩下的五千兵眾退守於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東南),吳軍將它團團包圍。

越王勾踐悔恨交加,對範蠡說道:“我因為不聽您的勸阻,落到今天這步田地,不知如何是好。”

範蠡建議說:“我們派人去向吳國賠禮道歉,送去厚禮,請求講和,如果他們還是不答應,便把整個國家連同我們自己都交給吳王,讓他得到極大的好處。”

越國便派大夫文種到吳國去請和。

文種通過一番情真意切的表白,吳王有些動心,想要同意講和,但伍子胥力勸吳王不要答應,而應該一舉滅掉越國。

勾踐見求和不成,便打算豁出去,殺掉妻子,燒毀寶器,然後與吳國人以死相拚。文種阻止勾踐這樣做,並說:

“那吳國的太宰,為人貪財好色,可以用重利誘使他替我們說話。”

勾踐讓文種秘密地給太宰送去美女和寶器,太宰果然收下了,並將文種引見於吳王。雖然伍子胥一再堅持滅越的主張,但因太宰在吳王麵前多方替越國說好話,吳王終於撤兵回國。

越國雖然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但越王卻受盡屈辱,整天為吳王夫差養馬。越王勾踐回國以後,日夜焦心苦想,為了磨勵自己報仇複國的意誌,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據說他睡在柴草上,並“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嚐膽(在座前懸一苦膽,一起一坐都抬頭看著苦膽,一飲一食都要嚐嚐膽汁的苦味)。”每次嚐到苦味的時候,還要大聲對自己說:

“勾踐!你忘了會稽戰敗的恥辱了嗎?”

與此同時,勾踐親自種田,夫人織布,衣食極為簡樸。他禮賢下士,關心百姓疾苦。重用大夫文種,將全國政事托附給他管理,派範蠡到吳國作人質。

二年後,吳國放回了範蠡。

經過幾年的休養和整頓,勾踐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出兵伐吳,一舉打敗吳國,報了以前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