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肉羊規模化生產已經成為養羊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本章重點介紹肉羊規模化生產的含義、發展肉羊規模化生產應遵循的原則及基本模式等。
(一)規模化生產的含義
規模隻是為生產提供了一個條件,隻有利用這個條件,加強管理,提高技術水平,充分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規模效益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在現代養殖業中,規模化生產的概念不僅僅是指養殖數量,還應包括設施、資金、技術、勞力等。一定規模的產出,必須以一定規模的物質投入為前提條件。規模大小與效益有著內在的聯係,規模過小,不利於現代化設施、設備和技術的利用,效益較低。規模大,規模效益才能體現,效益才會提高,但受資金、技術及管理水平等條件的限製。規模一旦超出了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也難以獲得預期的效益。規模是否合理,還要看整個產業的質量、結構、消耗及一定時期內肉羊產品的市場供需總量,並不一定是規模越大效益越高。
(二)規模化生產應遵循的原則
1.因地製宜的原則
規模化生產是發展肉羊業的必然趨勢,但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羊場的環境條件、經濟條件及技術條件確定規模的大小。
不同的條件應采用不同規模的生產方式。對廣大農戶而言,在從事養羊業初期,不具備大規模養殖條件的,應采用小規模的家庭養殖模式,當各種條件具備後,方可逐步擴大飼養規模。
不切實際地盲目擴大飼養規模,必將導致失敗。比如,為了擴大規模增加飼養密度,飼養量超出了圈舍的容量,相應的技術措施又跟不上,往往會導致疾病的暴發,造成很大的損失。
2.有利於資源充分利用的原則
規模化生產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改變傳統的飼養方式,用集約化或半集約化的生產方式取代。在這種生產方式下,隻有存欄羊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充分發揮羊舍、草地、機械設備及其他輔助設施的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固定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生產率,避免資源的浪費。
3.符合市場需求的原則
規模的大小要與市場的需求相一致。根據市場的需求,在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的同時,及時調整品種和規模,把區域市場與全國市場、短期市場與長期市場相聯係,否則就會造成產品的積壓或資源的浪費。就羊肉而言,它不僅是人們最大眾化的食品之一,而且因具備較高的營養特性和保健特性而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歡迎。就目前的市場而言,羊肉特別是優質羊肉的市場缺口很大,短期內不可能飽和。
羔羊肉品質優良,不僅具有持久的市場需求,而且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廣泛的市場空間。
4.無汙染的原則
無論是大規模,還是小規模,都要考慮環境保護的問題。
投資者應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糞便和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汙染與破壞。否則,將會為治理環境付出高昂的代價。